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西周末世諸王

周夷王逝世後,他的兒子厲王姬胡即位,西周的崩潰也由此開始。

厲王在位三十七年,這一時期,西周王朝長期的矛盾逐漸積累,已到了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變革的邊緣。史書上對厲王的評價一直有些不公道,說他在麵對內憂外患的時候不知發展民生,采取安撫的措施,反而依舊大肆揮霍,為滿足個人的奢侈生活和對外戰爭的需要,對國人的盤剝變本加厲,甚至到達了壟斷山澤之利的程度。

那麽厲王是否壟斷過山澤之利呢?應該是有的。曆史上給厲王的罪名中“專利”就是其中一項。“利”指的是天然資源——山上的樹,湖中的魚,更重要的是分散在山川湖泊附近的銅礦石。在世界黃金資源的分布中,中國從來就不是黃金的主產地,先秦時期所說的金多是指黃銅。西周王朝,銅和金等價,是先秦時期重要的貨幣,也是西周人製作各種工具器皿所不可缺少的材料。在武王克商,殷周交替的時候,農具主要是用木、石、獸骨、蚌殼等製作的。進入西周中後期,社會經濟有了顯著提高,盡管依然以木器、石器、骨器為主要勞動工具,但已經開始使用銅鏟、銅鎛、銅鎬、銅鋤和青銅斧等銅製工具了。這樣一來,去開墾原本不利於開發的山川湖泊就方便多了。厲王之時,周王室的對外戰爭受挫,疲於應付那些時常騷擾邊境地區的外族,在戰爭中能夠取得的利益十分有限,不能滿足王朝內部的消耗。而諸侯和自由民們這時已開始使用更為方便的勞動工具,可以有效地開辟山嶽,進行墾荒,種植王田以外的私田。對諸侯和自由民來說,墾種私田顯然要比耕種王田更為有利。私田是大自然賜予每一個人的財富,不在周室管轄範圍之內,不需向周王交稅,因此也就直接影響到了周室的收入。厲王一方麵要不斷用兵,應付外族的入侵,另一方麵又需要大量的資金來維係政府的日常開銷,同時還要防範王國內部的割據勢力。費用多,資源少,解決財政問題就成了當務之急。厲王重用榮夷公斂財,壟斷山澤之利的目的本是為了加強西周王室的力量,但他所采取的一係列措施沒有和諸侯、底層自由民的利益相一致,也沒有順應當時的時代發展,失敗也就成為必然。

厲王的做法一開始就被一些有能力的大臣看出了問題。周大夫芮良夫曾經勸諫過厲王。他對厲王說:“榮夷公是一個喜歡獨占財利,卻不知道大禍將會降臨的人。山川湖澤這些財利是天地自然所擁有的,人人有份,不可能一人獨占,獨占就會引發眾怒。榮夷公用財利來引誘您,您的王位還能長久嗎?一個有道的明君應該開發各種財物,然後分給上下群臣百姓,使神、人、萬物都能得到所應得的一份。即使像這樣廣施恩澤,君王還需要每日小心警惕,擔心會招來怨恨呢。如今,您卻想獨占天地間的財利,這怎麽能行呢?普通人獨占財利,還要被人稱為是強盜;您如果也這樣做,那可能就要引起諸侯的叛亂了。所以,重用榮夷公壟斷山澤之利的話,周朝恐怕就將敗亡了。”然而,厲王未聽取芮良夫的勸諫,還是重用了榮夷公。

任用榮夷公後,厲王控製了王畿以內產銅器的山林川澤,不許中小貴族利用,亦不準國人進入森林采樵漁獵,從而引起了廣泛的不滿,四方諸侯邦國紛紛叛離厲王,不再進行享貢。厲王麵對國人的憤懣情緒采取了高壓手段,讓衛國的巫師監視那些對他的政策議論批評的人,一旦發現立即報告,並將議論者處死。在厲王的鐵血高壓政策下,議論的人少了,而看不見的仇恨與憤怒卻在一天天增長。厲王三十七年,即公元前841年,周王畿內的國人發動暴動,驅逐了周厲王,中國曆史也從這一年開始有了可靠且連續的曆史紀年。西周晚期的這次國人暴動,毫無疑問得到了西周統治上層各諸侯方國的默許。雖然史書上沒有明說,不過,可以想見,如果不是各方諸侯默許,麵對大規模的暴動怎麽會沒有勤王的諸侯出現呢?

