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左賢王的穹廬,仲春的早晨。

穹廬設在舞台一側,門外張彩棚,下敷地毯,設各種必要用具。四周有障屏豎立,間隔成一區域。當隅處每有缺口,與外通。背景可適當布置胡中景物。時聞馬嘶聲。

〔蔡文姬,胡裝,其裝束如維吾爾族。獨自一人在彩棚下徘徊,形容憔悴。一時又高興,一時又有愁思不決之狀。屢屢歎氣,時時又自言自語:“怎麽辦呢?到底是回去,還是不回去?”(這樣的話,在一定間歇中反複。)

〔忽然又站立著,凝視著遠方,似在醞釀詩意。事實上她已三天三夜不睡覺。在失眠中她的《胡笳十八拍》已經做到第十二拍了。

〔後台合唱。音樂伴奏。(《胡笳詩》中的“兮”字古本讀嗬音,故一律改為嗬字。)

東風應律嗬暖氣多,

知是漢家天子嗬布陽和。

羌胡蹈舞嗬共謳歌,

兩國**嗬罷兵戈。

忽逢漢使嗬稱近詔,

遣千金嗬贖妾身。

喜得生還嗬逢聖君,

嗟別二子嗬會無因。

十有二拍嗬哀樂均,

去住兩情嗬難具陳。

〔胡兒伊屠知牙師,佩弓,腰懸箭囊,自穹廬對側跑出。

胡兒 媽!(向文姬跑去)

文姬 (停步)嗬,伊屠知牙師,你一早到什麽地方去來?

胡兒 我去打兔子來,我聽見好些人在說,媽,你今天就要回漢朝去了,是真的嗎?

文姬 (遲疑,歎氣,掩淚)……

胡兒 (抱擁其母)媽,你在哭嗎?你為什麽要哭呢?回漢朝去不是好事嗎?你不是經常在說,要帶我們回去嗎?我是很高興的啦!

文姬 (索性哭出聲來了)伊屠知牙師!我的兒!(撫抱胡兒,泣不成聲。有一會,才哽咽著說)娘這幾天一直沒有告訴你。漢朝的曹丞相派遣了專使來,要把娘接回去,送來了很多的黃金玉器、錦緞綾羅。單於呼廚泉已經答應了。我已經考慮了三天,今天已經是第四天了,我須得作最後的決定。

胡兒 媽,你還沒有決定嗎?你決定了吧,帶我們一道回去,把爹爹,把四姨婆也一道帶回去!

文姬 娘是很想回去的。我告訴過你“狐死首丘”的故事,一個人到死都是懷念自己的鄉土的。你外公外婆的墳墓在長安,我隻是十二年前,在來匈奴的途中,去掃過一次。我也很想回去掃墓。特別是你外公有不少的著作,經過戰亂,遺失了,回去我想也總可以收集得一些。娘十二年來都在這樣想,可是總得不到回去的機會。現在機會來了,娘當然是喜出望外的。

胡兒 那嗎,你為什麽不趕快作出決定,把我們一道帶回去呢?我多麽想去看看萬裏長城,看看黃河,看看長江,看看東嶽泰山嗬!

文姬 (悲抑)兒呀,你不知道。娘為這事已經三天三夜沒有睡覺了。

胡兒 哦,難怪你這兩天瘦了,我看你飯也不想吃。媽,你是生了病嗎?媽?

文姬 (搖頭)我嗬,我比生病還要難過。(徐緩地)能夠回去,我是很高興的。十二年來,我認為無望的希望竟公然達到了。但是,兒嗬,你不知道為娘的苦痛。娘要回去,……(欲言又止,終於決絕地說出)卻又不得不丟掉你們!

胡兒 (驚愕)怎麽?媽,你說什麽?

文姬 (悲痛)娘要回去,就不能不留你們在這兒,留下你和你半歲的妹妹。

胡兒 那怎麽行呢?媽,你不要我們了嗎?

文姬 不,不是!是你父親不放你們走,他甚至於不想讓我走。

胡兒 那怎麽行呢?我要和爹爹鬧。

文姬 我已經和你爹爹談了三天了。我說,兒女讓我帶回去,沒有母親的兒女很可憐。他說,不行,你是漢人,我可以讓步,讓你走;兒女是匈奴人,我不能讓步,你不能帶走。我說,一個人分一個吧,把你或者你的妹子帶回去,他也不肯。兒嗬,你想,把你們丟下,讓娘一個人回去,這不是割下了娘的心頭肉嗎?

