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尋找

××:

你一次又一次地“逼”我,要我對自己的小說創作說一點意見。老天,這叫我怎麽開口?

近些日子,我很苦惱。我在等待。我在尋找。尋找我一部習作的“氣氛”。尋找創作中的“我”。

長長短短、大大小小寫過一些小說了。然而,我至今沒有在創作中找到自己。去年十月,下礦去寫作長篇小說《山野情》之前,匆匆寫了一部中篇小說的初稿。應該說,這部中篇不僅有一個好的故事,而且就當前一些被“革命”詞句裝扮著的社會現象,尖銳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位看過初稿的朋友曾這樣評論它:“震聾發聵”。然而,我總覺得它缺少了一點東西。

缺少了一點什麽呢?藝術氣氛。

深秋或暮春的清晨,你來到一條山溪邊,如果光看到清亮的溪水流動,你是不會滿足的。你總覺得它似乎少了一點什麽。若是溪麵上飄動一層紗縵般的薄霧,升騰一片白茫茫的水氣,你就會覺得山溪多了幾分光彩,變得鮮活多了。你就會感受到山溪的另外一種氣氛,另外一種風姿,另外一種美。一部藝術作品,有如一條山溪,當讀者涉足到它的身邊時,應該讓讀者的心靈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一種氣氛,一種迷人的藝術氣氛,美的氣氛。從某種意義上講,一部作品的藝術魅力,來源於藝術氣氛。

要使作品飄溢出屬於你的獨特的氣氛,你必須在創作中找到“你”,找到適宜於你的藝術氣質所表現的方法,找準“口子”下刀,調準作品的“基調”。就象一位二胡演奏家,上台演奏前,要拉開弓,在弦上反複調音一樣。演奏家隻有把音調準,才能演奏出優美動聽的曲子來。找準了“基調”以後,就要靠語言的“神力”了。要努力使自己的語言有韻味、有嚼味。要創造別人無法“偷去”的自己獨特的語言。這樣,字裏行間,是不是就會飄**出藝術氣氛來了?

要尋找。然而,有時候又不能性急,要等待。等待捕捉這種藝術氣氛的時機。這種時機,也許就是人們稱之為的“靈感”吧。

在生活中認識自己難,在創作中找到自己更難!我很悲哀。找了二十年了,我沒有在創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那部中篇初稿出來幾個月了,我仍然沒有找到那種氣氛。現在,我仍在等待,仍在尋找。也許,我一輩子也尋找不到,等待不來。悲乎!

一九八五年四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