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武人之魂
去年初秋,我到新化縣參加一項文學活動。縣委、縣政府,對我們這些文化人的活動十分支持,安排得熨熨貼貼。其中一項,安排我們參觀威名遠播的東方武術館和南北武術館。文人的活動中摻進一些武人的內容,這真是新穎別致,大家興奮異樣,情緒極高。
新化,是我國著名的武術之鄉。我的故鄉,與新化是近鄰。舊歸湘鄉,今屬漣源。孩提時代,一聽到“新化蠻子”,那是渾身發抖的。“新化皇爺山的(武)打”,威振四方。傳說中,那一方山地上的人,人人都學有一身“打”。一個十三、四歲的黃花丫頭,便有一身硬功,三、五幾個男子漢,別想攏她的邊(身)。自古以來,這裏民風強悍,俠義而純樸、正直。解放以後,這一方山地上強國強民習武之優良傳統,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揚光大。三年前,縣政府的頭頭,硬是從北京扛回了一塊國家體委授予的“全國武術之鄉”的大牌牌。過去,對這一方山地的“打”,隻不過是“如雷貫耳”罷了;如今,即將目睹一番這些武人的硬功,將會“眼見為實”了。我心頭的喜悅之情,自不待言。
第三天,一位身材結實、墩厚的中年漢子,來到我們的住處,說是領我們去參觀他的武術學校和武館。
他,就是晏西征,東方武館館長,國家一級拳師。此人在武人“圈裏”,那是威名赫赫的。
那一天,大太陽,正值初秋,天氣奇熱。吉普車開出縣城,拐上了一條鄉間土路。多日不雨,土路上積下了寸把厚的泥塵。汽車開過塵土飛揚。漸漸地,我們看到,前邊路旁,紅旗獵獵,兩排長隊,立在路旁。著裝,或一色的綠色軍衣,或一樣的對襟白衫,整齊而威嚴。這夾道歡迎的隆重場麵,使我的思想一下飛越關山萬重,回到了那一年的春天,我隨著慰問團到邊防前線慰問解放軍的情景,使我一下子想起了“國威”、“軍威”,“民威”等莊重的字眼。
我們被領上了一個土台子。麵前,是一個廣闊的大坪。這便是這座山區武術學校的練功坪了。整隊過後,一套一套的“家夥”拿出來了。四、五百人距離均等地立在坪中,在統一的號令下,或揮刀,或舞劍,或出拳,或踢腿,聲如山傾,動似電閃。我們觀台上的人,一個個目瞪口呆。
集體表演過後便是個人上台獻功了。那鷹拳,那燕劍,令人叫絕!表演氣功時,一個大漢橫身臥在幾把臥立的利刀上,上麵再放一塊安滿鐵釘的木板,木板上壓上一塊幾個人抬來的大青石。一切妥當,一個大漢揮動一把大鐵錘,狠狠地砸將下去……
“當”的一聲,大青石碎了,我的心嘣到了喉嚨口,那位橫臥利刀上的大漢呢,卻輕鬆地站了起來,光身赤體的身上,僅有幾個淺淺的紅印子。再,一個漢子光身露體地臥在地下,一輛吉普車從他身上開過。觀看的人緊張得大汗淋漓,而他本人卻輕盈地從地上一躍而起……
表演在觀看者目瞪口呆中結束。
主持者讓我講幾句話。
我很激動。我說“一個身體懦弱的人,就會遭人欺侮;一個不強大的民族,就會被動挨打。一個人身體不好,就任何事都幹不成;一個民族素質不高,就發展不了,強大不了。所以,毛澤東曾教導我們:發展體育事業,增強人民體質。強大,強大,強,才能大!富強,富強,富了,就強了;隻有強,才能富。有強壯的身體,就有強大的本錢去發展經濟,去發展科學,就會變富。富了,我們就更強了,就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能在世界上揚眉吐氣說話,昂首挺胸走路!就會誰也不敢欺侮我們!我們一定要練一身硬功,興國家,揚國威!”
離開城郊山林中的武術學校,我們來到城區資江邊的一棟新建的高樓裏。這就是東方武術館。爬上三樓,走進鋪有地毯的練功大廳。大廳正方牆上一幅對聯赫然入目:練功必練忍,學武先學德。
我怔住了,我震撼了!
如果說,目睹他們那一身硬功時,我隻驚震十分;那麽,看到這一幅對聯時,我則是驚震萬分了!
我站在這幅對聯前,心想:這大概就是他們開武館、辦武校的宗旨了,這大概就是他們教武傳功的大綱了!
人家常常對我說,我也常常對人家說:人的血肉軀體,這個肉體的生命,活得再久,也是有限的,也是短暫的。隻有創造了一個肉體生命以外的生命,那才是無限的,那才是永恒的!
這是精神的生命,這是人的靈魂!
如果武德不好,藝愈高,於人類、於社會害愈大。一個武功高超的武人,也是“德功”極高的!絕招不傳小人,是武人的傳統。晏西征,就是一個武功高超,“德功”也高超的真正的武人。近些年,他辦武館積累了一些錢,卻常常慷慨資助一些社會公益事業。他對文學事業的支持,更是熱心。他愛好文學,尤其喜愛詩詞創作。一些文友出版作品遇到困難時,他都給予熱情支持。
我多麽希望哪一位文友,能將這位武林高手之功之德,記錄下來,遠播大地,讓更多的人來欽慕,來學習嗬!終於,一本描寫梅山武人晏西征之功之德的長篇報告文學,撂到了我的案頭。這就是作家曾祥彪的新作《梅山精武魂》。作為鄉友和文友,他讓我寫幾句話和他的大作一並付印。於是,我抱著病體,欣然命筆……
學武先學德,妙哉!
德,武人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