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一次,我帶女兒去動物園看猴,隻見猴山上有一大猴抱著一隻小猴,百般嗬護,唯恐別的猴動了它的孩子。女兒說:“爸爸,你看,猴媽媽多愛它的孩子,那小猴多麽幸福。”

我覺得,小孩對動物的理解往往比大人更深刻一些。比如我,看猴子就是看熱鬧,看猴子腳踏鐵鏈如履平地,看猴子互相打架嬉戲,看猴子貪吃人們扔去的小食品,而女兒卻看到了猴子的愛,而我卻顯得那麽膚淺,這令我汗顏。

前一段時間讀報,看到有關這方麵的文章,文章說:動物的母愛不遜於人。看了文章標題,覺得作者在故弄玄虛,可讀完文章,卻有一種全新的感覺。

在山林中,金絲猴總是見人就跑,飛身逃遁,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可是,當小猴被人抓住時,母猴決不一走了之,而是中魔似地在樹上“嘎嘎”怒叫,甚至不顧一切地衝上來進攻敵人,試圖奪回自己的孩子,真可謂臨危不懼。

而鳥兒的母愛亦有驚人之舉,有些母鳥發現狐狸一類的食肉動物走近自己的巢穴時,為使幼鳥免遭禍害,便迎著入侵者飛去,然後,故做受傷狀落到狐狸不遠處,耷拉著歪歪斜斜的翅膀,發出痛苦鳴叫。狐狸當然不願放棄這天上掉下來的美味,便撲上去,母鳥且走且停,直至把狐狸引到遠離巢穴及幼鳥的地方,方才恢複常態,繞道飛回孩子身邊。母鳥的這種誘敵行為要擔當很大風險的,它不是鳥的智力表現,而是本能的發揮,這等良苦用心,把自然界的母愛演繹得淋漓盡致。

實際上,類似這樣催人淚下的動物愛心故事,在動物王國中時時刻刻地發生著,可惜,我們對其知之甚少,因而對其存在著一種頑固的偏見。我們常常用禽獸不如來形容某些惡人,其實,這是人類對禽獸的一種偏見,就某些方麵而言,人類遠遠不如禽獸。如,人類同類常相殘,一些人往往輕而易舉地奪去另一些人的生命,而動物卻不,即使同類有時爭鬥,往往點到為止,而奪去對方生命的情況極為少見。人類發明了技術、建了工廠卻給整個動物界的家園帶來汙染,美麗的星空正被有毒的物質所籠罩,山川大河被一些廢水廢渣搞得麵目全非,美麗的星球變得越來越髒,而動物卻沒有做過這樣的壞事。

我想,假如造物主真的存在,他會懲罰人類的。作為地球上的公民之一,人類確實貪婪、卑鄙得很,人類不僅汙染了動物的共同家園,而且將人類之外的動物幾乎斬盡殺絕,人們對動物的肉是否好吃,骨頭牙齒能否做成商品,皮毛是否能成為人的衣裝,血液能否壯陽,髒器能否治病等等,都了如指掌,而對動物的感情,對動物的愛,對動物的渴望卻知之甚少,對這個地球實行了毫無道理的獨裁統治,導致這個星球生靈空前的災難。古希臘亞裏士多德說:人在最完美的時候,是動物中的佼佼者,但是,當人與正義隔絕以後,便是動物中最壞的東西。

科學家說,每一種動物,在保護生態平衡上,都起著它應起的作用,保護動物就是保護人類。愚以為,人類應尋求與動物對話,要理解動物、珍視動物、愛惜動物,有道是,地球是個小村莊,人與動物是同鄉,對地球而言,其它動物和人類是同樣的居民,人類應該樹立地球居民意識,不要把動物作為滿足自己的貪欲的對象,換個角度看禽獸,要與動物和平相處,共同維護地球這個家園。也許這樣,才能使人類真正擺脫野蠻與無知,迎接美好的未來。

(原載2001年5月22日《中國冶金報·百姓茶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