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坡有個洞

那坡有個洞

那坡縣城不大,街道、建築物與周邊的縣城無異。但奇特的是,縣城北邊卻突然冒出一座孤立的小山來。

這座山叫龍山,山底下有個洞,這洞叫感馱岩。在山區裏,這樣的洞穴是不足為奇的,但一旦與曆史的氣脈連在了一起,那它就顯出一種非凡的意義了。1963年,人們在洞裏發掘出土了石鏟、石斧、沙陶等文物。經考證,這是新石器時代遺物。也就是說,這是一個洞穴遺址,幾千年前我們的壯族先民曾在這裏居住過。那時候,感馱岩裏裏外外就已經很熱鬧,先人們在這裏進進出出,不知演繹了多少的故事。

毫無疑問,感馱岩已經成為那坡人心中的一個聖地。因為感馱岩有先人的氣息,得先人之氣,必得先人庇護。在宋代,官府就將官署設在感馱岩裏,史書有載:“鎮安以洞為城。”

也難怪,龍山從表麵上看,雖然隻是一個小山包,不高,樣子也很平常,但在一片闊地裏突兀而起,就造就了一種非凡的氣勢,且山頂樹木葳蕤,山腳也有綠蔭簇擁,透出一種勃勃生機。洞內幽雅開闊,可分前後廳兩層。古人分別在洞口建有正殿大門、側牆走廊龍門、月台等古建築設施;洞頂鍾乳石眾多,千奇百怪,如一幅幅浮雕。難得的是,沿左側有一泓清泉流出,至洞口與孟河、勞水、龍泉三水匯合。1980年,縣政府出資於洞前築堤積水為湖,湖水環繞山邊,清澈見底,更有亭台伸出,平添了許多意趣。如今,縣裏已把此地建成了人民公園。閑日假日,城裏的百姓喜歡帶著家人到公園裏走走;若有客人來,也必然帶到此地遊覽,看山看水。入夜,晚飯後的老人最愛到湖邊來散步,看湖裏的燈影。

最可貴的是,感馱岩作為邊陲風景遊覽勝地,曆來都得到不少賢達募捐集資修飾保護。文人墨客路過,多喜歡於石壁上詠詩題詞鐫刻,以表達胸臆,如“吸盡天雲”、“馱岩滴翠”、“福蔭邊陲”、“群蛙泰和”、“別有洞天”、“一線天”等。一些彩畫,在洞口石壁,幾經風雨,卻不曾褪色。這些字畫,便是古人的氣韻;而這些氣韻,即是感馱岩的靈魂。沒有這些靈魂,感馱岩就隻是一座禿山而已。

每一天,那坡人都能和這些古跡打個照麵,呼吸到古人的氣息,真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