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跪

近來下跪的事比較頻繁。山東濟寧市副市長李信,為掩蓋劣跡向舉報人下跪。劣跡沒有掩蓋住,反而被曝光了。重慶一家企業的三男一女四白領,因業績不佳,自罰在公共場所下跪一小時。他們選擇在早晨上班的高峰期,“齊刷刷跪在電梯門前,對著出入電梯的人鞠躬問候:‘早上好!’讓人躲避不及,被嚇一大跳。”

跪著怎麽“鞠躬”?應該叫磕頭才對。難怪有人會被嚇一跳,平白無故受人磕頭,按民間說法是要折壽的。如果說折壽是迷信,折跟頭、掉烏紗帽是很有可能的。據《新京報》載,二〇〇五年六月,河北繩油村數百名村民為了政府征地的事向定州市委書記和風下跪,和書記極其傲慢,以嫌棄和蔑視的口吻嘲罵:“別來這一套,這個我見得多了!”

太張狂了,一個縣級市委書記真的能經常見到別人給自己下跪嗎?果然,沒過幾天此人就被撤職了。也常見媒體報道,有些老板逼得打工者下跪……一家律師事務所的調查證實,這些苛刻的動不動就逼迫員工下跪的老板,少有成氣候或發大財的。

“**”期間被逼迫下跪成風,街頭或批鬥台上常常會跪成一排乃至一片,可生活很快就顛倒過來,那些下跪者重新站直了,風光依舊甚至成了更為重要的人物。倒是那些用野蠻和暴力逼人下跪者,或被抓、被殺,或不知所終。

這就是說,下跪者常常並非真是弱者。有時勝者、強者也得跪。中國曆史上不可一世的秦始皇,就給小小的安陵使臣唐雎下過跪。秦始皇使詐,口頭許以五百裏之地換取隻有五十裏的安陵,安陵派唐雎去辭謝。秦王威懾道:“公嚐聞天子之怒乎?”唐雎曰:“臣未嚐聞。”

秦王道:“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裏。”唐雎問:“大王嚐聞布衣之怒乎?”秦王答:“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說罷挺劍而起,直指秦王。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

看來這個“跪”字,還真有文章可做。人的腳,本應撐在底下,有了需要躲到後邊晾起來就是“跪”。在遠古時期,人的跪不算一回事。因那個時候的人如果不想站著了,就席地而坐,坐得時間久了屁股又涼又疼,會坐的就將尾巴骨墊在兩個腳掌上。坐累了身子前傾,屁股離開腳掌,重心移到雙膝上,就成了跪。因此跪和坐差別不大。

跪——真的成了一回事,表達某種意義,有了象征性,還是炎黃子孫的老祖宗軒轅黃帝帶的好頭。《莊子·天宥》記載,黃帝到空峒山向廣成子問道,“膝行而進,再拜稽首而問”,問道之後出來時“再拜稽首而退”。於是,人下跪就有了目的:有所祈求時要跪,參禪拜佛、祭奠祖宗、求神靈保佑,以及感謝別人的大恩大德時就要跪下。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跪的味道也跟著一點點地演變。有學者考證,殘唐五代以後,椅子從西域傳入,跪也隨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貴人高坐椅子之上,比跪著的人高了一截,跪者的臉正對著椅子上的貴人之胯。倘是再磕下頭去,跪者的臉便隻能對著貴人的腳。如此一來,跪就有了明顯的低賤和恥辱的成分(左泥《古今跪事略考》)。

謝罪要跪,被砍頭要跪……這是不跪不行的。男人下跪一般都沒有好事,最普通的是死了爹娘都要跪,即所謂“孝子頭遍地流”。一是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二是為父母在生前所犯的過錯贖罪,好讓他們順順利利上天堂。但,古人講“男兒膝下有黃金”,不是發生大事或萬不得已,人是不可輕易下跪的。不要以為受人一跪是很愜意、很爭麵子的事,即便那些跪倒的真就是生活中的卑賤者、屈辱者和失敗者,一般人也是當不起別人一跪的。

世界上最著名的一跪,就是許多年前口碑原本就不錯的德國首相勃蘭特,代法西斯德國向波蘭人民謝罪,在一個重大的外交儀式上竟當眾雙膝跪倒。他的那一跪感動了世界,使德國很快站了起來。日本現任首相小泉純一郎,經常參拜他們的“靖國神社”,拜鬼大約也是要跪的,他這一跪卻跪出了罵聲一片,跪得讓整個日本站起來都困難了。

跪——原本就有因敬而跪、真心想跪、膽怯而跪、假跪、智跪、不得不跪等多種多樣。

王允給自己的奴婢貂蟬下跪,是要她深入虎口,賣身使連環計,殺董卓害呂布。可謂“智跪”。而現在的一些男人常常會主動給女人下跪,多不懷好心眼兒,正像黃鼠狼在吃雞之前,前腿一弓,先要向雞深深一拜,然後一撲一咬,大功告成。連上不了台麵的阿Q向吳媽求愛,都會玩兒下跪的把戲。還比如男人在外麵拈花惹草,弄出麻煩,最常用的一招兒就是給老婆下跪。被欺負的女人都是“千金難買一笑”,正好一跪能博得女人一笑,豈不等於跪出了千金?據現代醫學證實:多跪是一種對身體大有好處的運動。

如此說來,男兒膝下不僅有“黃金”,還有健康。反正現在的男人們已經讓婦女界大為失望,失望多年了,不如索性調動膝下的“黃金”,來個大跪,多跪,三拜九叩,既有利於自身健康,又有利於家庭和睦、社會安定。

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