二、愚蠢的宋襄公

齊桓公以後,想要建立霸業的中原諸侯是宋襄公茲甫。宋襄公從來沒有稱霸成功過,隻能說他是一個誌大才疏、過於迂腐的滑稽梟雄。宋的都城在商丘,春秋時期的疆域主要在今河南、山東及安徽三省交界的地方,地處中原各國通往東南地區的交通要道,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宋是殷商遺民建立的國家。齊桓公死後,齊國內亂,喪失了統領中原諸侯的能力。在這種局勢下,宋襄公就想接替齊桓公的角色,成為新的霸主。也許宋襄公的出發點是好的,可他卻忘記了自己身為殷商後人,很難得到廣泛的姬姓諸侯的支持。

齊國發生內亂後,齊太子昭就逃到了宋國,向宋襄公求助。宋襄公立即通知各國諸侯,請他們共同護送公子昭回齊國接替君位。可因為宋國的勢力本身就不是很強,又是殷商後人,所以隻有衛國、曹國、邾國三國響應了宋襄公的號召,多數諸侯都對宋國的通知置若罔聞。宋襄公率領四國的兵馬出兵齊國平叛,很快就擊敗了爭奪君位的四位公子,幫助齊太子昭順利繼承了君位,是為齊孝公。齊國本來是諸侯的盟主,宋襄公助齊孝公奪得了君位,宋國的地位自然得到提高。於是宋襄公就有了成為新霸主的想法。

輔助齊孝公繼承君位後,宋襄公雄心勃勃,又以新霸主自居,懲罰了不聽從自己指揮的滕、酆和曹等小諸侯國。公元前641年,魯、陳、蔡、楚、鄭、齊等國在齊國會盟,對齊桓公表示懷念,“修桓公之好”。在這樣重要的會盟中,卻把自認為是新霸主的宋襄公排除在外,宋襄公在諸侯心目中的地位由此可見。可宋襄公仍不死心,為了當霸主,他便想到借助大國的力量去壓服小國。於是他決定聯絡楚國,認為要是有楚國同自己聯合的話,就可以鎮服中原諸侯了。他把這個想法跟大臣們說了,宋臣公子目夷不讚成,他對宋襄公說:“宋國是個小國,想要當盟主,是不會有什麽好處的。而楚君一直都虎視中原,如果主上一定要見楚君的話,就多帶些兵去吧。”

宋襄公不聽,公元前639年,他為謀求楚、齊的支持,邀請兩國國君到鹿上會盟。因宋襄公對齊孝公有恩,齊孝公就同意了。可楚成王雖表麵上答應了,卻在會麵地點事先布下了伏兵。宋襄公臨行前,公子目夷再次勸他要多帶一些兵,以提防楚成王,可宋襄公卻說:“我們會盟的目的就是不要再打仗,怎麽能自己倒帶兵去呢?”結果,宋襄公到了會盟地點,與楚成王在大會上發生了爭執。楚成王提出要自己做盟主,宋襄公當然不答應。楚成王臉一翻,事先布下的伏兵殺出,一擁而上,把宋襄公抓了起來。事後,還是多虧有魯國和齊國出麵調解,讓楚成王做了盟主,宋襄公才被平安地放了回去。

遭到這次沉重打擊,宋襄公並不接受教訓。這時,在楚國的攻擊下,鄭國倒向了楚國。宋襄公便決定先拿鄭國出氣。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出兵攻鄭。鄭國向楚國求救,楚成王反派大軍直攻宋國本土。宋襄公接到消息後立即回師,在泓水與楚軍相遇。戰鬥開始以前,宋軍已先在河岸擺好陣勢,而楚軍正在渡河。這時戰爭的優勢本來是在宋國這一邊的。宋國的司馬子魚建議宋襄公趁楚軍渡河未畢立刻發動攻擊,但宋襄公不同意,理由竟然是自己代表著仁義之師。等楚軍渡過泓水後,緊急列陣,司馬子魚又一次向宋襄公建議趁楚軍立足未穩,立即進攻,宋襄公仍是以“仁義”

為先,不予采納。一直等到楚軍做好了戰前的一切準備,宋襄公才下令出擊。可宋楚兩軍眾寡懸殊,宋軍根本不是楚軍的對手,宋襄公自己在戰鬥中也受了傷,大腿中了一箭。

宋襄公的戰法令世人感到哭笑不得。宋軍在泓水一仗中損失慘重,國人都埋怨宋襄公愚蠢,可宋襄公卻說:君子在戰場上不會去傷害一個已經受了傷的敵人,不會去俘虜敵軍中的老人,也不會依仗地勢的險要去伏擊敵人。我雖然隻是殷商亡國之餘,還算不得什麽君子,但也不會去進攻一支沒有排列好的軍隊。

公子目夷對宋襄公的戰法實在忍不住,氣憤地說:“打仗是為克敵,如果怕傷害敵人,還不如不打,要是碰到頭發花白的老人就不抓,你幹脆讓人家抓走算了。”宋襄公這種既想稱雄,又滿肚子酸腐思想的人實在是不能適應春秋爭霸的殘酷現實。他回國不久,就因箭傷發作死去了,他那些腐朽的思想也隨著他的死被帶進了墳墓。不過,宋襄公臨死前的囑咐倒是很有識人之明,他對太子說:“楚國是我們的仇人,永遠不要和他們來往,我看出晉國的公子重耳是世間的真英雄,現在他雖在外麵避難,但隻要他能夠回國,將來一定會成為霸主。你要好好地跟他交往啊。”宋襄公死後,中原地區一時失去了凝聚諸侯的重心,諸侯們都紛紛倒向了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