胡兒 (憤憤然,又含著眼淚地)爹爹這樣不講道理嗎?匈奴人和漢人不是一家人?

文姬 兒嗬,你還小。你爹爹是愛你們的。他不放你們走,你也不能怪他。

胡兒 哼!我是媽媽的兒,那我要跟媽媽一道去!我要跟媽媽一道去!……

〔趙四娘抱著胡女由穹廬中走出。

胡兒 (回頭向趙四娘糾纏)四姨婆,你知道嗎?媽媽要回漢朝去了,爹爹不讓我們一道去!

趙四娘 你也知道了嗎?你媽和我這幾天正為這件事傷心啦。

胡兒 四姨婆是不是也要回去呢?

趙四娘 我嗎,我是想回去的。伊屠知牙師呀,你長大了就會知道。一個人誰也要思念自己的故土。……但是,我已經想了三天,在昨天晚上我同你媽媽講明白了,我要留下來。我留下來照顧你們兄妹倆,讓你們的媽媽安心地回去。

〔胡兒放聲大哭。文姬、趙四娘也眼淚涔涔。

文姬 四姨娘,我,我,我不想回去了。我們一同都留在這兒。

趙四娘 (苦笑)哼哼,那你就未免太溺愛了!文姬!你應該安心回去,你的兒女,有我在這兒撫養,我包管把他們撫養成人,並且要教他們學好。我可以代替你。有我在這兒,你安心,就和你自己在這兒是一樣。

胡兒 我要跟著媽回去,四姨婆也回去!(囉唕)

趙四娘 沒辦法的,左賢王執意不肯讓你們走。他甚至於還這樣說,如果要把你們帶走,連你媽媽他也要讓她活不下去!

胡兒 什麽,他要殺媽媽?

趙四娘 他是那樣說的。他說,你媽媽是漢人,一定要走,沒有辦法;你們是匈奴人,斷然不能帶走。如果要帶走,他就要通同殺掉!

胡兒 (憤恨)哼!我要去和他鬧!(作勢欲下)

文姬 (一手挽著他)伊屠知牙師,你不能那樣。你怎能和你爹爹鬧呢?他不肯放你們走,也是由於愛你們。……

胡兒 我不稀罕他的愛!

文姬 他雖然那樣說,但他對我還是好心好意的。

胡兒 那嗎,他為什麽不讓我們回去呢?

文姬 你爹也上年紀了。他說過,如果讓你們也走,他會活不下去。

胡兒 我們勸他一道走嘛!

文姬 (不禁苦笑)不行的,那是辦不到的。

趙四娘 (插話)伊屠知牙師,你要知道,就跟你媽媽想回漢朝的一樣,你爹爹是不想離開匈奴。這是一樣的道理。

胡兒 那嗎,四姨婆,你為什麽不回去?

趙四娘 我不是說了嗎?我是愛你們,也愛你們的媽媽。我要讓你們媽媽把我愛故鄉的情感承擔回去,我要讓我自己把你們媽媽愛兒女的情感承擔下來。我是孤孤單單的一個人,年紀已經老了,我如果能夠把你們撫養成人,由你們的一代來代替你們父親的一代,使匈奴和漢人真正成為一家,在我就心滿意足了。

文姬 四姨娘,我是不想回去了。我怎麽能夠丟下你們呢?我怎麽能夠丟下你呢?二十年來我們形影不相離,你比我親生的母親還要疼我,我怎麽能夠再把母親的擔子加在你的身上?唉!我回去又能夠做些什麽呢?

趙四娘 (含譴責意)你總愛那樣說!以你的才華,能做的事情多著呢!你難道還不相信我嗎?我告訴你,我雖然已經六十歲,但我至少還想再活十五年,我一定要把你的兒女撫養成人,一定要看到匈奴和漢朝真正成為一家。

〔左賢王帶胡兵二人匆匆上。

左賢王 (憤憤然)你們在胡鬧些什麽?膽大包天!什麽叫匈奴和漢朝成為一家?哼!

趙四娘 哎,你們這一家人不就是這樣的嗎?

左賢王 哼,你說得好聽!你難道沒有看見嗎?我這一家人看看就要四分五裂了。(回向文姬)文姬,孩子們的媽!今天是第四天了,呼廚泉單於在為漢朝來的人餞行,要你也過去,今天就動身!

文姬 什麽?今天就走嗎?

