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張居正》付梓後作

黃卷青燈已十年,布衣夜夜伴寒箋。

無窮憂患來胸臆,刻骨興亡上筆端。

滿紙寫來家國恨,寸心琢出儷珠船。

江山不肯空文藻,騷客何時敢賦閑。

以身許國慚無補,且為江陵鑄史篇。

蕭瑟衣冠憐烈士,屢經風雨見奇男。

彩毫重塑神州夢,碧血常塗社稷壇。

莫道英魂招不起,今宵欣看月團園。

2003年4月18日舊曆3月17日淩晨

讀黎煥頤回憶錄《從人到猿》

無盡辛酸人到猿,天荒地老角聲殘。

廿年煉獄心難死,每把黃泉當酒泉。

年年冷月照天涯,嚼盡風霜似品茶。

滬上如今春聽雨,猶驚白首對黃沙。

2003年7月30日於香港

記:2003年7月底,受明服出版社總編輯潘耀明先生之邀,餘赴香港參加一年一度的國際書展。幸會同被邀請的著名老詩人黎煥頤先生,他以明報出版社出版的回憶錄《從人到猿》相贈。燈下讀罷,心潮難平,遂有此作。

阿城行(五首)

題金上京曆史博物館

阿什河畔完顏部,馬上英雄逐水居。

煮海開山饒殺伐,中原王氣一時枯。

河山還是舊河山,虎踞龍盤憶昔年。

遼宋不知何處去,百年社稷姓完顏。

注:女貞人完顏部落,在黑龍江阿什河畔定居,逐漸強大,爾後生問鼎中原之心。最終將北宋王朝逐出汴京,統一北部中國,建立大金國。享祚達一百二十年之久。

參觀金太祖阿骨打陵有感

宋家天子能遊戲,汴京歌舞漏聲遲。

如何不住長生殿,卻來此地著羊皮?

注:金太祖阿骨打陵在金上京遺址右側約兩公裏處。當年宋朝徽、欽二帝被擄至此,在陵前行牽羊禮。此禮極盡淩辱之意:徽、欽二帝被褪去上衣,披上剛剛宰剝的血淋淋的羊皮,圍著阿骨打陵三步一叩轉了三圈。嶽飛《滿江紅》詞中“靖康恥,猶未雪”即指此也。

大金國故都會寧府遺址漫步

暫從瓦礫認輝煌,神州此處又滄桑。

金戈鐵馬憑誰識,惟見歸鴉負夕陽。

題鬆峰山海雲觀

誰到鬆峰覓道緣,東林居士過前山。

泉聲一路如鍾磬,伴我逍遙入洞天。

注:鬆峰山,在阿城市境內,為金國時道教名山。至今山上留有多處道家遺跡。海雲觀為山上古道觀。

2003.8.14—16於阿城

題肖紅紀念館

八月鄉村一望中,秋風秋雨憶肖紅。

呼蘭河畔君歸否,山隔千重水萬重。

2003.8.17

記:參加阿城市金都筆會期間,主人曾安排我們去呼蘭縣參觀肖紅紀念館。這位抗戰時期死於香港的女作家,生前薄命,死後亦無厚諡。幸將她故居辟為紀念館,終可補憾。首句八月鄉村,借用肖紅第一任丈夫肖軍小說名,亦是實指也。在館內遊覽期間,館方介紹,肖紅現葬在廣州,呼蘭縣有關方麵多次想將她遺骨遷回紀念館安葬,終因經費籌措不及等種種原因而不能實現。詩之後兩句,便因此事而生發。

戲贈王春瑜先生

久居北地憶江南,最憶江南雨夜船。

兩岸桃花如酒令,半簾幽夢上詩箋。

幾多社戲煙村裏,一夕胭脂畫舫間。

老漢賣文無別事,隻為積攢買春錢。

2003.8.18

記:阿城金都筆會期間,與王春瑜先生朝夕相處五日。向他請教明史中諸多問題。兩人對晚明文人的生活都心向往之。一日,王先生笑曰:“老弟能以晚明文人風格為尚,作一詩乎?”答曰:“這有何難!”遂有此詩。雖為遊戲之筆,亦可見吾性情。

上海老地方酒樓席間戲贈魏蔚

與君相見日,一笑惹相思。

紫燕三春後,紅樓半醉時。

秦淮煙月在,簫鼓畫船遲。

惟恐新人類,不解沈園詩。

西藏行(四首)

登布達拉宮

萬裏西行聖域來,欣登寰宇最高台。(注一)

幾多靈塔梵宮裏,數處雕甍貝葉埋。(注二)

人到九霄觀自在,心馳三界覓篷萊。(注三)

酥油燈上傳薪火,愧煞中原老秀才。(注四)

注一:布達拉宮建造在聖地拉薩的紅山上,是地球上最高、最完整的古建築群。

注二:宮中供奉有五、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等七位達賴喇嘛的法體或舍利靈塔,更珍藏著自印度傳入的古老的貝葉經。

注三:公元七世紀從僧伽羅國迎請到吐魯番王國的檀香木質自在觀音像,供奉在布達拉宮最高層的聖觀音殿。這尊觀音像是布達拉宮的鎮山之寶,遊人莫不到此朝拜。

注四:藏民們以能到布達拉宮朝聖為終生奮鬥目標。在寺中參觀,每見藏族朝聖者從隨身帶來的皮袋中舀出酥油敬奉到佛龕前燈架上,極盡虔誠。相比之下,我這個來自中原的佛教徒,慚愧多多。

