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國淵投效

崔琰一臉落寞,他一聽到李雲義話語,就知道自己眼中的問題,對李雲義來說,不過是疥癬之疾。

在李雲義看來,飯都吃不飽了,生死全係刀兵之間的北海百姓並無選擇的餘地。

生在亂世,要麽遠遁山林當中,等天下太平。要麽入世與天鬥,與人鬥,鬥出一個勝負。

“青州糜爛,你我都有責任。”

李雲義臨末簡短的一句話更是讓崔琰久久不語。過往的一幕幕在他的腦海當中浮現,數年前黃巾席卷冀州的時候,他在山林當中躲避。

如今黃巾席卷青州,他這客居青州的人,是否有錯,他說不清楚。

但受到李雲義所營造的悲涼氣氛感染,他也不禁覺得自己的確做錯了。

似乎真的是,說的再多,也沒有腳踏實地的去做一件事情,更有益大漢。

看著李雲義青澀的麵容下的堅毅,他呆呆的回到了臨時的居所當中,看著衣甲齊備的甲士忙裏忙外。

黔陬就像一個大兵營,人人都在忙碌,趙商跟國淵更是擼起袖子,在泛寒的秋日當中,躁動起來。

趙商暫任夷安縣令,沒有任何朝廷的帛書作為憑證,從法律意義上來說,是冒牌的縣令。

但他卻如遇甘霖,對這機會十分珍重,連夜便要趕往夷安,穩固地方。

國淵與李雲義父親李毅是同齡人,現年他已經四十一歲。

已到不惑之年的他並無老師鄭玄的好運氣,他在高密被圍後,便在城中一心求學,兩耳不聞窗外事。

黃巾對士人的態度十分曖昧,無論是鄭玄這樣的大儒,還是尋常的儒生,他們都不會予以加害。

高密幸存,他便在城中與邴原論道,談論如何前往遼東避禍。

戰爭摧毀了青州的小民經濟,已經對朝廷失望,不想為大漢效力的國淵長年遊學,在家讀誦,卻未曾出仕。

早年他師從鄭玄,而被牽連,並無法出仕。

到了現在,他對朝廷態度曖昧。倒是在鄭玄提醒下,他才知道李雲義正在屯田,想要就此滿足高密百姓,被俘黃巾所需。

細細了解下,他心中狐疑更多,一時間弄不清楚李雲義是瘋子,還是傻子。

縱然他草蛇灰線,伏脈千裏,誌不在當下,可他如今的種種作為,到頭來都會變成孔北海的功勳。

青州亂民百萬計,想要平定,照常來說需要三五年之久。

這段時間足以讓孔融在北海站穩腳步,成為名義上的北海國相。

到時候,李雲義做的越好,孔融受益便越大。

但朱虛漢軍變更成青州義軍,看似隻是身份的變化,卻蘊含了李雲義對於孔融的態度。

如今的亂局,他看的更為真切,知道諸侯逐鹿天下,實力為尊,什麽大義都是幌子。

李雲義隻要打出青州義軍的牌子,這天下能夠號令他的人,也就二袁了。

方才李雲義授予他的青州義軍丞,職位前所未有,所做之事卻雷同於一郡郡丞。

全然不知道自己已經被安排好的國淵在龔都的配合下,最先做的便是清查府庫,黔陬賬冊,人口。

時下一縣最重要的便是府庫當中的各項物資,其次是百姓的數目。

身受黃巾影響的青州逃民極多,人口比數年前上了三四成之多。

於是,每一任縣令就任地方的時候,第一件事情便是清點人口,好清算稅賦。

豪族,士族在亂世當中極難收上稅賦,縣令隻能將目光放在並未被士族豪族蔭蔽的人口上。

這些代表未來,是一縣的根基。

隻要人口還在,一縣之地始終會繁榮起來。

國淵跟龔都配合的時候,郭天這個名義上的黔陬縣令卻跟在李雲義身邊,喋喋不休道。

“使君,此二人雖然有才,卻剛剛加入朱虛、青州義軍當中。眼下授予他們高位,此事有些不妥。”

他說的婉轉,明裏暗裏都是勸說李雲義不要給他們太多權利,免得尾大不掉。

郭天雖與國淵同出一門,利益卻大相徑庭。似國淵這樣的清白人,去哪兒都可以謀一個不錯的前程。

可他郭天身上自從打上黃巾烙印之後,就隻能一條道走到黑。

他是真的憂心李雲義給了這些人權利之後,受其蒙騙,變得市儈,萬事言利。

將這北海南部數縣的大好局麵葬送。

郭天患得患失,國淵等人的加入讓他欣喜若狂,恨不得現在就去高密,拜見老師。

可他又擔心涉世未深,隻有一腔熱忱的李雲義被世道感染,變成孔融那樣的人。

“沒什麽不妥,青州義軍當中就應該量才而用。”

李雲義對國淵跟趙商兩個人卻是不擔心,這個時代講的是君臣父子。

他李雲義雖然不是什麽大人物,卻也從一方豪強,變成了一方諸侯。

投靠自己的文臣武將,隻要自己沒有被強敵以摧枯拉朽的姿態擊敗,他們就不會輕易投降。

官渡之戰,即便曹操處於劣勢,他麾下通敵者不計其數。可在曹操真正被擊敗之前,沒幾個人敢明目張膽的倒向袁紹,都是暗通款曲。

國淵跟趙商隻要綁定在自己麾下,他們就不會出賣自己換取榮華富貴。

“就像郭叔你跟龔都,還不都是的火線提拔,現在都身居要職。”

“不過國淵的老師鄭玄,你可知道?”

李雲義話鋒一轉,說到了一個之前從未說過的名字,叫郭天心中歡喜起來。

他對李雲義到了高密不拜訪鄭玄也是耿耿於懷的同時,心中也是一陣無奈。

李雲義跟李毅之間的矛盾不小,任誰無拘無束十年,突然多了一個老夫子一樣的爹,都不好受。

在他看來,現在李雲義到了高密,卻不想拜見鄭玄,現在口稱鄭玄的名諱,就是不滿的表現。

“鄭公名諱不可妄稱。”郭天凜然,小聲提醒道:“莫說是國子尼他們,便是我們這些黃巾都對鄭公頗為尊崇,不願打擾他的安寧,進攻高密城。”

“要是叫他們聽到使君胡言亂語,心中必然生怨。”

“那郭叔父你覺得我能不能找個機會拜見鄭公?”李雲義聞言,也是後知後覺的壓低音量,換了稱呼。

“自然可以。”郭天心中一動,自覺地這是李雲義跟老師化解仇怨最好的時機。

“我找一個機會問問國子尼,為使君安排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