左賢王 是嗬,漢朝來的人說,他們受了曹丞相的命令,要在五月以前趕回。在路上還得走兩個月呢。

文姬 漢朝派來的人到底姓甚名誰,我問了你好幾次,你都沒有弄明白。

左賢王 他們的姓名誰弄得清嗬,簡單得太不成話!我隻記得一個是什麽“東師”都尉(董祀),一個是什麽“將軍”司馬(周近)。這些官名我倒知道,看來他們都是帶兵官。那位“東師”都尉倒還和氣,那位“將軍”司馬,卻是盛氣淩人,全不把人看在眼裏。他剛才還私下對我說:“你要不把蔡文姬送回漢朝,曹丞相的大兵一到,立地把你匈奴掃**!”他這氣焰我可受不了。我想,他們一定還有大兵在後,先來試探我們。我不是對你說過,這是他們慣用的手法?這就叫作“先禮後兵”。如果我不讓你回去,那就會大兵壓境,使得我們南匈奴,就要弄得來和北匈奴、三郡烏桓一樣了!孩子們的媽,我是不想讓你走的,你叫我怎麽辦呢?嗬,我恨不得把我自己剖成兩半!

文姬 你不要那樣著急吧!我告訴你,我也不想離開你。我把兒女丟下,你叫我怎麽能夠忍心呢?如果你能讓我帶走一個,……

左賢王 不行!半個也不行!我這幾天都快要發狂了。你要走,我不敢阻攔你。趙四娘你也可以帶走。除此之外誰也不準帶走!不然,我要殺人!我要把我全家殺盡!

趙四娘 請你息怒吧,左賢王!我已經下了決心:我願意留下來替文姬撫養兒女,讓她一個人回去。

〔胡兒抱母身,放聲痛哭。

胡兒 我要和媽媽一道走,我要和媽媽一道走……

左賢王 (暴怒)你這個小東西!不準哭!(指揮胡兵)給我把他拉下去!

〔胡兵二人向前扭取胡兒,胡兒號啕痛哭,死死不放。左賢王暴跳如雷,幾次手按佩刀,欲有動作,趙四娘從旁挽勸。

文姬 (毅然地,叱吒胡兵)你們不準亂動!

〔胡兵遲疑。

文姬 我還在考慮,我並不一定要走,你們離開得遠些!

〔胡兵回視左賢王,左賢王勉強示意,胡兵離開文姬,遠遠侍立。

文姬 四姨婆,請你把昭姬抱下去吧。

趙四娘 好,伊屠知牙師,我引你一道去玩玩。你媽媽不走的。

胡兒 不,我要跟媽媽在一道!我要跟媽媽在一道!

文姬 (俯撫胡兒)伊屠知牙師,我的兒,你是聽娘的話的。你也跟著四姨婆下去,好好同妹妹一道玩吧。你要聽四姨婆的話。等你們長大了,你同妹妹都回漢朝去。你下去吧。

趙四娘 好,我帶你們一道到草原上去看跑馬。

〔胡兒已知世相,默默無言,勉強聽從;兩眼含淚,怒目視左賢王和胡兵;憤然拋棄弓矢,隨趙四娘下。

文姬 (向左賢王)孩子的爹,你不要生氣吧。我也知道你的痛苦。我如果走了,希望你尊重趙姨娘,讓她把孩子們撫養成人。說本心話,我很想回去,但又不願意離開你們。我已經躊躇了三天三夜,就到目前我也依然在躊躇。你知道,我是願意匈奴和漢朝長遠和好的。曹丞相派遣使臣來迎接我,如果還有大兵隨後,那就是不義之師。我要向漢朝的使者問個明白;如果真是那樣,我要當麵告訴他:我決不回去,死,也要死在匈奴!因此,我要向你請求一件事。

左賢王 (轉和緩)你總不會要我歸順漢朝吧!

文姬 不是那樣使你為難的事。……

〔一胡兵上場,向左賢王報告。

胡兵 啟稟左賢王,單於請你和王妃快些駕臨王宮。

左賢王 知道了。下去!

〔胡兵下。

左賢王 你快說,是怎樣?

文姬 我希望你請漢朝的使者——請那位你認為比較和氣的“東師”都尉吧,請他到我們這裏來。我要當麵問他:他們到底有沒有大兵在後。你可以掩伏在近旁,聽我們說些什麽話,但不許有人露麵。如果有人露麵,那漢朝的使者就不會說出真話來了。就是這樣一件請求,你能同意嗎?

