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 一日 星期一

上午七時三十分往善化,為本山功德主陳順章之祖父主持祭奠典禮,回程轉至七賢二路參觀佛光書局。

佛光書局本為普賢寺住眾管理,近感寺務蒸蒸日上,人手欠缺,故聘杜惠珍小姐負責。經一個多月的整修、裝潢,於今開幕,同行的心平、慈惠、慈嘉等皆隨喜選購佛書,憑添一份熱鬧。

中午康寧祥夫婦及男女公子來訪。餐後,特囑慧軍陪同巡山參觀。

胡家麟夫婦來訪,談及佛教及異教間之異同。佛法在生活中如何運用?學佛之初步?……胡先生為天主教徒,近對佛教發生興趣,是一位篤實誠懇的人。

由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主辦的“佛光山佛教青年學術會議”今起三天在本山舉行。來自各佛學院、研究所碩士班、博士班及各大專佛學社團、夏威夷大學、韓國東國大學等在學青年共計三百餘名濟濟一堂,晚七時三十分在東禪禮堂舉行開幕典禮。

此次會議主題為“人間佛教”,開幕時由我作主題演說——“人間佛教的基本思想”。

教主佛陀出生在人間,修行在人間,成道在人間,度化眾生在人間,一切皆以人間為主,實是一位人間的佛陀,故人間佛教的特性,具有——

一、人間性,二、生活性,三、利他性,四、喜悅性,五、時代性,六、普濟性。

因此人間佛教是入世重於出世,生活重於生死,利他重於自利,喜悅重於苦惱,時代重於古老,普濟重於獨修。“什麽是人間佛教?”也就是說,五乘共法是人間佛教,五戒十善是人間佛教,四無量心是人間佛教,六度四攝是人間佛教,因緣果報是人間佛教,禪淨中道是人間佛教。

曆代禪宗祖師一生所追求的是開悟而非成佛,這種當下生活的解脫,實為人間佛教最具體的注釋。

佛光山推行的本就是人間佛教,在我的思想、行為、知見上比比皆是,故常訓勉徒眾們在工作中奉行“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信條。希望借這次會議引發更多的青年學子注重佛陀度眾之本懷,非自了、非閉關、非住山林而失去人間性,了解今後佛教該何去何從?在學術上、信仰上、實踐上肯定人間佛教對國家社會之價值。

康寧祥會後表示,他偶然上山,卻在這麽好的機緣下參加了這次學術會議,深感自己與佛有緣。學佛在一般人的感覺是高不可攀,但聽了對“人間佛教”的闡釋後,很肯定的說道:“人間佛教是今後佛教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