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從我的頭頂飛過去

寫下這個題目的時候,我不知道要講什麽了。我的腦海裏,隻有這樣一幅畫麵:故鄉的小河岸,籠罩著霏霏細雨,我蹲在樹下躲雨,有幾條鯽魚從我的頭頂飛過去了。

我在雨中發抖,情緒是很壞的,可是當我看見這樣的畫麵時心裏卻有了一些激動,或許叫感動。飛魚是鯽魚,長期生活在養魚塘裏,它想借著雨勢,遊到廣闊的大河裏。因為有一道河墊,魚從河墊這頭兒飛到另一頭兒,鑽進滾滾濤濤的大河裏了。魚飛在空中是那樣靈動,那樣鮮活,那樣富有智慧。它充實了我的感知,豐富了我的生活。這一幕使我多年難忘。為什麽?我終於在今天找到了答案。

回到學校後,我把這個場麵講給了老師。老師讓我把它寫成作文,我就寫了,當時隻是幼稚的描摹。記得有這樣一句:“魚本來是不能夠飛翔的,但它真的飛了,而且飛得雄壯,飛得優美,飛得勇敢,飛得成功。它可能厭倦了魚塘裏封閉的生活,想去尋找更廣闊的天地。天高任鳥飛,沒有說天高任魚飛的,它之所以能飛翔在空中,是由於它借了雨的力量,是雨給了它飛翔的氛圍。如果我們想象的空間再大一點兒,我們人呢?”於是我又加上了這樣一句:“我們人也能飛翔,人是借著飛機上天的,當沒有飛機的時候,人的精神同樣能夠飛翔。”回到家裏,我做了這樣的一個夢,我夢見自己變成了魚,飛魚。我飛到了城市,落在城市的一個學校裏,落在教室窗台上的魚缸裏,一會兒探頭,一會兒隱蔽,一會兒在水中遨遊。我聽他們的老師怎樣講課,看他們是怎樣學習和生活的。看完了,聽完了,我自己又飛回來了!

多麽像童話!正是它豐富了我的想象力,為我後來的創作奠定了一點兒基礎。所以,要從小培養我們自己的感知力,它能使我們內心豐盈,使我們生命的**一直延續。

人在少年時期比成年人更善於觀察。從年少時起,我對大自然就格外地注意,看見一隻蜻蜓,落在一支尖尖的小荷上,到底是蜻蜓依附小荷,還是小荷感激蜻蜓?沒有小荷,蜻蜓是多麽的孤單;沒有蜻蜓,小荷是多麽的寂寞!有多少次,我的思緒穿行在幽暗的天籟裏,凝視月亮在雲朵裏慢慢遊移,攀想便無休止地在心中膨脹,心底也就豐盈廣袤,也就能夠充分挖掘少年時期的感知敏銳力。

孩童時代,對自然的好奇、探求和幻想的欲望,給我們一種對自然的感知。這種感知是非常靈敏的。一次,我們班到天津薊縣的盤山郊遊,當時條件有限,我們頂著月亮出發,步行到公社,再由公社拉石頭的貨車運送到盤山。我們居住在平原地區,沒有山,第一次見到大山,格外興奮。我們在山上看到一種石頭,當地百姓叫它麥飯石,說用它洗腳,用它泡水喝,麥飯石像藥材一樣,具有極佳的療效。我和同學們背回了不少麥飯石。據我觀察,這種石頭與別的石頭的區別是,它的紋路像蝴蝶的花紋。

在山上,我們還看見了許多野兔、山雞、紅鳥和梅花鹿。這些動物是隱藏在樹叢裏的,經常躲人,我和少數幾個同學看見了它們。回來的路上,我們議論,好多同學很茫然,幾乎搭不上話。他們紛紛喊:“哪有山雞、紅鳥和梅花鹿哇?”老師就問:“你們在盤山上都看到了什麽?”他們異口同聲地說:“我們看到的是石頭、樹木,還有被日本鬼子炸壞的古廟。”老師笑了,讓我回答,我毫不猶豫地說出了這幾種動物並描述了它們的模樣。聆聽的同學對那些動物很神往。老師又讓看見這些動物的其他同學講,與我講的又不一樣,每個人眼裏的大自然都有各自的特點。

感知大自然所帶來的那份歡愉,是任何美事也無法替代的,太陽的撫摸、清風的吹拂、小鳥的啼囀,讓我們領略了自然界的美麗,也給了我們一顆透明的心。

我們人類原本就是大自然的孩子。我們要親近它,千萬別背叛它。三毛有一篇文章《塑料兒童》,講的就是不願意親近大自然的孩子,他們隻知道看電視、打電話、玩電子遊戲、翻卡通漫畫,卻不肯走進大自然,不喜歡小花小草,不喜歡野鳥。這些兒童就像塑料人一樣,擺弄著塑料玩具的時候,自己也成了塑料人。現在我也有一種憂慮:21世紀的孩子,還想從大自然裏獲取對生命的感知力嗎?當他們把田野裏的麥子喊成韭菜的時候,他們心裏是怎樣的感覺?當他們看到從頭頂飛過的魚,還有我們當年那樣的激動嗎?

電子商務時代來臨了,我是歡呼的,畢竟是時代的進步。人們當然要掌握新的技術。生活在今天的兒童是多麽幸福!可我要叮囑的是,當孩子們從電腦裏看見花草、看見動物、看見藍天白雲,那是人類運用自己的智慧科技複製上去的,即使電視裏流動的畫麵,必定與我們隔著一層屏幕。有人說,將來從電腦裏就可以嗅到上麵動物和植物的氣息。這是科學的力量,但是科學進步的負麵效應就是人的懶惰、人的遲鈍、人的萎縮。

所以,我有一個警告:什麽也無法替代真正的大自然。我們的時代呼喚英勇、呼喚寬廣、呼喚健康、呼喚堅韌,唯有大自然才能真切地給予我們這一切。我們撲進大海,用身體衝浪,麵對咆哮的波濤,捕捉迷人情景和聲響,我們會產生一種完整的自然感知,使我們的身心也充滿靈性,獲得充沛的**。我願今天所有的小朋友都能有機會,領略一下魚從頭頂飛過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