左賢王 (略略考慮一會,點頭)這倒可以同意。好吧,我過去同他們說清楚,立地把使者引來。

〔左賢王引胡兵二人下場。

〔蔡文姬一人在場上盤旋,她這時又在醞釀著《胡笳詩》第十三拍了。

〔後台合唱,音樂伴奏。——

不謂殘生嗬卻得旋歸,

撫抱胡兒嗬泣下沾衣。

漢使迎我嗬四牡,

胡兒號嗬誰得知?

與我生死嗬逢此時!

愁為子嗬日無光輝,

焉得羽翼嗬將汝歸?

〔左賢王偕胡兵二人,引漢使董祀上,漢婢二人,一人捧漢衣冠,一人抱琴,隨上。

〔文姬見董祀,現出驚疑之態。

左賢王 妃子,我把漢朝的使者引來了,這位就是“東師”都尉啦。

董祀 (向文姬行禮)文姬夫人,你好!我是陳留董祀,我們有十幾年不見麵了!

文姬 (還禮)嗬,公胤,原來是你嗬!(回向左賢王)孩子的爹,謝謝你。這位漢朝來的使者,他姓董名祀字公胤,是我父親的學生,也是我的一位表弟。他的母親是我的母親和趙四姨娘的親姐姐。他從小就失掉母親,是我母親把他養大的!

左賢王 哦,那就好了。你們在這裏談談心,我去陪單於和副使。失陪了!

董祀 大王請便。

〔左賢王與胡兵二人由原路下,掩伏在屏圍後。

董祀 (向文姬)文姬夫人,……

文姬 你怎麽這樣稱呼我?照你幼時的習慣,稱我為大姐吧。

董祀 嗬,大姐,我真沒有想到能夠再和你見麵。

文姬 我也沒有想到嗬。

董祀 聽說你已經有侄兒侄女了。

文姬 是嗬,四姨娘也在這兒。

董祀 嗬,四姨娘也在這兒嗎?

文姬 我們是興平二年一同流落到這裏來的,在這裏同住了十二年了。

董祀 唉!真是沒有想到,這些年天下的變化是多麽大嗬!

文姬 公胤,我倒要問你,你們這一次帶來了多少人馬?

董祀 大姐,我們一行就隻有三十五個人。我是正使,另一位副使周近,是清河崔琰的學生。此外就是侍從和管車馬的人。

文姬 嗬哈,周近?不是說什麽“將軍”嗎?

董祀 那是把音搞錯了。我是陳留的屯田都尉,周近是我下邊的一個屯田營的司馬。

文姬 聽說你們有大兵隨後,你們隻是先行嗬?

董祀 (詫異)誰這樣說?完全是造謠!

文姬 哼,你說造謠嗎?是你們的副使周近親自對左賢王說的。他說:如果不讓我回去,你們的大兵一到,就要**平匈奴!

董祀 (驚詫)嗬,他說過這樣的話!周近他居然這樣口不擇言,他怎麽能這樣說!我們是在正月初旬離開鄴下的,曹丞相親自召見了我們,要我們帶來了好些禮品,獻給呼廚泉單於和左賢王,專誠來迎接你回去。丞相還派了兩位自己府裏的侍婢來陪伴你。(指抱琴者)這一位叫侍琴。

〔侍琴屈半膝敬禮。

董祀 (指抱衣者)這一位叫侍書。

〔侍書同樣敬禮。

董祀 還給你送來了幾套衣服,一具焦尾琴。(指示二漢婢手中所捧抱者)你是知道的,曹丞相是會彈琴的。這焦尾琴是他親自監製的,是仿照姨父伯喈先生的焦尾琴製造的。丞相還親手試過音,他說,你一定會喜歡。

文姬 (故意文不對題地)可我知道曹丞相很會用兵,“兵不厭詐”。他不是慣會使用詐術嗎?我聽說,去年打平了三郡烏桓,曹丞相就是全靠詐術。他沒有從正麵去進攻,是從側麵去偷襲的。可不是嗎?

