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壯山的香火

敢壯山的香火

相傳明朝年間,一位當時頗得皇帝青睞的地理先生郭子儒,為了給皇帝探尋風水寶地,帶著弟子從江西順著龍脈尋到雲南,又從雲南尋到廣西田陽縣境。不知是哪一天清晨,郭先生登上了一座山。此時,正是旭日初升,霞光萬道,周邊的密林草叢,百鳥啾唧,蜂飛蝶舞。恰在這時,山下突然傳來一陣公雞的鳴叫聲,郭先生為之一震,連忙環顧四周,欣喜不已,吟道:“此乃風水寶地也!”隨即拿出筆墨,在崖壁上寫下了這副對聯:“春日出升風景朗開催春燕,曉風微動露花輕舞伴鶯啼。”此後,這座山就有了一個雅名:春曉岩。

這座山就是敢壯山,位於離田陽縣城僅8公裏的百育鎮六聯村那貫屯。當地的壯人早就給起了這個名字。在壯語裏,敢壯山就是“我們壯人的山洞”、“多岩洞的山”的意思。據說,當年地理先生郭子儒找到這座山後,就立即對弟子說:“這可是駱越人的‘龍頭’啊,一定住有非凡的神仙,我今生終能找到,死也瞑目了。”此後,當地百姓就把這山視為神山、聖山,誰都不敢在那裏亂砍伐樹木,更不敢安葬墳墓,若有冒犯,必受村人製止。因為,這座山正如地理先生所判斷的,傳說是壯族的人文始祖布洛陀和姆六甲的居住地。就在這座山上,他們繁衍了壯人的後代。

粗粗一看,敢壯山並不具備名山的樣子和氣質。說高度,敢壯山海拔僅326.7米,相對高度198.9米,而其北部的方屯山海拔1026.6米,南部的丁農山海拔1250.8米,兩山都比敢壯山高出了大半個頭;就外貌而言,敢壯山也絕不是“疏峰時吐月,密樹不開天”、“紅樹醉秋色,碧溪彈夜弦”之類的名勝美景,就連在它附近的蓮花山也比不上。但奇特的是,縱觀敢壯山周圍,丘陵土坡,零零星星、大大小小到處密布,而唯獨敢壯山是一座有岩石崖壁的山。它為東西走向,從南麵遠處看,其形狀極像一頭伏臥著的雄獅。整座山既不高,也不寬,但岩石部分竟有大小不一、深淺不同的岩洞15個,有幾個還是相通的。山上的植被,也因土壤的變化而變化。山下和山頂分別是紅土壤和風化的土壤,這兩處茅草叢生,卻不長樹木;山的中部是石灰岩崖壁及溶洞,林木豐茂,亭亭如蓋,濃蔭蔽日,飛鳥撲天。這樣的地形地貌,倒是十分搶眼奪目,撩人心扉,讓人遐想無邊!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應該說,先有仙人才有後來的聖地。敢壯山的聖人就是布洛陀和姆六甲。相傳,他們當年是受大帝的委派才下凡來到人間的,目的是繁衍人類。啟程那天,他們挑著一對大籮筐,一頭裝著五個小孩,一頭裝著被褥、農具。飄到田陽上空時,忽然遇到了暴風雨,擔子不小心從布洛陀肩上脫落,裝被褥的籮筐掉下來,就形成了敢壯山;而五個孩子散落周邊,就成了五指(子)山;鋤頭墜落的地方,撞出了一道彎彎的大裂溝,就形成了右江河。布洛陀和姆六甲就住在敢壯山上,繁衍了壯族後人。

