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酒精

可當李雲義給出了後麵的條件後,所有的俘兵都沸騰了。

先不提新軍的待遇與夥食有多麽好,單單是對方裝備精良,可謂是武裝到了牙齒,就足以讓這些俘兵前仆後繼的奔上曾經友方的城牆,去背刺友軍!

從古至今,不管是位高權重也好,貧窮富貴也罷,他們都會有同樣一個目的,那便是惠及子孫!

厭次縣一麵環水,三麵皆是廣袤的平原。

依水而建的城池說不上好壞,但至少厭次縣內的黃巾亂軍守軍將領就覺得,這厭次縣的設計者應該將那一麵環水的城門,就建在商河邊才對!

好讓他有機會乘船逃離這座死城。

現在的他無比的後悔,當初在接納了樂安郡潰兵後,為什麽沒有第一時間朝著西麵棄城而去。

以至於現在成為了一座孤城死城,快要被官兵給攻下了。

在雙方實力懸殊之下,北海郡老兵還沒來得及靠近城牆,東麵的城門就已經岌岌可危,勇敢無比的俘兵們,對付友軍有一手,就像後世明末清初時,那些原本屬於明軍的綠營兵,在對同樣是明軍的曾經友軍下,戰鬥力簡直翻了數倍不止。

東麵甕城上的黃巾亂軍守軍在大量缺少箭矢箭弩的守城器械之下,已經是岌岌可危了。

好幾次差點被撞開東麵城門!

但差點意思終究是差點意思,正所謂一鼓作氣,二而衰,三而減。

在第一波攻城攻勢之下沒能攻破厭次縣東麵城門後,竟然再也進不去了,陷入了僵直的局麵。

再加上求生欲之下,守城的黃巾亂軍將領竟然讓人在甕城上燒滿了熱水和金汁,迎麵鋪下。

不少俘兵被潑了個正著,整個臉包括**在外的軀體,瞬間就被灼燒氣泡,疼的直接鬆開了雲梯,從兩丈高的城牆上摔了下去,暈死了過去。

在燙傷都是致命傷的年代,被熱水燙了都會化膿化泡,更別說被滿是細菌惡臭滾滾的金汁潑到的人了。

李雲義見俘兵的士氣被打散之後,讓老兵再衝上去隻會增加無謂的傷亡,便皺著眉頭,下令退兵了。

沒有誰打仗是一帆風順的,有得有失並不難堪,唯有笑到最後才是勝利。

況且李雲義這一次攻城本就是象征意義的試探,同手下將士們討論出來的戰術,若是能夠第一時間拿下厭次縣自然是好的,而拿不下也沒什麽損失,大不了稍後修整再戰便是。

平原郡作為臨近冀州、兗州的門戶之所,他李雲義是誌在必得的,在他眼裏,濟南國的地理位置都比不上平原郡!

信心滿滿的李雲義回到了主帳內,張庭過來通傳讓李雲義去吃飯,結果一陣勁風從北麵襲來,將數裏外厭次縣城牆下的金汁味都給帶來了。

這讓驟然聞到比現拉的屎還臭的味道後,頓時一陣胃部翻湧,差點被胃酸刺激的將昨日的飯菜都給吐出來,他連連擺手,示意自己先不吃,等這味道散去再說。

這可不是李雲義矯情,毫不誇張的說,久經戰事的李雲義可以站在斷肢殘骸旁吃著雞爪,但卻無法在這個味道下,哪怕是喝下一碗普通的熱粥!

既然沒心思吃飯,李雲義窩在主帳內也覺得無聊,習慣性的在軍營之中巡視了起來。

路過蔡東所在的第四團所有什長一樣的將官吃飯的營地後,將所有將士都神態自若的吃著飯食,他頓時有些汗顏起來。

原以為他已經可以做到和將士們同吃同住,禮讓下賢了,沒想到他還是保留著穿越者的一絲矯情。

換言之,他還是沒有經曆過挨餓受凍,不知道這兩件人世間最疾苦事情的滋味。

在張庭肖飛的護衛下,一路上和那些激動的北海郡老兵將官與新軍將官們點頭示意,走著走著,李雲義卻忽然來到了傷病營,隔著不算幹淨的帳篷,聽著帳篷內傷病將士們的哀嚎聲,李雲義心裏滿不是滋味的。

畢竟再怎麽說,也是他帶他們來到這裏的,不管俘虜也好,老兵、新軍將士也罷,在他的麵前,都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史書上那一片片都沒有記載過的冷漠數字。

“酒精的製作還是要抓緊提上日程。”

站在傷病營外,李雲義握拳道。

雖然他曾經不止一次的強調過,傷病營的傷兵傷口要用酒精消毒,但真正能夠享受這種待遇的,除了先鋒營的士兵和將官外,普通士兵能夠享受的幾乎少之又少。

不是李雲義舍不得,也不是酒精製作是個難題。

自主要的原因,還是李雲義沒有太多糧食能夠去釀造酒水。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眼下百姓們剛剛遭受亂世黃巾亂軍的侵擾,自家糧食都不夠吃了,又哪來的多與糧食釀酒呢?

“對了張庭,三千鄉勇有多少人願意充當戰時輔兵的?”

既然沒有酒精,那李雲義自然得另辟選擇,他決定設置戰時輔兵這個兵種,讓他們學習前世簡單的處理傷口、包紮傷口的方法,雖然不能救助那些重傷垂死的將士,但至少輕傷的傷員就不會因為得不到及時的處理,而疼痛哀嚎的在傷病營痛苦的死去了。

要知道除非是中了塗滿糞便毒藥的箭矢,一邊的刀傷劍傷,在後世可都隻是一個小問題,隻要得到及時的包紮,不讓其感染發炎,就不會這般輕易的死去。

“回家主,隻有數百人願意。”張庭老老實實的回答道。

成為戰時輔兵可以救人,聽上去有些高大上,可那些鄉勇也不是傻子,他們充當後勤保障,運輸糧草物資的農夫護衛,雖然有被敵軍截殺的風險,可很大程度還是位於戰場的大後方,不用拚死拚活的衝上戰場上去廝殺。

可成為戰時輔兵後就不行了,那是得跟著大軍前往戰場最前線的兵種。

更甚者,他們還得冒著槍林箭雨去搶救傷兵,若是不幸被流矢射中了,那他們向誰去喊冤去?

用張庭的話來說,能有數百人願意成為戰時輔兵,更多的還是因為李雲義開出的豐厚條件。

家中能有一子進入新軍充當新軍將士也就算了,居然還能選擇進入李雲義在北海郡開設的學堂,學文識字。

出去之後雖然不至於馬上高官厚祿,但隻要有本事,前往地方上充當一名基層官吏還是沒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