董祀 大姐,你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曹丞相愛兵如命,視民如傷。他會用兵,但他與士卒同甘苦,他是不輕易用兵的。他在國內雖然年年打仗,但都是迫不得已。他鋤豪強,抑兼並,濟貧弱,興屯田,使流離失所的農民又從新安定下來,使紛紛擾攘的天下又從新呈現出太平的景象。現在的中原,大姐,和你十二年前離開的時候是完全兩樣了。丞相去年遠征三郡烏桓,正是證明“王者之師,天下無敵”。三郡烏桓近年來驟然強盛了起來,不僅經常侵犯北邊,也經常侵犯匈奴。它把漢人俘虜了十多萬戶去作奴隸,使北部的邊疆連年受到侵害。所以曹丞相才不能坐視,出師親征,行軍千裏,把三郡烏桓**平了。這不僅救了漢人,也救了匈奴人。十多萬戶被奴役的漢人被他救回來了,不少的匈奴人也被他解救了。他還使烏桓的侯王大人們受了他的感化,聽從指揮,而今三郡烏桓的騎兵在曹丞相的麾下已經成為天下的勁旅。這假使不是仁義之師,是怎麽也不能辦到的。大姐,你離開故鄉太久,你怕不明白真相吧?曹丞相的主張是“天地間,人為貴”。他曾經說過:“聖賢之用兵也,戢而時動,不得已而用之。”……

文姬 公胤,我還要問你。曹丞相打發你們來接我,究竟要我回去做些甚麽?是不是因為我在匈奴住了十二年,熟悉匈奴的情形,要我回去在軍事上有用我之處嗎?

董祀 大姐,你怎麽談到軍事上來!我們來的時候,曹丞相告訴了我們:現在漢朝和匈奴已經和好,外患也基本上消除了,朝廷正在廣羅人才,力修文治。他說到你的父親伯喈先生,他是天下名儒,可惜受冤屈而死。他也說到你是伯喈先生的孤女,你是博學多才的人。他說:你的才情不亞於班昭;班昭能夠繼承她父親班彪的遺業,幫助她的哥哥班固撰成了《前漢書》,你也盡可以繼承伯喈先生的遺業,參預《續漢書》的撰述。這些都是他親自對我們說的。曹丞相是要在文治上做一番大事業,他是看中了你的文才,才來接你回去的。

文姬 多謝你的指點。公胤,十二年來我無日無夜都在思念我的鄉土,我也沒有忘記要收集我父親的遺書。但我在這裏已經有一兒一女,你是知道的,曹丞相難道不知道嗎?

董祀 曹丞相也是知道的。他原想讓你的子女也一道回去。我們也作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左賢王執意不肯。他說,大姐走,他可以同意,要帶走兒女就萬萬不行。這層在大姐是一件憾事,在我們也是一件憾事。但我想左賢王不忍放走他的兒女,這也是人之常情。假使我處在左賢王的地位,恐怕也是不會放手的。(停一會)但是,如今漢朝和匈奴已如一家。大姐,你的子女留在這裏也同帶回去的一樣。待他們長大成人了,將來是有機會回去的。(再停一會)大姐,請你務必以國家大事為重,把天下人的兒女作為你自己的兒女吧!

文姬 (深受感動)嗬,公胤嗬,你說得我無言對答了。左賢王嗬,孩子的爹,你叫我怎麽辦呢?(捶胸而泣)

〔此時左賢王和胡兵二人從掩伏處出現。

〔董祀出乎意外,以手按佩劍。二婢女亦驚惶,奔赴文姬側。

左賢王 (急忙向董祀行半跪禮,誠懇地)董祀都尉,我感謝你。

〔董祀亦答禮,兩人相扶,起立。

左賢王 你的話把我的疑團消除了。(回向文姬)文姬,你安心回去吧。你回去,遵照曹丞相的意願,繼承嶽父伯喈先生的遺業,撰修《續漢書》,比你在匈奴更有意義。你將來還可以回匈奴來,我一有機會也可以到漢朝去。你回去了,我一定照著你的吩咐,讓趙四娘撫養你的兒女。(解下所佩輕呂刀,再行半跪禮捧呈董祀)董祀都尉,請你接受我這把輕呂刀吧!這把刀我佩帶了十年,不知道作了多少次戰,也不知道殺過多少次人,我把這把刀獻給你!我要對你發誓:從今以後我決心與漢朝和好!

董祀 (深受感動,同樣行半跪禮受其刀)謝謝你,左賢王!(相扶起立,將刀佩上,隨手將所佩玉具劍解下,捧呈左賢王)左賢王,我這把玉具劍是曹丞相賞賜給我的,這比我的生命還要寶貴,我也把來轉贈給你。請你收下吧!

〔左賢王受劍,佩之。兩人拱手為禮,胡兵,漢婢均屈半膝,文姬亦合掌垂淚含笑。

——幕徐徐掩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