盡管布洛陀隻是個傳說,敢壯山的來曆也隻是個傳說,但田陽的壯族百姓一直堅信:壯族的人文始祖神布洛陀就是在敢壯山落腳的,敢壯山是聖山,是壯族的繁衍地,布洛陀就是他們心中的神。至今,田陽的壯人對布洛陀無不知曉。流傳下來的民間文學、生產生活習俗等無不帶有布洛陀的影子,如傳說、古歌、布洛陀麽經等,在田陽壯族民間都珍藏有手抄本。在敢壯山上,更有傳說的布洛陀和姆六甲遺存的住所。從山腳沿著林陰小道上去,先見到將軍岩,洞內塑有幾尊手執大刀長槍的武將,傳說這就是布洛陀、姆六甲的守護神;再從將軍岩沿石階往上走,見姆娘洞,這是姆六甲住的地方;出姆娘洞,又沿石階而上,便見一個更大的洞,那就是布洛陀神府,即布洛陀的棲身之地。洞內有鍾乳石一柱,長4米,直徑1米,象征布洛陀的**。另一處寬闊地,有一座火磚砌的簡陋廟社——祖公廟,是祭祀布洛陀的地方。此廟早在唐宋時期就開始興建,到清康熙和民國年間也做過修整,但在“**”期間幾乎被破壞殆盡,現隻殘留一些石條和石柱,上麵有浮雕圖案,是明清風格的建築物。2002年,經專家考證,敢壯山就是布洛陀遺址。民眾對布洛陀的祭祀已有一千多年的曆史了。

布洛陀和姆六甲,實質已成了壯族的一種文化精神。對布洛陀和姆六甲的敬奉和崇拜,也已成為田陽壯人精神生活的一個內容。每一年春季的農曆二月十九和秋季的農曆十月初十,除了田陽縣敢壯山周邊方圓數十裏的百姓都來祭祀之外,附近其他縣市如德保、田林、百色、田東、平果、隆安、巴馬、鳳山、淩雲等民眾也趕來參加。其中春季的祭祀活動時間最長,從農曆二月十九到三月初七,曆時20天,當中還有三天的歌圩。那期間,信奉布洛陀的男女老少紛紛從各地趕來,會集在敢壯山下,從山腳開始,一直沿著通達姆娘岩和布洛陀神府的道路不斷地上香火祭供。一路看去,人流如長龍,彎彎曲曲。人人手中都執有一把點燃的香火,走幾步就彎下腰將幾支香插在地上。香煙潔白,嫋嫋升騰,哪裏有人群,哪裏的煙火就旺盛。而奇特的是,盡管上下山的道路都很窄小,人們卻能排成長長的隊伍,緩慢前行,但並不擁擠,且個個臉上善意淺露,虔誠無比。如此盛景,連續20天,唯敢壯山獨有。

這種盛況,源於人們心目中不老的傳說。相傳,布洛陀和姆六甲生下的無數孩子長大後,都紛紛遠去各自謀生了。但他們總忘不了父母的養育之恩,每年的農曆二月十九日那天,都不約而同地從各地回來到姆娘岩給布洛陀老祖公和姆六甲老祖母拜壽。但回來的人太多,隻好排成長隊,隊伍從姆娘岩一直延伸到山腳。人們等不及,就從山腳開始引火燒香了。時間一直持續到三月初七。當他們到達姆娘岩,看見老祖宗還是那麽健康,就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山歌。從三月初七唱到初九,後來就形成歌圩了。

如今,田陽敢壯山歌圩成了敢壯山祭祖活動的一大盛事。初七那天,趕來參加歌圩的歌手和觀眾,都先登上山頂到姆娘岩和祖公廟,給祖公和祖婆燒香拜祭後,才下山參加歌會。開篇一般都有人先領唱讚頌布洛陀造人類萬物、造山歌等內容的古歌,然後歌手們才紛紛亮相登場,彼此對唱,唱得飛沙走石,山動地搖。這三天,參加的群眾一般達20萬人之多,最多的一天達12萬人。敢壯山的香火一時如雲遮霧罩,濃得辨不出人影。

敢壯山祭祖活動是群眾自發的。這緣自壯人對祖先布洛陀、姆六甲的一種崇拜和感恩,他們永遠忘不了自己的根。也許,正因為布洛陀神力的存在,敢壯山周邊一帶的村屯,民風淳樸,和諧安寧,極少發生打架鬥毆、偷盜搶劫的事件。敢壯山已成為了一座精神的聖殿,光耀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