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失雙親少年老成

乾隆十五年 (1750年)五月二十八日,和珅在北京西城區驢肉胡同東口 (今北京西城區西四北頭條胡同東口)出生,此時距清軍入主中原已有百餘年。和珅的父親名叫常保,滿族人,鈕祜祿氏,在當時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清軍入關時,和珅的五世祖尼牙哈納因軍功被朝廷欽賜三等輕車都尉,這是一個三品爵位,可以世襲罔替。俗話說,虎父無犬子。常保大有先輩之風,他披堅執銳,衝鋒陷陣,殺敵無數,被任命為福建副都統,官居二品。

然而,禍福相依,官運亨通的常保家中很快便遭遇了不幸。乾隆十八年 (1753年)的一天,常保正在軍中教演士卒,北京的快馬帶來喪報:和珅的母親在生和珅的弟弟和琳時因難產而死,幸運的是,和琳安然降臨人世。常保聞此噩耗,棄戎務於不顧,風馳電掣般趕回北京,他剛進家門,年僅3歲的和珅就撲入他的懷中,父子二人抱頭痛哭。

中年喪妻乃人生一大不幸,常保雖然悲痛欲絕,但還是在半年後迎娶了吏部尚書伍彌泰的女兒,這位伍彌氏便是和珅、和琳兄弟的繼母。常保因有軍務在身,長期在福建戍邊,和珅、和琳兄弟便與繼母一起生活。

乾隆二十五年 (1760年),不幸再次降臨到和珅身上,他的父親常保在福建因戎馬倥傯、積勞成疾,不幸染病身亡。訃告一到,和珅與繼母伍彌氏張皇失措,號啕大哭。緊接著,朝廷的恩旨也來了:“朕得悉福建副都統常保將軍以身殉職,不勝哀悼,敦請家中妻兒節哀順變。為告慰常保將軍在天之靈,朕特賜撫恤金5000兩白銀,已著戶部撥給,欽此!”伍彌氏抹了兩把眼淚,趕緊接旨謝恩。

伍彌氏的父親伍彌泰得到消息後,忙前來探訪,他對自己的女兒說:“女兒呀,為父對不起你,沒想到常保是個短命鬼,如今他撒手西去,留下和珅、和琳兩個兒子,而你膝下又無子嗣,這個家不待也罷,以後為父再給你找個好人家改嫁算了。”

伍彌氏聞言正色道:“父親所言差矣,一日為妻,一世從夫,我生是常保家的人,死是常保家的鬼。我雖然沒有生育,但和珅、和琳兄弟二人視我為生母,兩個孩子十分可愛,我也將他們兄弟二人視如己出。”伍彌泰見女兒心意已決,也隻能由她去了。(一說伍彌氏不能善待和珅兄弟,隻顧爭奪家產,導致和珅兄弟從小缺愛、生活困窘。)

伍彌泰剛走不久,和珅的舅父明保也來了,他在常保靈前拜祭一番後,與伍彌氏聊了幾句便打算告辭。臨走時,明保將和琳抱在懷裏,和顏悅色地對和珅說:“和珅,你以後要好好照顧弟弟,幫你額娘料理家事,最重要的是要努力學習,將來考取功名,光耀門楣。”和珅點點頭說:“舅舅放心,我記下了。”

常保在世時曾給和珅兄弟聘請坐館先生,和珅4歲起便在家館中學習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坐館先生名叫張宏,三十來歲,是一個秀才,博學廣聞,也是和珅的啟蒙老師。

當時和珅家中有一管家名叫劉全,比和珅大十來歲。常保死後,劉全繼續留下來打理家中事務。伍彌氏對劉全很是看重,覺得他為人敦厚老實,值得信賴。自從常保去世後,和珅也一口一個劉叔叫得劉全心裏樂開了花,覺得自己雖為家奴,倒也頗受主家尊重,幹活也就更加賣力了。

常保為官清廉,沒有留下多少財產,家中唯一值錢的是位於河北保定的一塊官封地,有100多畝 (一說1500畝)。另外,常保死後,朝廷給了5000兩白銀的撫恤金——隻要和珅一家不揮霍無度,這筆錢倒是可以保證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衣食無憂。

伍彌氏還算是持家有道,自從丈夫亡故後,為避免坐吃山空,她主動削減了自己的衣裝錢,穿著打扮都很樸素;她還精簡府中人員,辭退了10餘名仆從和雜役。對於和珅、和琳兄弟,她更是言傳身教、悉心照料,非常重視他們的教育問題,時常要求家中的坐館先生要嚴加管教。

