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神明降臨,風波再起

白廣嘿嘿一笑,道:

“我再說一遍,我們的眼光不能光盯著北平。”

“北邊的地方還是很多,現在趙氏已經被擊潰了,我們可以趁機趁虛而入了。”

“我們可以盡快派出人手,前往北方的其他城市,找到代理商,將這些東西賣給他們。”

“特別是遼東一帶,冬季極寒,我相信在那邊,煤一定能賣出不錯的價格。”

“好主意!”

徐妙雲第一個附和道:

“我們可以將這些煤,運到薊城、玄府城、大同城去。”

“這裏都是在北邊,用炭火是非常不便的。”

“若能將我們的煤運到軍隊裏去,說不定還能掙得更多。”

“正是如此。”

白廣深以為然,若是能利用這些煤,將自己的勢力延伸到軍方,這絕對是個意外之喜。

朱棣一看這情況,立刻讓燕王妃負責發展煤電的工作。

讓她從自己的手下中,選出最有能力的人,去北邊的各個地方,找一個能賣煤的人。

就在燕王府一片歡騰,所有人都在憧憬著未來的時候,北平府邸中,突然多了一群人。

一群人滿身灰塵,說話帶著濃重的南國氣息,顯然是來自應天國。

他們一入城,便馬不停蹄,直奔趙府而來,神色間充滿了焦急之色。

“您的意思是,您將趙氏木炭公司,開在北平的鋪麵,都給抵押了?”

趙言身前,一位中年男子,麵容肅穆,冷聲問道。

至於趙言,此時更是瑟瑟發抖,連呼吸都不敢大聲了。

趙言聞言,身體一顫,連忙點頭。

“啪!!”又是一聲脆響。

下一刻,一個鮮紅的巴掌印就在趙言的臉頰上浮現出來。

“垃圾!可惡!”

“舅舅,對不起,您就放過我吧,我也是迫於無奈,想要壓製住燕王啊!”

趙言被黃小龍扇了一耳光,非但沒生氣,反倒一臉驚恐。

他一把抓住了中年男子的雙腿,一邊哭泣,一邊向中年男子求饒。

“滾開!!”一聲怒吼從他的口中發出。

中年男子一腳將趙言踢飛出去,還想再說些什麽,就被一位中年男子攔住:

“兄弟,且慢。”

“現在最重要的,就是要盡快的控製住燕王府的煤炭生意。”

“這一次,如果出了什麽岔子,他們肯定不會放過我們的。”

這兩位中年男子,正是趙家族長的兩位公子,這一次被派到北平來,就是為了解決之前在京城發生的那件事情而來的。

這兩個孩子的父親分別是趙承允和趙承弼。

趙承允聞言,不屑一笑,對著趙言說道:

“你自己收拾吧。”

“趙氏木炭廠的鋪子,都是咱們趙家的,要是沒了,你就別想好過!!”

“謝謝叔叔的原諒,就算我傾家**產,也絕對不會允許任何人拿走我的商鋪的。”

趙言聞言心中一樂,立刻表示了自己的忠誠。

趙家三長老在旁邊說道:

“讓所有的管事,都出來,我們要好好盤查一番。”

“你等著,我馬上去喊人。”

趙言也不遲疑,讓小廝帶著自己的後輩,來到跟前。

片刻之後,趙府內,所有商鋪的老板,都來了。

趙承允見眾人都是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頓時火冒三丈。

經商如戰爭,講究的就是鬥誌昂揚,如今大家都是一副萎靡不振的模樣,如何能贏?

“我乃趙家嫡係,此番前來北平,正是要解決此事。”

“我不管,我隻有一條,乖乖聽我的,否則我現在就把你趕出去!”

趙承允這一番話說得斬釘截鐵,讓這些管事都感覺到了一股強大的氣勢。

但是此時此刻,趙承允所說的,卻是最有說服力的。

但是趙承允接下來的一段話,更是讓眾人欣喜不已。

“諸位這麽多年來的努力,趙家人有目共睹,從今天開始,諸位的待遇,將提高一倍。”

這話一出,幾個老板頓時大喜,一掃剛才的鬱悶,雙眼放光的盯著趙承允。

“從明天開始,我們照常做生意,我們的目的,就是要把燕王給壓下去。”

“黑炭本就屬於我們趙家,絕不允許任何人染指,哪怕是那名叫燕王的小子。”

趙承允這話說的很囂張,不過還是有一些疑惑,試探著問了一句。

“主人,我們的存貨都沒有了,這生意還能做嗎?”

趙承允聞言,頓時怒目而視,開口道:

“我把山東、南直隸、河南的一些地方的炭火,都運到了北平,準備出售。”

“啊?”

一眾管事聽得目瞪口呆。

想要將這些木炭運到這裏來,所需要的費用可不是一般的高。

“請問主人,我們想要什麽價格出售?”

“三文!!”

此言一出,全場嘩然。

三枚金幣?從山東和直隸運過來的炭塊,也要三個銅子兒?

這可真是血本無歸啊。

生意人不都是為了利益而來的麽?

可現在,大爺爺又是怎麽回事?隻是為了與燕王拚個你死我活?

幾個管事還想多說什麽,趙承允已經是一臉的不耐。

“我早就告訴過你,隻要你按照我的吩咐去做就行了,如果你再多說一句,那就別怪我心狠手辣了!”

所有人都閉上了嘴巴,沒有一個人敢說話。

“都散了吧,明天照常營業,明天的產量必須要賣掉。”

當然,趙家也有專門的作坊,專門用來出產木炭。

不過,想要燒成這樣,也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

不光是要用到很多木頭做原材料,還要經過一係列的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北平府的趙家,一天最多隻能生產五十萬顆,這就是他們的上限。

但北平的子民卻不止幾十萬,尤其是在朱元璋推行“以農為本,以民為本,以民為本”的國策後,大明的子民更是翻了幾番。

時至今日,大明的子民,已經達到了七千萬之多。

應天是一個大都市,北平也是一個城市,北平的居民數量雖然比不上應天,但也有幾十萬了。

十幾萬人,一天隻能產出五萬多公斤的木炭,自然是遠遠不夠的,難怪每年都要漲價。

但今天,卻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