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的本能和常見困難

關於疾病,大家經常會被各種演講和書籍誤導。孩子生病時,媽媽需要的是一個能夠給孩子做檢查並和媽媽討論病情的醫生。但正常健康孩子的常見問題則是另一回事。如果有人能夠向媽媽指出,不要指望她們的孩子永遠無憂無慮,健康長大,我想這會對媽媽們很有幫助。

正常健康的孩子毫無疑問也會出現各種問題。

嬰兒期和童年早期的問題根源是什麽呢?假如你對孩子的照料技能嫻熟且穩定一致,那麽你就為這個新的社會成員的健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那還有什麽會讓這個孩子出現問題呢?我認為答案主要與本能相關。接下來,我會對此進行解釋。

或許你的孩子此刻正安靜地躺著睡覺,或者抱著什麽東西,或者在玩耍,總之他安安靜靜,而你喜歡他這樣安靜的時刻。但你心知肚明,即使是健康的寶寶,也會反複出現興奮狀態。你要麽以一種方式來看待這種興奮,認為寶寶是餓了,寶寶的身體需求或者本能需求出現了;要麽以另一種方式來看待它,認為孩子開始有興奮的想法。這些興奮的體驗在孩子的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促進寶寶的成長,同時也豐富著寶寶的成長。

在興奮時,寶寶有著強烈的需求。通常你能夠滿足這些需求,但這些需求在某些時刻是那麽強烈,你不能完全滿足它們。

我要說的是,其中的一些需求(比如饑餓)是普遍公認的,可以被你輕易地留意到,另外一些需求則不那麽被大家廣泛地了解。

事實上,身體的任何部分都可能在某個時刻興奮,比如皮膚。你一定見過孩子們抓自己的臉,或者抓其他部位的皮膚,因為皮膚本身會興奮並出現紅疹,而且某些部位的皮膚會比其他部位的皮膚更加敏感,尤其在某些特定的時間。你可以留意孩子的整個身體,思考身體的各個部位是如何出現各種興奮的。當然,性相關的體驗也不可忽視。這些對於嬰兒來說十分重要,而且構成了嬰兒期清醒時生活的高光時刻。興奮的念頭伴隨著身體的興奮而出現。我想你不會對我的這個觀點感到吃驚:如果寶寶發展得好的話,這些念頭就不僅與愉悅有關,而且與愛有關。漸漸地,嬰兒發展成了一個能夠愛他人且能夠感受到被愛的人。在寶寶與媽媽、爸爸以及周遭的其他人中間,存在著有力的愛的連接,而興奮就與這種愛有關。愛以某種身體興奮的方式周期性地被寶寶強烈感知到。

伴隨著這種愛的原始衝動的念頭大多有破壞性,而且幾乎與憤怒的念頭相關。但如果這個活動帶來本能的滿足,那結果對寶寶來說感覺就是好的。

你會很容易看到,在這些時刻,寶寶不可避免地會經曆很多挫折,而這會讓健康的寶寶憤怒,甚至是暴怒。如果你不時就會看到寶寶暴怒(你已經學會了如何將其與悲傷、恐懼和痛苦區分開來),那你就不會覺得寶寶是生病了。寶寶在暴怒時,心跳比任何時候都要快。事實上,如果你去聽的話,寶寶可能一分鍾有220次心跳。憤怒意味著寶寶已經發展出了對某事或某人的信念,因而會對他們感到憤怒。

每當寶寶充分體驗某種情感的時候,他都在冒險,這些興奮和憤怒的體驗必定常常是痛苦的;因此你會發現,自己那完全健康的寶寶在尋找方法來避免最強烈的感受。避免感受的方法之一是削弱本能,比如嬰兒會變得不能出現全麵的興奮。另一種方式是接受某些種類的食物,但拒絕其他種類的食物。或者寶寶想讓其他人來喂他,而不是媽媽。如果你認識的孩子夠多,你就會發現各種可能的情況。這並不一定意味著孩子生病了,這隻是小孩子在尋找各種技巧來管理那些難以忍受的感受,因為這些感受太過強烈,或者他們因為充分體驗這些感受而經曆了痛苦的掙紮。