一天,和珅、和琳兄弟覺得煩悶,在征得伍彌氏同意後便外出郊遊去了。伍彌氏趁機設宴款待家中的坐館先生張宏,席間她問道:“張先生,我這兩個兒子如何?”張宏說:“回夫人,兩位少爺悟性極高,甚是聰穎,有朝一日定可金榜題名,光宗耀祖。”伍彌氏也粗通文墨,便細問道:“何以見得?”張宏說:“大少爺記憶力驚人,經常過目成誦;二少爺也很刻苦用功,不輸其兄。”伍彌氏聞言十分高興,又問:“他們兄弟平日都喜歡哪些科目?”張宏說:“大少爺喜讀詩詞,二少爺好看兵書,都是手不釋卷。”伍彌氏說:“張先生,我這兩個兒子能否順利考入鹹安宮官學就全看你的啦。”張宏說:“夫人盡管放心,以二位公子的才華,進入鹹安宮官學並非難事。”

果不其然,大約10歲這年,和珅與和琳被選入鹹安宮官學 (一說常保去世前將其送入),開始接受正式的官學教育。

鹹安宮官學最早由雍正皇帝建立,是一所名副其實的貴族學校,為教育內務府三旗子弟及景山官學中的優秀者而開設。原址在壽康宮後長庚門內,乾隆十六年 (1751年)改建鹹安宮為壽安宮,鹹安宮官學移至西華門內舊尚衣監,乾隆二十五年 (1760年)複移於器皿庫之西,共有房27楹,東向 (今建築無存)。

鹹安宮官學的學生由清一色的滿族官員後代組成,漢人子弟無論家世多麽顯赫都無法進入,因此,鹹安宮官學中的學生均為旗人。雍、乾兩代,這裏走出了包括和珅在內的很多達官顯要,深受清朝統治者的重視。鹹安宮官學的任教老師大部分是翰林,至少也得是進士、舉人出身,還有少數名滿海內的飽學之士,比如後來成為和珅恩師的吳省蘭。

吳省蘭,字泉之,舉人出身,先考取鹹安宮官學教習的職位,後升任國子監助教。吳省蘭在擔任鹹安宮官學教習的時候,與和珅的舅父伍彌烏遜交好,經常一起談詩作對。後來,經伍彌烏遜介紹,吳省蘭成了和珅的老師。

鹹安宮官學開設文武兩科,武科設有騎馬、射箭、摔跤、火器操作等課程;文科則設有四書五經等儒學經典,以及蒙文、藏文;另外,學校還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書法和繪畫技能。朝廷每年都要對鹹安宮官學的應屆畢業生進行考核,對符合稽核要求的翹楚授予相應的官職。

和珅兄弟進入鹹安宮官學後,伍彌氏感到自己的生活有了盼頭:兩個兒子日漸長大,以後出將入相,自己也算對得起亡夫的在天之靈了。和珅、和琳兄弟與伍彌氏關係也很融洽,尤其是和琳,剛出生就失去了生母,是伍彌氏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他拉扯大,可謂母子情深。和珅對自己的生母倒是有些記憶,但見繼母如此關愛自己與和琳,他也慢慢將伍彌氏視如生母一般愛戴。

一天,和珅正在家中閑逛,無意中聽見管家劉全對伍彌氏說:“夫人,老爺在世時將保定的100多畝官封地交給家奴趙青打理,命我糾察監督。沒想到趙青忘恩負義,趁老爺去世中飽私囊,屢次以土地歉收為名克扣地租,今年所收地租有三分之二都進了他的腰包。我還聽說他企圖勾結當地官府私吞老爺地產,這可如何是好?”伍彌氏聞言大驚,怒道:“趙青這狗奴才,老爺在世時,他像綿羊一樣恭順,如今老爺一走,他便如此欺負我孤兒寡母。待我親自去河北一趟,了結此事。”

劉全正要回話,一直在門外偷聽的和珅推門而入,憤憤地說:“區區鼠輩,何須額娘親自出馬!我和劉叔一同前往,便能擺平此事。”伍彌氏猶豫道:“你隻是一個10歲的孩子,恐難成事。”和珅上前湊在伍彌氏耳畔低語數句,伍彌氏不覺笑逐顏開,轉身對劉全說:“我兒既肯與我分憂,就讓他隨你去一趟吧。”

