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和珅

這幾年,和珅的大名借助於媒體的傳播而家喻戶曉,王剛演和珅演出了名,也演上了癮。看完王剛演的戲,然後同史籍相對照,覺得導演選王剛演和珅別具慧眼。事實上,王剛與曆史上的和珅確實有很多相像之處,依在下愚見,就形神而言,王剛確實可稱得上和珅第二,理由是:第一,曆史上的和珅伶牙利齒、巧舌如簧,而王剛乃有國嘴之稱,想必口齒不在和王申之下。第二,曆史上的和珅長相端正,儀表不凡,風度翩翩,一表人才,而王剛長得也不賴,風度亦不凡。想必兩人也不相上下。第三,和珅背書水平很高,“四書”、“五經”熟記於心,而王剛曾講過評書,我想背書能力不在和珅之下。第四,和珅反應機敏,頭腦靈活,而王剛確實不笨,主持節目時反應挺快的,這一點觀眾大多認可。致於和珅的貪,則與王剛無關了,這一點須鄭重聲明,以免侵犯王剛的名譽權。我覺得,電視劇中和珅頗有可愛之處,這是電視劇的高明之處。和珅不是一個臉譜,他是一個複雜的曆史人物,走近和珅,他給我們的啟示是多方麵的。

和珅出身普通,並非出身名門貴族。史載,和珅字致齋,姓鈕祜祿氏,滿洲正紅旗人,乾隆十五年出生於北京一座普通的四合院裏,他的先祖噶哈察鸞在清初就投奔到努爾哈赤麾下,他父親的曾祖父在一次圍攻戰中第一個登上城樓,因而被賜予勇士稱號,並授三等輕車都尉世職。他的叔祖曾以佐領的身份,參加過平定準噶爾的戰爭,到和珅父親常保時,追敘這一戰功,加授了一等雲騎尉的爵位。這樣的家庭在旗人中是很普通的。因此和珅小時候家庭並不寬裕,和珅與那些權貴富豪相比各方麵都遠遠不如。和珅到了讀書年齡,他父親送他到當時內務府主辦的官學就讀。學校師資力量很強,教師的素質也很高,和珅在此讀書十年。他自幼聰敏,又很機靈,是同窗的佼佼者,他在頗具名望的吳省蘭、吳省欽等教師的指點下,還學會作詩填詞。用現在的話說也算一個作家。此時,和珅20歲,從就事論事角度講,和珅出身很普通,祖輩都是勇敢的戰士,學習也好,完全可以評上“三好學生”,就是這樣一個“根紅苗壯”的人卻成為曆史上的巨貪,確實令人唏噓不已。怎樣看出身與腐敗的關係呢?貧賤出身就必然導致腐敗產生嗎?不是。富貴出身必然導致腐敗出現嗎?也不是。實際上,出身與腐敗無關。一個好人放在貪賄的環境中,極容易發生腐敗;一個壞人放在清廉的環境中,很難發生腐敗。人的出身不能決定人的善惡,而環境卻很容易改變一個人。在清朝乾隆年間,貪賄之風已經盛行,和珅位高權重,成為巨貪,這在封建曆史上是司空見慣的。

曆史的真相往往與我們的想象相左。和珅進入官場,並非像一些人想象的通過行賄、走門子等不正當手段實現的。事實上,他當初入官場主要是憑其對“四書”的熟悉和口齒伶俐。和珅20歲時,被挑選去給乾隆皇帝當鑾儀衛聽差,就是儀仗隊的一個小卒,地位卑微。一般來講,幹這個活沒有多大出息,然而,和珅卻成為一名幸運者。有一次,和珅與眾多侍衛一道隨從乾隆皇帝出宮。大駕急於起行之際,倉猝間找不到皇帝專用的黃龍傘蓋。乾隆當然生氣了,就隨口借用《論語》上的一句話發問:“是誰之過歟”在場的人大多沒讀過書,於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眼瞪小眼,不知皇上問的是啥意思,更不知如何回答。突然,隻聽和珅口齒清楚的應聲答道:“典守者不得辭其責。”這句話,正好是《四書》對上句話的注解:“豈非典守者之過邪?”被和珅巧妙的變通,用在這個場合上,顯得自然貼切。乾隆吃驚之餘,看了看這個出語不凡的青年,相貌俊秀,舉止合度,於是心裏便很器重和珅。從那以後,乾隆讓和珅總管儀仗隊。實際上,和珅巧妙回答了皇帝的問題,不亞於考上狀元,從此他走上仕途。乾隆四十年,又升為禦前侍衛兼副都統。此後不斷升遷,先後任兵部尚書,崇文門稅務監督,吏部尚書、軍機大臣,四軍全書總裁,文華殿大學士等。掌握大權達二十多年。在這二十多年時間裏,他貪汙的資財相當於八億兩白銀的財物,令人吃驚。在此不予贅述。

我想,乾隆在曆史上相對而言,算得上有政治遠見的皇帝,而且知識淵博。他看中了並重用了和珅,主要是相中了和珅的本事。他看中和珅的才,也認可了和珅的相貌,選才貌雙全者為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也就是說,作為乾隆這樣一個比較聰明的人,他不可能用一個幹啥啥不行,吃啥啥沒夠的窩囊廢。和珅連連升官,肯定有投機行為,但升官並非易事,和珅有能言善辯、善解人意的長處,而這種長處,正是乾隆所需要的。和珅是個馬屁精,而實踐證明,這拍馬屁是一門學問,要達到很到火候的地步並非易事。而和珅在這方麵可謂出神入化。史載,和珅略通經史,生性乖巧,辦事利落,深得乾隆帝歡心。要不然,乾隆怎會給他那樣大的權力呢?皇子顒琰也就是嘉慶皇帝登基前,和珅想拍他馬屁,他派人給顒琰送去金玉如意,以表示自己擁戴之功。結果卻拍在了馬蹄子上,不但未受青睞,反而成了一條罪狀,被記了下來。待乾隆去世後,嘉慶帝便將和珅下獄。“能人”和珅最終還是江郎才盡,走上了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