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水情滔滔——訪汨羅屈原紀念地

傍晚,雨停了。

我走出修繕一新、莊嚴、肅穆的屈子祠,踏上一條新修的卵石山徑,悄悄西行。過了獨醒亭,出現了一個小土墩,墩前立著一塊木牌,上寫:望爺墩。我在這裏站住了。麵前,汨羅江蜿蜒東來,浩浩西去。西邊天際,雲層漸漸散開,晚霞血紅一片。金燦燦的霞光,落到江麵,印進河水,滿河泛起金波。玉笥山上的屈子祠,在霞光的映照下,也更加金碧輝煌了。

在屈原紀念地修複工程接近尾聲的時候,我趕來這裏訪問、遊覽。兩天來,聽到了許多流傳在汨羅江邊的關於屈原的傳說,是那般動聽,發人深省……

那一天,屈原聽說秦國攻下了楚國都城郢都,懷一腔悲憤,騎著一匹白馬出去了。夕陽西下,暮色溶溶,還不見他歸來。女嬃象往常一樣,站在這個土墩上,望著鋪滿青草的江堤,望著沿江西來的小路,盼望著爺爺歸來。她哪裏知道,她心愛的爺爺再也不會歸來了。屈原目睹楚國危亡,痛不欲生,乘白驥西行到羅淵(今稱沉沙港),懷沙投江,沉於深潭。屈原墜入水府,驚動了洞庭龍君,恐他被惡魚傷害,忙命蝦兵蟹將扶屍護送,逆流而上三十裏,經十日浮至三尺墩旁。漁民打撈上岸,陣屍墩上。後人改“三尺墩”為“曬屍墩”。女嬃站在土墩上,盼呀盼,望呀望,送走了晚霞,又迎來了朝陽。三天、五天、九天過去了,不見爺爺歸來。第十天的中午,忽見江南沙洲上空,烏鴉亂飛,啼聲淒厲,她跑去一看,果見父親屍陣洲上,褐袍如舊,一目未瞑。漁人樵夫,村婦豎子,皆號啕痛哭。此後,每當黃昏時分,女嬃便站在土墩上,臨風隕涕,望爺魂歸,後人便名此墩為“望爺墩”……

動人的傳說,在我的心底激起波瀾。我深深地激動了。令人崇敬的詩翁嗬,你生前飽受了打擊與迫害,焉知死後二千餘年又受到了新的侮辱?

十年浩劫中,在整個中國的國土上,在這古老的淚羅江邊,發生了多麽令人痛心的一幕!——莊嚴的屈子祠廟,被掃**一空;祠廟兩側的建築物被拆掉;玉笥山上的古樹被砍伐。曾經有一位老師因反對毀壞屈子祠貼了一張通告,而被整得死去活來。一位公社文教專幹也被押上屈子祠屋頂,要他親手拆除祠上的琉璃瓦,他不肯幹,就被圍在屋頂上,整整曬了六個小時,鄉親們聞信趕來,扶他下來時,他已經昏迷過去了。

那些日子,有人傳說,這位被世界和平理事會推崇為全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在所謂掃“四舊”的妖風裏,含垢忍辱出門遠行去了。有的說屈老夫子到了日本,有的又說他去了東南亞……對呀!縱橫八萬裏,他的光輝詩作,不是已經譯成英、德、法、日、意等十幾種文字,在全世界有著極其深廣的影響嗎?上下兩千年,注研屈作已成為專門學問了,各種版本已有數百種之多。李白、司馬遷、蘇東坡、魯迅等各代文豪,無不受了他的作品藝術的熏陶,寫出過稱頌他的佳作。但是,偉大的愛國詩人決不會忘記自己的祖國。祖國人民也時刻懷念著中華民族的第一個偉大的詩人。曾多少次,人們悄悄地來到望爺墩,來到濯纓橋,盼呀,望呀,盼望著偉大的詩魂重新歸來!

東風,吹綠了玉笥山;喜訊,激動了淚江水:四月十八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做出決定:迅速修複屈原紀念地!四百多個喝淚羅江水長大的民間工藝師,日夜苦戰了七七四十九天,屈原紀念地,這祖國古文物裏的奇葩,在八十年代第一個端陽節,重新放出了異彩。現在,古物生輝,麵貌一新。祠廟門前,反映屈原生平和他的作品意境的十七幅堆畫,全部複製了。跨進祠廟,前廳正麵的橫匾上,書有“光爭日月”四個閃閃發光的大字。古樸清幽的後廳中央,那三米高的屈原鍍金塑像,神態莊重,正氣凜然。祠內的神龕、牌位、香案、香爐、宮燈、字匾、對聯、全部恢複。一件件塗漆鍍金,雕龍繪鳳,古香古色。步出祠廟,一條卵石山徑,連著玉笥八景。獨醒亭和騷壇兩處,複建的一對新亭,聳立在綠樹叢中,迎接各地遊客。放眼玉笥山,滿目添新輝。

偉大的詩人好象又回到了他熟悉的人民中間,正在這美麗的洞庭湖邊,漫步行吟,謳歌我們新的時代,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