曲水至江孜路上(兩首)

雪山碧水路盤旋,霧掩雲封過險關。(注)

最是聖湖看不盡,家家屋頂豎經幡。

注:險關,指貢巴拉山,海拔為5026公尺。聖湖,指羊卓雍湖,海拔4770公尺,高度僅次於納木措湖,為西藏的第二大聖湖。

格桑花海逐飛輪,一霎陰霾一霎睛。

山上犛牛湖上雁,左邊秋老右邊春。

白居寺門前口占

節名雪頓三天後,我到江孜白寺前。

禮佛出門回首望,轉經老婦笑聲甜。

注:白居寺在江孜縣城內,屬後藏重要廟宇,寺中佛塔最為著名。

2003.8.31

重遊九寨溝

鬼斧神工九寨溝,

寒霜初降我來遊。

瑤池不染人間色,

幽穀能藏塞外牛。

木葉滿山如彩蝶,

岩廊經雨似瓊樓。

溪頭誰向風前立,

兩袖雲煙醉晚秋。

2003.10.13

過昭君村感賦

多少芳魂萎漢宮,娥眉豈敢怨驕龍。

既然興國無長策,何必矯情然畫工。

豎子當朝多稗政,英雄滿地作漁翁。

可憐紗帽山間女,桃花顏色釋兵戎。

2003年11月9日於興山

新三峽竹枝詞

山自崚峋水自高,歸州應改峽江謠。

平湖萬頃浮秋月,不聽猿聲聽洞簫。

過去蒼崖惟鳥道,如今九仞架船歸。

無窮碧浪瑤池水,不帶川江號子回。

屈原祠畔暮煙輕,白帝城低曉夢沉。

舊景舊情誰覓得,隻從筆底起灘聲。

誰對江山尋舊跡,歸州消失煙波裏。

新城高下招神女,崆嶺從茲山鬼稀。

人定勝天天不語,魚龍已自讀兵書。

端的三峽驚心浪,化作西湖煙水圖。

2003年11月18日於秭歸新城

再謁張居正墓

忍向荊州尋舊塚,三年憑吊我重來。

殘碑更欲迷荒草,梵磬悠然悵客懷。

社稷頻添龍虎氣,英雄誰上鳳凰台。

伊周事業千秋在,豈讓丹心化作灰。

後記:2003年月11月20日,我陪王春瑜、王先霈、何鎮邦、金堅範諸先生去荊州謁張居正墓。五年前清明,我曾專程前往祭掃,三年前又去過一次,今番三度重來,但見離離荒草,墓磚斷裂,日見毀壞。而近在咫尺之地,竟割墓園地建一座菩提寺;稍遠處,數座新建大樓亦如雨後春筍拔起。兩相比較,心下惻然,歸途遂有此作

2003年11月20日

留詩鬆江勝強影視城

數入鬆江錦繡叢,

也曾秋雨也春風。

今朝應去昆岡上,

欣看長帆碧海中。

後記:2003年11月30日下午3時,湖北省委宣傳部、湖北電視台、湖北萬象文化傳播公司與上海勝強影視傳媒廣告公司在鬆江勝強影視城舉行了聯合攝製四十集電視連續劇《天朝宰相張居正》的簽字儀式。參加者有湖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杜建國、文藝處長周藝平、上海鬆江區委宣傳部部長王軍、中央電視台影視部編輯於曼、著名明史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明清史研究所研究員王春瑜、湖北電視台副台長兼總編輯薑公映、上海勝強集團董事長範雷震、上海勝強影視基地有限公司總經理任適正、亞太傳媒國際(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曹先安、黑龍江興安證券常務副總裁張伏波、美國星空衛視中國商務代表楊崢等。儀式簡單而隆重。散後,應主人任適正先生之請,賦詩留念。鬆江在明代,有“衣被天下”之美譽,故有“錦繡叢”之句,蓋今日之鬆江,以及勝強影視基地中,亦是處處錦繡也。昆岡,鬆江境內名山。“長帆碧海中”之句,出自範先生創意。他想在湖北覓造長帆大船,從張居正故鄉江陵下水,至鬆江境內黃浦江。爾後,通過閘口進入石庫**勝強影視在基地,此舉一為“天劇”造勢。二為鬆江的“江海文化”添置新的景點,徇美事也。

五十歲生日抒懷(三首)

壺中歲月鏡中花,五十年來感物華。

每為蒼生憂國運,竟從硯海泛星槎。

我歌我哭狂夫子,春去春來午夜茶。

不信此生能枉度,詩書相伴走天涯。

惆悵人間多恨事,狂人出路在袈裟?

春風我更憐花瘦,秋雨誰能悟歲華。

既自八荒追聖哲,也曾半醉臥煙霞。

剡溪舟上逍遙客,一入青嶂即到家。

堪笑當年欲射雕,太平誰肯續離騷。

六朝舊夢秋三徑,萬種閑情酒一瓢。

鬥室每來莊氏蝶,扁舟難趁浙江潮。

從今隻畫唐時月,盡照揚州廿四橋。

2003年月12月

紀念鄧小平誕辰一百周年

江頭此夜月華濃,

獨對滔聲憶鄧公。

石破天驚呼改革,

風狂雨驟換長弓。

一番春色於重雨,

百載人生萬世功。

猶喜今朝民氣旺,

昆侖極頂日衫紅。

20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