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提前6個月的愚人節

沒有人比祖大壽更了解袁崇煥忠君愛國、一心抗金的行為。祖大壽對袁崇煥嚴於律己、敢於犧牲奉獻的精神,更是欽佩至深。他想不到,在這個關鍵時刻,崇禎皇帝會相信一群小人的話,對在外挨凍受餓、冒死為國抗敵的人下此黑手。他和袁崇煥是一根繩上的螞蚱,袁崇煥做過的事,他都有份兒。

祖大壽目睹了崇禎皇帝荒唐、獨裁、殘暴、專斷、拙劣的一麵,也看到更多的人,為了自己所在圈子的利益、自己的前途,不顧國家利益、他人生死的卑鄙、齷齪的行為。麵對這些人,他感到不寒而栗。他知道,自己多說一句,就等於把脖子伸到鍘刀之下。這些人,拿城外的皇太極沒辦法,對付自己的人,辦法都不用回家去取。

祖大壽用沉默保住了他的性命。出城之後,他忍痛向三軍宣讀袁崇煥被捕下獄的文件。遼軍將士沒想到千裏勤王,拚死殺敵的結果會是這樣。他們感歎、無奈,能做的就是哭,為所有的不公平而哭。

閹黨圈子裏的人,最擅長的、最好用的就是舌頭,造謠生事、中傷別人、無中生有,無所不用其極。

北京城裏那些心懷“正義”的憤青,對千裏而來保衛北京的遼軍,也是恨之入骨。城上的明軍,沒有膽量打後金軍,卻有勇氣打袁崇煥的遼軍,侮辱、漫罵,用石頭砸,用箭射,致使不少遼兵受傷。

遼軍夜裏巡營放哨的士兵,被明兵抓住、殺害,理由是,懷疑他們是引敵入城的奸細。還有一個負責巡邏的士兵被抓,明軍要他拿60兩銀子贖命。

滿桂成為統領各地援軍的總指揮,自然不會放過祖大壽。因為他和祖大壽在袁崇煥帳下聽差時,因為性格不合,意見相左,鬧過許多矛盾。現在滿桂成為祖大壽的上級,肯定要整治祖大壽。

滿桂天生匪性十足,他見軍中無糧,又不想學袁崇煥向崇禎伸手,就派士兵扮做遼軍,到郊區農民家裏去搶,讓農民把這些爛賬都記到祖大壽頭上。

遼軍在北京城下,成了落入後娘手裏的孩子,要吃沒吃,要喝沒喝,還經常挨打挨罰受窩囊氣。自己好意千裏支援,可是人家不但不領情,還一個勁兒地往自己頭上扣屎盆子。在這種情況下,遼軍將士一致要求,退回錦寧,把北京交給領導眼裏的那些“高人”吧。

一心報國的祖大壽,此時對明政府、對崇禎,已經從失望變成絕望。在12月4日清晨,他帶領本部15000餘人,離開傷心之地,向山海關進發。

北京防總孫承宗,聽說祖大壽帶領本部人馬撤出防區,非常吃驚。他對祖大壽印象不錯,也知道祖大壽的能力,認為對付皇太極,缺他不可。於是,孫承宗給祖大壽寫了一封信,派人送去。

送信的人追上祖大壽之後,說明來意,並遞上孫承宗的親筆信。

祖大壽看完信,對來人說:“我和袁督師聽到後金軍繞道偷襲北京的消息後,毫不遲疑,連夜帶兵救援。北京城下,我們餓著肚子孤軍奮戰,兩次擊敗超過我們數倍的敵軍。當然,作為軍人,殺敵保國,是我們分內的事,不求厚賞,但也需要支持吧?我們拚死保衛北京,北京城裏的人,怎麽對待我們呢?城上的人,一起罵我們是叛徒,石砸、箭射,我們沒有死在後金兵的刀下,卻死在自己人的箭下。我們巡邏的人,被你們抓住,說是奸細,還要我們拿銀子贖命。我們勞而有罪,何苦呢?北京不歡迎我們,我們回去還不行嗎?”

祖大壽手下的人,哭著對孫承宗的人說:“我們的袁督師即將被殺害,城上的人,準備用炮轟我們,誰都隻有一條命,誰都有家有口。我們戰死在沙場,還能落個烈士的稱號。被自己人的大炮轟死,隻能落下一個賊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沒有理由不走!”

祖大壽和他的手下,說的都是實在話。在這種情況下,不走才是傻子。送信的人沒辦法,隻好回去,把祖大壽的意思轉達給孫承宗。

孫承宗也是幹著急,沒辦法。

皇太極的後金軍沒走,唯一能打過後金軍的遼軍卻走了,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也讓很多人震驚。崇禎皇帝一直認為,祖大壽那份工作不錯,待遇不低,不可能說不幹就不幹,他不幹這個幹什麽啊?

兵部尚書梁廷棟見遼軍撤去,城外成了一片布滿垃圾的空地,心裏也沒了底,畢竟皇太極還沒有走。為了推脫責任,他趕緊跑到崇禎皇帝那裏報告情況。

梁廷棟窩裏鬥還行,外戰不成。他對崇禎說:“我手下的餘大成,早就預料到祖大壽會造反,估計他早已經想好了對策,我們問問他吧。”

崇禎命人找來餘大成,餘大成說:“祖大壽雖然走了,但不是造反。如果他造反,應該投奔皇太極,而不應該回錦州。他之所以回去,還是因為擔心受袁崇煥牽連。”

崇禎還指望遼軍保衛北京呢。他現在也有點兒後怕,其他軍隊都和後金軍交過手,從來就沒贏過,現在基本不敢和後金兵過招。隻有祖大壽帶走的遼軍,還贏過後金軍幾陣。“怎樣才能讓祖大壽回來呢?”

