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出差與結束
與此同時,海大。
“這真的是澱粉!”
海大今天來了許多的領導,有農業部,也與工業部的領導。
農業部的領導抓起一把白色的粉末狀物質,放入口中,嚐了嚐,微甜,可以入口。
“這是糖!”
而更多的領導卻已經聚集到了榨糖機的麵前。
看著那機器把農學院研究的新型玉米杆送入機器。
剛剛長成的冬玉米杆還沒有抽穗。
冬玉米是農科院最新的研究方向,以期利用秋季末期增加糧食產量,即12月份左右播種。這樣不僅可以利用冬季較長的時間讓玉米越冬生長,也可以利用冬季較低的溫度和較少的病蟲害,減輕後期的熱害和病蟲害的影響。
同時不與其他莊稼爭地,避開其他莊稼的自然生長期,又可以增加糧食產量。
這樣的**力,對我們—個需糧大國實在是太大了。
以至於當農業部為了驗證玉米杆可以榨糖,都隻能偷偷挖了幾株玉米杆。
植物的選種與培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現階段我國的冬玉米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冬玉米並沒有很好地解決玉米過冬的問題。
不過他們偷挖玉米的行為還是惹怒了冬玉米的培育人,氣得負責培育冬玉米的熊教授一路追殺偷挖玉米杆的小年輕到了海大。
也就是這幫小年輕體力好,跑得飛快。這才能從護崽子一樣的專家教授們手中搶到玉米杆。
領導要求:一旦被追上,挨了揍,不許還手。
這樣的工作在農科院很多。
畢竟科學沒有一蹴而就,所有的成功都源於無數次的失敗。而失敗,比如玉米的生長不如預期,沒有抽穗,天氣變冷就下雪了。
下雪後,植物已經失去了繼續生長的可能。這就需要年輕人鏟除無法再生長的莊稼。
而在這樣的行動中,不免有一些非常軸,死活不讓鏟,寄希望於莊稼可能還能生長,有生長就出產出的專家教授。熊教授就是其中之一。
第一天下雪,農業部便要求熊教授鏟除玉米杆,但是他不願意,繼續研究半幹旱地的玉米過冬課程。甚至寄希望於植物自身的抗寒能力,冬季繼續生長繁殖。
當海大上報了柳輕生的三台機器後。玉米杆可榨糖一下子就戳中了農業部大佬的心。
那可是糖。
正好熊教授的玉米研究所裏還有玉米杆沒鏟,自然要去鏟來,以驗證玉米杆榨糖機的真實性。
於是,不可避免地發生了農業部的小年輕被熊教授發現他們偷鏟自己的玉米杆,一路追殺的場景。
但是在看到青色的玉米杆中真的榨出了糖,嚐了下,甜的,年過40的熊教授傻了。
沒有長出糧食,卻長出了可榨糖的玉米杆,熊教授一時間也不知道自己的研究算是成功,還是不成功。
從糧食角度,沒有抽穗的玉米自然是不成功的。但是在這個時代,糖是與黃金,石油一樣的硬通貨,是國際市場的戰略物資。
“好好好啊!”
這個喜訊讓大領導連連叫好。
“還有多少沒幹的玉米杆,全拉來,榨糖!”
對於一直沒有太大用處的玉米杆榨糖,沒有人會反對。
就是熊教授也沒有反對。
當然,熊教授是不甘心的。
糖確實是非常重要的戰略物資,但糧食就不重要了嗎?
看著辛苦一年沒有收獲的玉米地,熊教授雙目濕潤。
“熊教授你要不與機器發明人談談。他既然可以發明出玉米杆榨糖的機器,說不定他對玉米的生長有所研究。”
有人給他出主意。也是不想看到他在這裏觸景生情。
萬一一個想不開,病了。對我們來說可就是不可承受之痛。好事變壞事了。
然後……
這可真的是一個敢說,一個敢信啊。
柳輕生看著找到自己麵前的植物學家熊教授,很是無語。
自己是工科男,工科!
呃?仔細想一想,自己好像也不是一點兒也不知道。
由於上輩子柳輕生常常用手機下單買玉米,被大數據采集,他的手機上很是被推薦了一番玉米的內容。其中便有“種植冬玉米要選擇冬季溫暖,終年無霜或短時有霜的南方溫暖地區”。
北方下大雪,肯定是不成的,這事得去南方。後世可以在南方種植冬玉米,說明這個技術是可以成功的。
不算是誤人子弟。
柳輕生就告訴了他。
熊教授去沒去南方,柳輕生並不知道,因為柳輕生—下子忙碌了起來。
造機器,優先打粉機,其次榨糖機。
然後一紙紅頭文件,便有各地方糧管所把脫了粒的玉米棒回收。統一送到麵粉廠,使用柳輕生造的打粉機打粉。
至於榨糖機。目前國內是沒有多少新鮮的玉米杆,但是南方有。特別是東南亞地區。
東南亞華人擁有大量的種植園。
除了華人骨子裏對土地的熱愛外。也是因為異國他鄉,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當地土人政府不允許華人華裔擁有工業。
不能擁有工業的華人華裔建起了一個又一個的種植園。
“柳工,能不能請你出趟差,幫我們組裝這些機器。”
本來便等著接收自行車的東南亞商人,知道造自行車的工程師又出了新產品,而且是可以打粉、榨糖的新機器,自然是想要。
對他們要求購買農機,外貿部一同意,便找了上來,爭分奪秒,隻為搶回自己的損失。
雖然東南亞地區靠近赤道,陽光直射的強度比較大,使得氣溫較高。平均溫度通常在25℃至30℃之間,而炎熱的氣溫超過30℃也是常見的。
但現在糧食的收獲期也早已經過去了。他們就擔心他們晚回去,脫粒的玉米棒子與玉米杆被燒了堆肥。
“好。”柳輕生也同意了。
“雪茹,我要出趟差,估計過完年就會回來。”
柳輕生與陳雪茹告別,並且把柚子托付給了他。
而在走之前,柳輕生把早已經寫好的明年大災的信寄了出去。
他不知道這封信能起多大作用,隻是為了心安。
也因為他在這次去東南亞後,他肯定是會想辦法向國內收購糧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