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氏族禍心

孤有一計!

可安天下?

王這是什麽意思?

看著眾臣的表情,季昌繼續道:“匪患也好,此前的洪災也罷,還有諸多大小事,都是因為我虞國人才不足,人才稀缺那就培養人才。”

“培養人才?如何培養?請王上明示!”

季昌頷首:“正如藺相所言,其他在先王時期,我虞國官員就出現了人手不足的情況,或者說,不僅僅是官員,中軍也缺少名將。”

“這些都可統稱為人才,人才的稀缺,才導致虞國出現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

“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找到根源性原因。”

“現在我們虞國缺少什麽?”

“人才!”

“還特麽的是人才!”

“孤的意思,就是由國庫出資,創建一所國有書院,不看出身,隻要是我虞國……”

說著,季昌又堅定的搖了搖頭:“不對!不僅僅是虞國!他國學子,如果想要入學,孤也不設門檻!所有一切,就是為了培養人才!”

眾臣滿目錯愕!

他們看著王,看到了王眼中的堅定!

隻是王所說,未免有些過於理想化!

且不說他國,光是虞國一些高門氏族就不會同意!

“王,不看出身的話?豈不是一些泥腿子也要踏入我國朝會?恐怕說出去會貽笑大方?”

那名官員剛剛說完,便感覺身後一股寒意升騰,他想再次對上季昌的目光,卻沒有了之前的膽子。

此時,季昌臉色陰沉:“你叫什麽?什麽是泥腿子?你且給本王好好說道說道!”

那名官員猶豫不決之際,身旁又有一人站了出來:“王上,臣亦以為不妥!大周自古以來都是以禮治國!”

“若以王上之一,到時候書院之中盡是些販夫走卒草木愚夫,於書院學子而言,禮何在?”

季昌冷哼一聲:“愛卿所言,莫非是說,禮樂就隻能爾等傳承?”

“這是自然!臣之氏族,自周朝之始便於虞國,先祖於商亦列文官,唯有我等氏族之人,方可以學識治國齊家。”

他的話,尤為硬氣。

因為從來都沒有人像季昌這麽大膽。

推翻默認的規矩,哪怕是一國之主,也無法承擔後果。

學識之重,他們這些氏族比起任何人都清楚。

倘若真的按照季昌所言,任何人都可以進入書院修學,那氏族數百年底蘊都將變得沒有意義。

這哪是什麽的為民著想,完全是想要將一眾氏族取締。

那人說完,季昌不由看向藺荇:“藺相,孤想聽聽你怎麽說。”

藺荇被季昌點名,此刻自然不能再裝著糊塗看戲。

“老臣也以為王上操之過急,如果王上想要創辦書院,可以像種植神物那樣,定一個試點,先讓氏族子弟進入其中。”

“若真有成效,再徐徐圖之,若收效甚微,亦可及時止損。”

季昌淡漠地掃過堂下眾臣:“藺相的意思是,哪怕氏族子弟進入書院,孤的書院也會因為缺乏師資而最後落寞?”

“這……”

藺荇想說些什麽,但終歸還是忍住了。

現在這個時代,注重家學,大部分學者,都不會輕易的將學識交於外人,哪怕不是傳承給後代,也會找自小培養一個兒徒,盡可能限製學識擴散。

於他們而言,學識,金錢,權力,都應該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唯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成為上位者。

見藺荇沒往下說,季昌大手一揮:“孤隻是通知爾等,並非要與爾等相商!這大虞書院!孤一定要建!”

“此外,嶺南匪患,還是有藺相處理!此後一月,爾等都不用再入宮!孤有重要的事情,容不得任何人打攪!”

三日後,季昌也不管朝堂中是否有人反對,大虞書院的建造公告還是傳遍了整座靜安城!

“什麽?王上又要興建行宮?”

“書院?那看來與我們沒有什麽關係了。”

“據我所知,國庫空虛,王上卻不顧眾臣反對,毅然建造這所書院,看來要加重我等賦稅了。”

“加就加唄?王將神物無償贈與我等,而今靜安城誰家沒有餘糧?”

“此話確實沒錯,可建造書院,隻是加稅就能解決的?恐怕家中還要出壯丁!”

“又抓壯丁?我孩他爹上回建天壇,腿傷還沒好,這……這又要去給王上造書院?還讓不讓人活了?”

“哎!你說說,這是什麽世道!”

一時間!

滿城風言風語!

待這些議論傳到季昌耳中,已然是半月之後了,但他並未太過在意,隻是鄙夷地嘀咕了句:“盡玩些這種無聊的手段。”

“王,一些敗壞您風評的話,臣已經查清是何人宣揚的,要不要……”芩束問道。

“一些鼠輩罷了,倒是你,怎麽沒跟著去嶺南?”

芩束搖頭:“區區幾個草莽匪賊,手下的人去就行了,王身邊必須有我。”

現在季昌直接動了氏族的利益,難免會有氏族之人在瘋狂之下作出衝動舉動,因此芩束不敢離開王城。

芩束沒有把話說透,但季昌卻能聽得明白:“你的擔憂,孤自然知曉,隻不過在書院尚未建成之前,那些氏族還不敢做什麽,再如何,孤還是虞國的王!依舊是周朝的諸侯!”

“一個王的隕落,對於天下而言,都不是小事!”

“臣還是想守在王上身邊。”

聽到這話,季昌淡笑一聲,不在言語。

半月時間季昌已經編撰好幾本傳世之書,《大學》,《中庸》,《周易》,《禮記》,《詩經》……

固然季昌有著超越兩千年時間的學識,但他清楚,眼下這個時代,他的一些設想還不能過於突然出現。

現在編撰的幾本書,在這個時代都是有跡可循的,隻不過尚未有人歸總罷了。

況且,當初四書五經能夠橫穿兩千年封建王朝,就足以體現出它們的含金量。

至於在二十一世紀,有人抨擊四書五經是為了封建王朝,但那是後世人的看法,他們站在了巨人肩上,就也以為自己是巨人了。

看著堆了半間房的竹簡,季昌不禁搖了搖頭:“看來還是得盡快想辦法把紙給造出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