當下,和珅與劉全辭別伍彌氏,兩人同乘一馬,快馬加鞭趕往保定,直奔趙青家。趙青見劉全與和珅前來興師問罪,不由得一陣慌張,但他轉念一想:劉全不足為懼,和珅乳臭未幹,能奈我何?於是,他慢慢鎮定下來。雙方禮畢坐定,和珅開門見山地說:“趙叔,我此行別無他意,隻希望你能懸崖勒馬,回頭是岸,隻要你能服從劉叔的安排,你就仍然是這裏的莊主。”趙青說:“我這個莊主是老爺在世時封的,與劉全有什麽關係。少爺年幼,不諳世事,還是早點回去吧。”劉全聞言勃然大怒,上前揪住趙青的領口罵道:“你這狗奴才,竟敢對少爺如此無禮。”

和珅正要上前勸解,趙青已三拳兩腳將劉全打倒在地,並大叫道:“快點滾回京師去。”趙青不容劉全與和珅爭辯,怒氣衝衝地將他們趕出大門,然後 “咣當”一聲將大門鎖上了。

被轟出來後,劉全對和珅說:“少爺,趙青這廝如此蠻橫無理,該怎麽辦呢?”和珅說:“劉叔不必急躁,我們到保定知府那裏告他去。”和珅這邊一告,趙青立馬收到了消息。是夜,趙青帶著100兩銀子,悄悄來到保定知府穆璉璋家中,見錢眼開的穆璉璋答應幫趙青擺平此事。

次日,穆璉璋升堂審案,和珅、劉全、趙青三人跪在堂下。穆璉璋說:“被告趙青,原告告你貪汙主家地租,你可知罪?”趙青說:“知府大人,這完全是誣告,請知府大人為小人主持公道。”

隻聽驚堂木一響,穆璉璋問和珅道:“和珅,你可有證據?”和珅從容答道:“知府大人,小人乃鹹安宮官學的學生,當今天子常禦駕臨校訓導,皇上曾說,‘我大清法度嚴明,如今天下承平日久,你們都是天子門生,將來出去外麵,一定要代朕巡牧各處,不可使不法者逍遙法外。’”

穆璉璋不明就裏,心中暗忖:這和珅是京城官學的學生,當今天子好為人師,經常躬臨官學訓導,今日此案若不秉公辦理,他日可能烏紗帽不保。想到這裏,他怒斥趙青道:“刁民趙青,貪汙主家地租,今又行賄本府,意圖不軌,罪加一等。來人啊,先將他押入大牢,再作處理。”和珅忙叩頭道:“謝知府大人明斷!”趙青害人終害己。

退堂後,劉全恭維和珅道:“少爺英明睿智,真是不簡單啊!”和珅說:“劉叔,我思來想去,保定這塊地與其交給不可靠的人打理,不如變賣掉,現在家裏不太寬裕,正好救急。”劉全勸道:“少爺,這塊封地是老爺留下來的遺產,今日草草變賣,恐怕別人會說你是敗家子啊!”和珅反駁道:“時也,勢也。大丈夫能屈能伸,我與和琳將來當了大官,多置一些地產便是。”於是,和珅與劉全便在河北張榜賣地,保定知府穆璉璋以1000兩銀子的價格將這塊地收入囊中。

家中棘手之事解決完畢,和珅也了了一樁心事。這以後,他在鹹安宮官學中發奮攻讀,還得了個外號叫 “書蠹”,他的老師吳省蘭看在眼裏,喜在心頭。吳省蘭酷愛讀 《三國演義》,人送外號 “三國先生”。和珅與吳省蘭走得很近,耳濡目染,也對 《三國演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師生倆經常在課後品評三國人物。

