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九章 不安靜的夜
燈火通明的甘泉宮正殿,袁太後站在殿中央,還是整理了下衣著。
宮女小娥已經跪到了下麵,趙啟臉色漸漸平靜下來,畢竟自己是皇帝,他也不能裝害怕裝的太過。
“老奴萬死,護駕來遲,聖後恕罪,娘娘恕罪,”桓浩神色惶恐向太後拜下,官帽還有些歪。
小皇帝看了他一眼,這老賊禿是真會演啊。
反倒是和他一同進來的候難臉不紅氣不喘,叩拜道:“奴婢參見聖後娘娘,參見陛下,參見太後娘娘。”
“起來吧,”袁太後語氣淡然,目光有不喜的落在桓浩的官帽上,說道:“桓公公,你為大內總管,還是輔政大臣,刺客潛入宮廷,你慌成這樣,如何讓哀家相信你能保護好陛下?”
桓浩忙整理袍服,擦拭去額頭上的細汗,“奴婢該死奴婢該死。”
“你死一萬次也沒有用,”
袁太後恢複平靜,問道:“刺客是什麽人?”
她沒有問刺客有沒有抓到,而是直接問是什麽人,極受太後寵信的候難看了眼還跪在地上的大將軍,明白了太後想要保下的意思。
但接著他的餘光又掃向了桓浩,隻能說道:“聖後,刺客逃了。”
趙啟打量著這位二品超然武者,即便是站起來也還是佝著身子,顯得非常的恭敬,而且他的身體非常的幹瘦,甚至能看見他手背上突出的筋。
袁太後閉目,長舒了一口氣。
上麵的閔太後欲要發作,被一旁的玉兒抓住手,示意她稍安勿躁。
“逃了,”袁太後冷笑,目光卻是落在桓浩的身上,“我大昭皇宮,何時變得這般不堪了?難道成殺手刺客的後花園了嗎?”
殿中眾人再次跪下,李春已直接匍匐在地上了。
桓浩又是一串老掉牙的告罪方式,候難一言不發。
候難雖然沒有解釋,但太後一眼就猜測了大概,定是桓浩也在場,候難才沒法說出刺客是誰。
望著跪了一地的人,袁太後似有些疲憊的揉了揉太陽穴。
趙啟很理解的開口說道:“母後,天色已晚,要不明日再說吧,好在孩兒倒也無事,就是可憐了李春了。”
李春磕頭,“陛下有真龍護體,那賊子安能傷到陛下,若不是奴婢搗亂,那賊子早已經被陛下皇威震懾逃竄去了。”
小皇帝笑笑不說話。
袁太後最是不喜這些拍馬屁的人,不過李春畢竟保護了皇帝,她也沒責備,望向候難道:“交手了嗎?”
“交手了,”
候難平靜道:“是二品上武者,使的是逆魏天台宗齊靜生的分身錯骨拳。”
桓浩也附和道:“聖後娘娘,的確是出自天台宗,奴婢也與之交手了幾招,猜測應該是齊靜生的弟子沙丘白,其身法詭異莫測...”
“行了,哀家不是聽你們分析武學的,”
袁太後雙手疊放在小腹位置,說道:“天台宗是逆燕國教,看來此次逆燕南征非同小可,傳召韋丞相和柴大夫吧。”
話音落下,便有太監出宮去宣。
桓浩聽出了太後的弦外之音,這是想要借外部力量轉移袁世才染指後宮這個重點啊。
當然,這麽大的事情太後即便想要掩蓋也是不可能的,想來是想借此保住袁世才的命。
桓浩自然不能裝什麽也不知道,否則今夜他冒險就沒了意義,於是裝作一副不知內情的樣子問道:“太後娘娘,大將軍乃國之柱石,還是先帝托孤輔政大臣,如此跪在地上難免有所不妥。”
提到托孤輔政大臣,不是抬舉袁世才,而是告訴太後他說這句話,身份不是大內總管,而是同為先帝托孤大臣。
袁太後鳳目微寒,道:“公公說的極是,隻是大將軍今夜犯了大罪,有負先帝所托,他跪的不是哀家是先帝。”
意思也很明顯,我知道袁世才的罪行,不用你提醒。
桓浩應是,也沒追究下去。
要召見韋一行和柴端商量國事,自然不能在此處。
“陛下,好好回去休息,母後會給你看著,不會有人再闖進來了,”袁太後輕輕撫摸小皇帝的腦袋。
趙啟抿嘴,伸手抓住袁太後,請求道:“母後,朕還是有些驚魂未定,可不可以陪母後一起見兩位大人?”
桓浩不禁看了皇帝一眼。
他知道袁世才染指後宮,但始終沒有辦法拿到證據揭發。
而不過十一歲的皇帝,隻用了半天的籌謀,便將袁世才定在了砧板上,這其中雖有他身份的因素,但能夠想出這樣的計策,已是不凡。
如果現在還相信小皇帝臉上的哀求驚恐之色,那他不如自己丟了這官位自裁算了。
一直沉默的閔太後扶著玉兒的手站了起來,說道:“姐姐,我和啟兒在東越也遭到過刺客的暗殺,每每如此啟兒都睡不著覺,沒想到如今回了家,歹人竟還沒放過我們,我們母子的命真是好苦啊。”
說著說著她眼中已經含起了淚花。
又見桓浩猛然跪下請罪,“娘娘,是老奴失職,老奴萬死難恕此罪,甘願受罰。”
趙啟驚了,這特麽各個都是戲精啊。
袁太後還算是正常的,“行了,皇帝一同前去也好,聽聽政事,這偌大的國家將來是要交到你手上的,母後也不可能永遠給你擔著,”
她接著教育:“為君王者,當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氣魄,像這樣的刺客,逆燕既然遣來第一個便會有第二個,如果隻會哭哭啼啼,如何成大事。”
“兒臣謹遵母後教誨,”趙啟變得很快,有模有樣的回答。
這一夜注定是不安靜的。
值兩國來犯,昭國大將軍犯了**後宮之罪,太後想要保下自家哥哥的命很難。
皇帝最終沒有回到甘泉宮,而是在袁太後的旁邊睡著了。
翌日天還未亮,隻能看到微弱的天光灑下。
新帝登基後的第一次朝會開始了,這場朝會十分重要,京都地區上至三公下至府尹,凡在京官員,那怕就是三百石小官也要入朝。
除此之外,還有臣服於昭國周邊的異族也要參拜新帝。
但成隊行走向宮門的百官,既沒有討論戰事也沒有討論今後的施政方向。
“劉公,聽聞昨夜宮中有刺客闖入甘泉宮,還看見了大將軍衣衫不整,此事劉公怎麽看?”
一老頭兒聞言正色道:“國戰在即,諸位不可胡亂猜忌國之重臣。”
“是,劉公說的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