喂哺困難在正常孩子身上十分常見,媽媽們常常不得不忍受幾個月甚至幾年的失望。在這期間,媽媽給孩子精心準備的食物都被浪費了。或許孩子隻吃某幾樣特定的食物,任何特別精心準備的食物都會被拒絕。有時媽媽不得不忍受寶寶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拒絕所有食物,因為如果媽媽在這個情形下逼迫孩子進食,那她隻會加強孩子的抗拒。但如果媽媽等待,不把它當成一回事兒,孩子最終會在某個時刻重新開始進食。我們可以想象,在這樣的一個時期,一個經驗並不豐富的媽媽該有多麽擔心,她當然會需要醫生或護士讓自己安心,告訴她,她沒有忽視或者傷害自己的孩子。

嬰兒會周期性地有各種快感(不僅僅是喂哺的快感),這些快感是天然的,而且對寶寶來說很重要。排泄過程對他們來說尤其興奮。隨著寶寶長大,在恰當的時候有了性相關的體驗,則更是如此。當然,你很容易看到男孩的**,卻很難知道女孩關於性的感受。

順便說一下,你會注意到,對於什麽是好的、什麽是壞的,寶寶並不是一開始就與你想法相同。寶寶帶著興奮和愉悅去排泄掉的糞便,很可能是他感覺好的東西,甚至好到可以吃,好到可以塗抹在自己的嬰兒**和牆上。這可能很麻煩,卻是自然的事情,你也不用太介意。你可以安心等待,孩子會自然而然地發展出更為文明的看法。最終,寶寶會自己知道什麽是“壞”。甚至原本還在吃肥皂、喝洗澡水的寶寶突然開始克製起來,不再吃任何看起來惡心、倒胃口的東西,而(幾天前)他還拿起這些東西塞進自己嘴裏。

有時我們會看到大一點兒的孩子退行到嬰兒的狀態,那我們就知道有某種困難阻礙了發展的進程,孩子需要回到嬰兒時期,重建嬰兒的正當秩序和自然發展的法則。

媽媽目睹著這些事情的發生。作為媽媽,她們也確實在其中扮演著自己的角色;但她們寧願見證一個穩定、自然的發展過程,而不願把自己的是非觀強加到其中。

試圖強行給嬰兒灌輸是非觀的一個麻煩之處在於,嬰兒的本能會出現並破壞這一切。那些興奮體驗的時刻會瓦解寶寶通過順從來獲得愛的努力。結果,寶寶會對本能的運作感到失望而非堅定。

正常的孩子不會拚命壓製強烈的本能,因此容易受到這些本能的困擾,而在不知情的旁觀者看來,這些困擾就是不良症狀。我提到過憤怒,而愛發脾氣和時常激烈地反抗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都很平常。小孩子常常會做噩夢,半夜發出尖叫聲,連鄰居們都不免懷疑你到底幹了些什麽。

小孩子不是隻在生病時才害怕狗、醫生和黑暗,或者對聲音、暗影和暮光之下朦朧的形狀有各種想象;他們也不是隻在生病時才會容易脹氣、惡心,或者在興奮時臉色發青;他們也不是隻在生病時才有一兩周的時間不想跟敬愛的父親產生任何關係,或者不願意跟姨媽說“拜拜”;他們也不是隻在生病時才想把小妹妹放進垃圾桶裏,或者嫉妒、痛恨新出生的小寶寶。

你很了解孩子是如何把自己弄髒、弄濕的,也很了解在2歲至5歲的孩子身上,幾乎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這一切都可以歸因於本能、本能所帶來的美妙感受以及這一切所帶來的寶寶幻想中的衝突(因為所有的身體事件會與寶寶的想法有關)。我還要補充一點,在這個關鍵的年齡階段,本能不再是嬰兒性質的了,如果在描述本能時我們隻限於諸如“貪婪”和“糟亂”這類描述嬰兒的用語,那我們就不能充分地表達事情的原貌。當一個3歲的孩子說“我愛你”時,其中所表達的意思就像是成年男女之間的愛和相愛。這句話事實上可能是有通俗意義上的性意味的,包含身體上的性器官和戀愛中的青少年或成人會有的性想法。各種巨大的力量在運作著,而你所要做的就是管理好家庭,然後接受任何事情的發生。孩子五六歲時,情況就會平靜很多,而且這種平靜會持續到青少年期,因此你會有幾年輕鬆的時間。在這期間,你可以把一部分責任和任務交給學校和受過專業訓練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