餘大成說:“現在祖大壽隻聽袁崇煥的話,隻要袁崇煥讓他回來,他就能回來。現在可以派人和袁崇煥商量,叫他寫封信給祖大壽,勸他回來保衛京師。”

雖然崇禎一口咬定袁崇煥罪不可赦,但為了保命,也隻有厚著臉皮派餘大成到監獄裏找袁崇煥。

袁崇煥是一位好員工,雖然身受不白之冤,但他一直牽掛著戰事。他相信他是冤枉的,崇禎早晚會明白他的良苦用心,放他出去,抵抗皇太極。其實,他不知道,他最大的敵人,不是站在對麵拎刀子的皇太極,而是閹黨圈子裏伸著長舌頭的那些人。皇太極非常欣賞他,隻要他願意過去,高官厚祿都準備好了。閹黨圈子裏的人,是真想要他的命。他不死,東林黨的圈子就不會垮。

餘大成見到袁崇煥,說明來意。

袁崇煥說:“以前,祖大壽之所以聽我的,那是因為我是督師,我們是上下級關係。我現在一不是兵部尚書,二不是薊遼督師,而是無官無職的罪人,祖大壽是一方總兵,憑什麽聽我的?我讓他回來他就回來?”

餘大成認為袁崇煥這是說氣話,誰不知道他和祖大壽的關係非常鐵,隻要他說一句話,祖大壽肯定能回來。

當然,餘大成也認為袁崇煥是冤枉的,但是,他對此愛莫能助。他這次來,是想借袁崇煥之手,召回祖大壽趕走後金兵,完成領導交辦的任務。

餘大成了解袁崇煥的性格,也知道他的弱點。個人生死對他是小事,國家安危是大事。於是,他說:“袁公,您孤膽忠心,請命出兵,以一己之力對抗後金,不顧個人生死,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天下人,誰不知道您的忠義,哪個不知道您的品質?隻要是有利於國家的事,生死都是不值一提的事。死有兩種死法,一是死於陣前,一是死於法場,哪一個更值得呢?現在,雖然您被關,但朝廷還沒有明確認為您罪不可赦啊,一切都在調查之中。您要想繼續報效國家,就得早點證明自己無罪,回到陣前,帶兵殺敵。如果您不主動製止祖大壽的衝動行為,無異於授人以柄。我建議您積極配合政府,爭取立功,早點出去,才是明智之舉!”

餘大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抓住袁崇煥的弱點,聲情並茂地一通勸說,還真把袁崇煥說動了。袁崇煥言辭誠懇地給祖大壽寫了一封信,勸他別給自己添亂,馬上回來抗敵。

12月14日,兵部拿到袁崇煥寫給祖大壽的親筆信。派誰把信送給祖大壽呢?一般人不敢去,弄不好要掉腦袋。防總孫承宗想來想去,覺得派馬世龍送信比較合適。馬世龍和祖大壽私人關係不錯。即使祖大壽不回來,他也不會難為馬世龍。

馬世龍接到送信的任務後,帶著幾個人,騎快馬直奔山海關。等馬世龍到山海關後,祖大壽已經帶著人馬趕往錦州。

馬世龍在山海關外追上祖大壽,說明來意,並呈上袁崇煥的親筆信。

祖大壽下馬接信。當他見到熟悉的筆跡,措辭誠懇的文字,不禁淚如雨下。想當初,他犯下死罪,老領導孫承宗愛惜他是一個人才,派袁崇煥四處斡旋,使他免於喪命。他這條命,都是兩個領導給的,現在他們有難,他應該盡全力幫助,而不是一走了之。

不過祖大壽也擔心,他和袁崇煥的關係好,世人皆知。現在他們拿袁崇煥開刀,他也不會有好果子吃。所以,他在回與不回之間很猶豫。

這時,祖大壽80歲的老母親發話了。

“兒子,我們現在之所以走到這一步,都是因為袁督師被抓引起的。現在,袁督師雖然被抓,但還沒有判刑啊。你要想報答袁督師的救命之恩、知遇之情,最應該做的,就是回去解北京之圍,立下戰功,然後,在皇帝麵前,說明袁督師的情況,替他求情。”

祖大壽是孝子,對母親的話一向是言聽計從。於是,祖大壽掉轉馬頭,回北京殺敵立功,解救袁崇煥。

孫承宗也清楚祖大壽這次行為,按律當誅九族。為了保證祖大壽的安全,他秘密派人聯係祖大壽,叫他寫一份說明材料,陳述他撤兵的理由。孫承宗再把這份材料交給崇禎,看看崇禎的意思。

祖大壽寫了一份詳細的材料,說明他不得不撤兵的理由。

崇禎皇帝見幾路支援北京的部隊,全部被後金軍打敗,身邊沒有指望的人,也慌了神,連遷都的心情都有了。

崇禎心裏也清楚,袁崇煥根本沒有謀反之心,更沒有謀反的行動。但是,作為皇帝,他已經把袁崇煥定罪下獄,整得他人不是人,鬼不是鬼。如果現在因為後金兵的壓力,放袁崇煥出來,萬一袁崇煥真的因為對他失望,反了怎麽辦?

還有,在大明這個圈子裏,他是皇帝,皇帝是一貫正確的,不可能犯錯誤。如果承認自己也會犯錯誤,領導的權威何在?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和麵子,證明自己一貫正確,這個袁崇煥,非殺不可。

殺袁崇煥,雖然不是國防的需要,卻是管理圈子的必要。

祖大壽沒有罪,但認罪態度比較好,把領導的錯誤全變成他的責任,崇禎喜歡這樣的員工。於是,他假裝仁義,下詔赦免祖大壽,希望祖大壽好好表現,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