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一眾文武的驚訝

而審配也完全配得上袁本初的信任,在後世,他可以算得上是袁本初官渡兵敗之後,唯一一個拒不投降,慷慨赴死的臣子!

所以對於審配的提議,即便是被史書上定性為優柔寡斷之主的袁本初,在此“創業”初期,也會很認真的聽從對方的建議的。

說來也巧,就在審配說完沒多久,堂外就有親兵傳訊,說是有八百裏加急的軍情從平原郡趕回。

袁本初聞言身軀一震,連忙令人傳喚進來。

他經由審配的一番提醒,頓時也明白有些低估了平原郡的局勢。

千百裏之外遙遙控製戰局,乃是兵家大計。

不是誰都是留侯張良,可以在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

不管是後世與現在哪個時代,一場戰爭打的都不單單隻是兵將實力的碰撞,還有後勤、天時地利以及戰爭信息的輔佐。

在戰場上,以少勝多,出奇製勝的例子終究隻是少數,若是他袁本初派出去的五千精兵,剛好撞上了數萬,甚至上十萬的黃巾亂軍,那樣造成的結果,和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是一樣的。

即便這五千精兵都是百戰老兵,武器裝備精良,可別說碰上十萬黃巾亂軍的蟊賊,就是十萬頭豬,怕是都能將他們衝散。

畢竟這五千精兵,不是機動力十足的騎兵。

冀州雖然也是北地,但同幽州並州這兩產馬地相比,所擁有的騎兵數量也不過在八千到萬數左右,除卻鄴城守軍留下了兩千騎兵外,餘下的騎兵都分到了中山國與魏郡邊境。

袁本初不可能會將這些寶貝疙瘩放出去剿匪。

那不隻是小題大做,還是高射炮打蚊子。

戰爭不是兒戲,騎兵也不是鋼鐵之軀。

在當下除卻那些出生在馬背上,天生就是優秀騎手的異族之外,培養一個合格的騎兵,所耗費的代價幾乎和買上三匹戰馬等同。

若是在剿匪的過程中,損失了一些有些的騎兵將士和戰馬,那袁本初估計會一天吃不下飯!

“小人拜見使君大人!”

經過輪換奔襲上百裏的五人斥候小隊進來之後,當即朝著上位的袁本初跪拜道,同時也將對方從思緒紊亂之中,給拉了回來。

見堂下一眾文武在等著自己開口詢問,袁本初幹咳兩聲後,便開口問道:“平原郡黃巾軍的蟊賊們,究竟是怎麽回事?”

“他們聚眾越來越多,是不是準備全麵進攻清河國?”

麵對袁本初的詢問,經曆過虎牢關戰役的斥候小隊老兵伍長便不假思索的回道:“回使君大人,經過我們數曲斥候十餘天的探查,平原郡的黃巾亂軍並不是有預謀的會給予一處,其中很大一股蟊賊是來自樂安郡與濟南國的潰兵。”

“潰兵?”

此話一出,別說是袁本初了,就連堂下的一眾文武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襲亂青州的黃巾亂軍可是足足有百萬之巨,雖然大部分都是黃巾亂軍蟊賊們的老弱病殘親眷,可綜合下來,能戰之兵最少也有二十餘萬的。

雖然平分到青州的各郡縣之上,就隻有上萬,或者七八千了,但也絕不是那麽容易就擊敗打散的。

不然他袁本初是個傻子,會放過嘴邊的這塊名為“青州”的肥肉?

要知道原始空中,曹老板能夠在官渡之戰中,擊敗兵力數倍於他,坐擁四州的袁本初,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他手下由青州黃巾軍改編的青州軍的戰鬥力,實在是太過於誇張。

明明隻是換了一個編製,多了些甲胄與武器,可表現出來的戰鬥力,完全不像是以往一擊就潰的黃巾亂軍。

雖然眼下的青州黃巾亂軍都是一盤散沙,戰鬥力也沒有那麽誇張,可二十萬的兵馬,依舊是擋在袁本初撕咬“青州”這塊肥肉上的木刺。

不然半年前從北海郡傳來,“孔融”擊退了司馬懼、管亥所部的黃巾亂軍怎會讓他們驚訝了許久?

“等會......你說平原郡增多的黃巾亂軍蟊賊,是來自樂安郡的潰兵,那攻打樂安郡的又是誰?”

角落裏,一名原本昏昏欲睡,臉上寫滿故事的文人突然出列問道。

此人姓許名攸字子遠,乃是曹阿瞞與袁本初年輕時的友人,眼下雖是在袁本初的帳下列為謀士,但真實的地位,有些超然於外,總之自忖在眾謀士之上。

這般自傲的性格讓其有些格格不入,有時候不開口,很難讓人在意到他。

隻是讓人沒想到的是,在堂內眾文武都被這消息所震驚時,隻有他發現了斥候伍長話語中的盲點。

是啊,攻打了樂安郡,並且將樂安郡內的黃巾亂軍給打潰散的人,會是誰呢?

難不成是北海郡太守“孔融”?

可這孔聖人苗裔之後,什麽時候有這麽大的膽氣了?

於是眾人再次將目光齊齊放在了斥候伍長身上,後者似乎有些承受不住這麽多上位者的視線,他忍不住身體一抖,顫音道:“回使君大人,和各位大人,攻打樂安郡的乃是北海郡的郡兵,聽說還是其太守李雲義親自率兵出征。”

果真是北海郡的人在攻打樂安郡。

不過太守李雲義?孔融讓位給了其他人嗎?

滿堂文武心底一陣嘀咕,就連袁本初也是一頭霧水。

同董卓派遣馬日磾為使團前往北海郡,從而得知了李雲義的名字不同,袁本初的注意力在初平二年從頭到尾都放在了董卓與北麵幽州的劉虞身上,對於青州北海郡發生的事情,他除了知道黃巾亂軍的管亥、司馬懼所部被北海郡的郡兵趕到徐州琅琊國外,其他的基本上都是一無所知。

這也怪不得袁本初,實在是時代的局限性使然。

在鐵路尚未發明之前,百裏之地怕就是一名普通老百姓的畢生之遙了,從出身到死亡,他恐怕都不會走到百裏之外的其他縣城裏去。

而東漢末年的官道實在是一言難盡,騎馬還好,若是靠雙腿或者馬車趕路,普通人和一般商賈之流,不是腿跑斷,就是在路上顛簸致死。

不然也不會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誕生了。

數百年不知道外麵世界已經改朝換代,雖然不大可能,但一些尚未開辟開發的深山老林,不知道現在已經是大漢朝的情況,未必就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