一天,吳省蘭問和珅:“和珅,你都喜歡 《三國演義》中的哪些人物呢?”和珅回答說:“我最喜歡孫策、孫權兄弟二人。”吳省蘭說:“為什麽?”和珅說:“孫策與孫權兄弟二人早年喪父,棲身於袁術帳下,袁術很喜歡孫策,經常對眾將感歎道:‘假如我有像孫策一般的兒子,死了也不會有什麽遺憾了!’後來,孫策將其父孫堅留下的傳國玉璽質押給袁術,換得三千精兵。從此,孫策如蛟龍入海,短短時間內就率兵征服了江東六郡八十一州,雄才大略與其父孫堅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後來,孫策遇刺身亡,將江東基業傳給弟弟孫權。孫權執掌江東後,招賢納士,開疆拓土,通過赤壁之戰大敗曹操、荊州戰役大敗劉備,最終鼎定江南而成帝業。”吳省蘭問道:“孫策與孫權可謂虎兄豹弟,你與你弟弟和琳敢望其項背乎?”和珅謙虛地說:“我與弟弟和琳能及孫氏兄弟一半足矣。”吳省蘭說:“你們兄弟將來如果真能出將入相,千萬不要忘了老師今日的諄諄教導。”和珅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我定當謹記先生的教誨。”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間,和珅、和琳兄弟已經在鹹安宮官學中學習了三年。這三年間,和珅好文,四書五經皆爛熟於心,詩詞書法也頗有造詣;和琳尚武,好騎射,能百步穿楊。每天晚上回家後,和珅總會鑽研一番蒙文和藏文,有一次恰好被伍彌氏撞見,伍彌氏頗感詫異,問道:“你學這些民族的語言有用嗎?”和珅回答道:“額娘,我將來輔佐皇上治理天下,若能通曉其他民族的語言,定可勝人一籌。”伍彌氏聽了,連連點頭稱是。

不久,和珅有幸與大詩人袁枚相遇,並得到其賦詩頌揚。

話說乾隆年間有兩位文學大師,被時人稱為 “南袁北紀”,其中,“北紀”是指紀曉嵐,“南袁”就是袁枚。袁枚與和珅的老師吳省蘭有些交情,二人時有走動。和珅久聞袁枚大名,隻是一直沒有機會拜晤。

有一次,袁枚專程來北京探望吳省蘭,見麵後,吳省蘭調侃他道:“袁兄乃世外高人,日日巡遊,真是讓人羨慕!”袁枚說:“為兄閑雲野鶴慣了,怎比得上你在這官學中做老師來得愜意。”吳省蘭歎道:“你有所不知,這鹹安宮官學中的學生多為八旗子弟,家中有世襲的爵位可以繼承,個個牛氣衝天,真心向學者寥寥無幾。”袁枚好奇地問道:“我知道你愛才,不知可有得意門生?”吳省蘭沉吟片刻,說:“要說門生,真正拿得出手的唯有和珅、和琳兄弟二人。”袁枚說:“可領來與我一看。”

不多時,和珅、和琳便來了,兄弟二人見了袁枚,倒頭便拜。和珅激動地說:“學生久慕先生大名,如雷貫耳,今日一睹尊容,足慰生平渴仰之思,不勝榮幸!”袁枚定睛細看,隻見和珅麵如冠玉,身高八尺,儀表堂堂,英氣逼人;再看和琳,外表略遜其兄,長得虎背熊腰,顯然是個武將胚子。

袁枚看畢,對和珅兄弟說:“自古成大事者皆有文韜武略,富有機謀,若隻知咬文嚼字,隻能算是書蟲罷了。我今天不考你們詩詞文章,但問你們古今興衰。”和珅、和琳異口同聲道:“學生洗耳恭聽,老師請講!”袁枚說:“隋文帝楊堅英明神武,**平四海,一統華夏,開皇之治,盛世空前。隋煬帝楊廣也是雄才大略,卻為何十年而亡,天下易主?”和珅從容答道:“學生以為,隋煬帝雖為雄主,更是暴君,他開運河,下江南,不恤民力;又窮兵黷武,征高麗、伐突厥,血肉捐於草野,百姓係於倒懸,故而天下分崩,四海沸騰,隋朝二世而亡。”

“好,說得好,鞭辟入裏!”袁枚讚道,轉而又問和琳,“和琳,我聽說你喜讀兵書,我且問你,《三國演義》裏的將軍,你最喜歡哪個?”和琳說:“我最喜歡薑維,他繼承諸葛亮遺誌,九伐中原,匡扶漢室,雖功敗垂成,但其丹心永鑄,堪為我等精忠報國之豐碑。”

袁枚聽罷哈哈大笑,轉身對吳省蘭說:“你這兩個學生果然見識非凡,異乎常人。拿筆來,我送他們兩句詩。”吳省蘭趕緊奉上筆墨紙硯,袁枚隨即揮毫潑墨,寫下兩句:“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

從詩中可以看出,袁枚當時已經看出和珅兄弟二人截然不同的性格,並據此預言了兄弟二人不同的前途。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和珅兄弟在鹹陽宮官學學到了很多知識,這為他們日後的飛黃騰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很快,大詩人袁枚為和珅、和琳兄弟題詩的佳話便在京城傳開了,兄弟二人自此小有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