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二

增材製造技術,又稱3D打印技術,是指依據三維CAD設計數據,由計算機控製將材料逐層累加製造實體零件的技術。它是製造原理上的一個重大突破,自20世紀80年代發明以來,迅速產業化並應用於各工業領域,與傳統的等材製造和減材製造三足鼎立、互為補充,產生了優異的效益。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稱之為“20世紀最具革命性的製造技術”。

3D打印技術作為“一項將要改變世界的技術”,正在改變著我們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為搶占製高點,歐美發達國家紛紛加大了增材製造技術的研發步伐。

美國奧巴馬政府2012年提出重振美國製造業的一係列發展方案,將增材製造列為20項重要技術之一;同年8月,美國政府部門和私營部門共同出資創建“美國增材製造創新研究院(NAMII)”,該技術的發展已經成為美國重要國家戰略。

歐洲、日本、澳大利亞等也製定並推出了各自的3D打印發展戰略規劃。澳大利亞政府2012年初宣布支持航空航天領域“微型發動機增材製造技術”;日本政府在2014財年預算中劃撥40億日元用於3D打印國家項目,擬在2020年製造出對3D打印市場有重大影響的最先進工業3D打印設備。此外,一些行業巨頭如美國GE公司、數控機床巨頭德馬吉公司、惠普、微軟、亞馬遜、IBM等也紛紛加入3D打印技術研發與競爭。

中國既麵臨巨大的挑戰,也同樣麵臨巨大的機遇。

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涉足3D打印技術的研發,並陸續開展了產業化開發工作。目前,我國在3D打印技術裝備方麵,部分與國外先進水平相當,都處於起步階段,屬於同時代技術。但在成形材料、智能化控製、設計軟件和應用範圍等方麵,研究與發展水平不足。

與美國相比,我國在市場和產業化培育方麵存在較大差距,企業規模偏小,國民對3D打印技術認知度較低。在產業化方麵,缺乏關鍵器件和專用材料生產企業,產業鏈不完整,企業應用程度低。

為了在全球3D打印產業發展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迫切需要國家、地方政府、研究機構、大專院校、企業等的支持和共同努力。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中關村3D打印科研成果匯報時指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機會稍縱即逝,抓住了就是機遇,抓不住就是挑戰。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緊緊抓住和用好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不能等待、不能觀望、不能懈怠。

2013年12月8日,“南京增材製造技術研究院”和由80多家大專院校、研究機構和企業參加的“全國增材製造(3D打印)產業技術創新戰備聯盟”,在南京市江寧區政府的支持下成立,其目標是引領3D打印行業技術進步,推動3D打印技術產業的蓬勃發展,為中國的3D打印產業發展貢獻應有的力量。

自2012年以來,由於媒體的宣傳與市場需求的推動,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股3D打印的熱潮。麵對未來三年國內百億市場空間,國內各級政府部門、企業界、資本界、科技人員乃至普通民眾紛紛以極大熱情參與其中。

但為了3D打印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也需要進行冷靜思考,避免一哄而上、相互攀比、分散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李旭鴻博士等一些對3D打印充滿熱情和**的年輕人,撰寫了《三生萬物3D打印: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引擎》這本書,冷靜客觀地對3D打印相關的技術、產業、戰略、政策及法律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他們的看法和建議。該書內容豐富、條理清晰、分析客觀,對3D打印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以及相關產業政策的製定都具有重要意義,我個人認為值得一讀;並對該書的公開出版,表示衷心的祝賀和深深的謝意。感謝他們為推動中國3D打印技術和產業發展付出的辛勤勞動!

盧秉恒:中國工程院院士,快速製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西安交通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