周厲王被驅逐後,是“共和執政”時期。對“共和”這一名詞,曆史上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厲王逃到彘後,朝政由召公和周公等人共同代管,所以史稱“共和執政”。此說出自《史記》,在《史記索隱》中還記載著另外一種說法。即在厲王奔彘期間,西周同姓方國諸侯中共國的伯爵姬和得到了各方諸侯與大臣們的擁護,執掌西周政局擔任執政。曆史上習慣尊稱他為共伯和,所以從厲王被驅到宣王即位的這十四年時間就被稱為共和時期。後一說法除了《史記索隱》提及過外,在《莊子·讓王篇》《呂氏春秋·開春篇》以及《史記正義》中也都有記載。相反,在西周晚期的金文中,直到今天也沒有發現有關於大臣周公的一言一字,不過,可以確定當時的召穆公(召虎)確實是一個重要的人物。

在國人暴動中,厲王的長子姬靜受到國人遷怒,可說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為躲避被國人殺害,姬靜被召公藏在了家裏。可是事情不脛而走,召公藏匿姬靜的消息竟然被憤怒的國人知道了。他們立即包圍了召公家,要求召公交人。召公是個有正義感的大臣,他曾經勸說過厲王,告訴他用鐵血的屠殺不能封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不然必被民眾的怨氣摧毀。可眼下他的話都變成了事實,國人暴亂,民眾的怒火已難以輕易熄滅。在這種情況下,召公無奈,為保護太子,他隻好含淚用自己的兒子代替了姬靜,周王朝的血脈才得以保存。公元前828年,也就是共和十四年,厲王在彘地死去了。姬靜這時已在召公家長大成人,在召公等周室大臣的擁護下,姬靜被扶上王位,這就是宣王。

宣王登位初期,國家的情況殘破不堪,周邊的民族一再侵襲,社會動**不安。宣王為能複興西周,修明政事,師法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的遺風。經過宣王的苦心經營,公元前816年,魯武公親自到周室朝拜天子,從此諸侯又重新尊奉周王室了。

宣王在位四十六年,他在政治和軍事上都取得了一些成就,使西周有了中興的氣象。但麵對病入膏肓的西周王朝,宣王隻能算是一個能夠治標的良醫,而不是一個有起死回生之術的神醫。宣王對嚴允、西戎、徐戎、荊楚進行的一係列戰爭中有勝有敗,勝無疑可以增強王朝的活力,而失敗則必然給剛剛複興的王朝帶來不利的消耗。所以宣王末年,西周的國力,因征討而受損。公元前789年,宣王在西周王畿地區被薑戎打得大敗,晚年在南方江淮一帶用兵也以失敗而告終。為了滿足戰爭與社會建設的需要,宣王還一再征兵征徭,使得農奴大量逃跑,有些農村則變成了鹿場。

公元前782年,宣王逝世,周幽王即位,關中地區發生地震,山崩河枯,自然災害嚴重,加之外有少數民族入侵,內有諸侯方國割據,西周王朝搖搖欲墜。麵對存亡之秋,周幽王不僅不恤災民,反而寵幸褒姒,更加奢侈腐化,終於,公元前770年犬戎攻破鎬京,西周至此滅亡。

點 評

曆史上有許多君王不是因為沒有作為而成為昏君,周厲王也許就是其中之一。

麵對大變革的時代,作為西周天子,他的思想傾向不可能站在勞動人民一邊。也許厲王貪財好利的做法並不是隻為其個人的腐化生活,而是為了保證周王室的利益。但在國家大事上,既要有膽識、有魄力,更要慎重。西周王朝是建立在裂土封疆的基礎之上的,其國策如果觸及了諸侯方國與社會中自由民的利益,就需要慎之又慎。周厲王的思想不可能超前到通過提高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社會變革,以延續西周王朝這樣的高度。這種事情隻有在科幻小說中才會出現。況且即使周厲王意識到了,以他一個人的力量也不可能改變西周王朝的命運。

然而無論怎麽說,周厲王畢竟被劃歸到了昏君的行列之中,除去那些禮教思想中的善惡觀念,究其原因隻有一個——他所代表的是落後的陳舊勢力。從西周到戰國,這是一段漫長的曆史變革時期,銅器代替石器、木器、骨器,鐵器又代替銅器,生產結構不斷地發生調整,社會結構不斷地重組。在這一風起雲湧、變幻莫測的時代中,新勢力代替舊勢力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將其摧毀。西周開啟了封建社會,但其井田製度必然無法適應新的社會變革。所以說在新的生產力形式下,從某方麵說,周厲王也是一個時代的悲劇。他既沒有足夠的力量去抵禦外族的入侵,更不可能憑一己之力扭轉西周的滅亡,也許他的作為還不及殷商時期許多君王昏聵,可他卻站在了大變革的浪尖兒上,因此他的臭名也就遠勝於那些毫無建樹,隻知**樂的昏庸之王了。

相關鏈接

西周首服

西周服飾十分講究,除了起遮體避寒的作用外,還起著劃分等級身份的作用。首服可分為冕、弁、冠、巾、幘等多種。冕是王公諸侯的首服,一寸多高,前麵有旒,旒因爵位高低而有數量之分。弁的前後是平的,一般隻在天子的常禮時才使用。冠是有身份的人所共用的首服,外形高聳,須束發才能受冠,平時的顏色是玄黑色。但因地方習慣、時尚與個人喜好不同,西周的冠式,也就未必處處時時完全相同。西周貴族男孩兒成年時,都須行冠禮,以表示他已是一個能肩負責任的成人。西周庶人一般是用巾幘,據說是卑賤執事不冠的首服。

西周哀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