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算盤

努爾哈赤在攻打寧遠時,身受重傷,損失慘重,大敗而歸,並因此一病而亡。這是滿洲人的恥辱,不能不雪。

皇太極即位半年多了,在軍事上不能沒有行動。阿敏用3個月的時間,占領大半個朝鮮,把朝鮮國王李倧打得服服帖帖,老老實實。以前能征慣戰的皇太極,此時坐不住了,他要征討錦州和寧遠,為父汗報仇,同時他也想證明,他是有能力握好老汗王交過來的槍的。

征討大明,對八旗子弟來說,無須動員。一年前,錦州城下的恥辱,凡參戰的人都無法忘記。於是,當皇太極提出攻打錦州時,沒有人會反對。

1627年5月,皇太極以為老汗王複仇的名義起兵,帶著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三大貝勒,阿濟格、嶽托、濟爾哈朗、薩哈粼等小貝勒,直撲錦州。

濟爾哈朗和阿濟格,帶著八旗精銳騎兵,作為先鋒隊,對錦州城發起攻擊。錦州守將緊閉城門,在城頭上,居高臨下,用炮火轟擊滿洲騎兵,給八旗兵以重創。

滿洲騎兵雖然驍勇,但是在攻堅戰中,也無法發揮其威力,幾次衝擊下來,八旗子弟損失慘重,而錦州城毫發未損。

14天內,八旗兵對錦州城發起數次攻擊,都沒有成功。錦州城久攻不下,皇太極一籌莫展。錦州守將確實不好對付。看來此次拿下錦州城,毫無希望。於是,他提出,移師寧遠碰碰運氣。

5月下旬,皇太極率大軍抵達寧遠城下。寧遠守將,就是曾經讓努爾哈赤非常頭疼的明朝名將袁崇煥。

皇太極、代善、阿敏、莽古爾泰4個人,到前線察看地形,尋找攻城辦法。久經沙場的三大貝勒,發現寧遠城下的地形,非常不適合後金騎兵作戰。如果袁崇煥守城不出,善於野戰的後金騎兵毫無優勢可言。

這一次,是皇太極即位之後第一次親率大兵出戰,如果得不到錦州,再拿不下寧遠,他的老臉實在沒地方擱。現在,三大貝勒還沒從上一次寧遠大敗的陰影中走出來,對袁崇煥的大炮心有餘悸。如果皇太極接受他們的建議放棄寧遠,那就意味著此次出兵再一次失敗。

皇太極騎虎難下,為了尊嚴,決定殊死一搏。

他對三大貝勒喊道:“錦州拿不下來,寧遠又不可攻,我們這些人到這裏走親戚來了?這次不戰而退,日後如何張我國威?”

皇太極為了自己的麵子,把強攻寧遠上升到政治高度,讓三大貝勒無話可說。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不是拿著將士的性命開玩笑嗎?你要臉不要命,我們可不陪著。三大貝勒不下作戰命令,他們所轄士兵自然不會參加戰鬥。

站在大軍最前麵的,隻剩下皇太極和阿濟格。皇太極也豁出去了,帶著本旗人馬,冒死衝鋒。阿濟格是個好員工,雖然他心裏嫉恨皇太極,但這個時候,為了後金軍的整體利益,想不了那麽多,也跟著衝上去。

皇太極的五大金剛,見主子都衝上去了,自然不含糊,也跟著衝上去。這時,三大貝勒也不能看笑話了,指揮隊伍殿後,做做樣子。

戰鬥的結果,被三大貝勒言中。八旗軍這次的損失比一年前有過之而無不及。

身為覺羅室宗的大將軍拜山陣亡,代善的兒子瓦克達、濟爾哈朗、薩哈粼等貝勒受傷。

皇太極為了自己的尊嚴和麵子,讓兄弟們付出慘重代價。皇太極打是打不贏了,隻能和袁崇煥議和,心不甘情不願地退回沈陽。

皇太極是善於總結的人。在這次兵敗中,他發現,他現在拿三大貝勒沒辦法。這三個老家夥,根本不顧及他這個汗王的麵子,他們想怎麽著就怎麽著。但是這群以濟爾哈朗為首的小貝勒,還是比較好拉攏的。要想對付老貝勒,就得用好這幾個小貝勒。在小貝勒中,培養他的中堅力量。

怎麽對付這些小貝勒,光給他們位子、財物肯定不行,必須扶持一批,打掉一批,這樣才能讓他們找準自己的位置。

12月,皇太極就找到一個理由,處罰了一直對他不服的阿巴泰。這件事,在本章前麵已經作過介紹。

在小貝勒當中,皇太極經過長時間觀察,發現一位值得培養、提拔的人。這個人,就是多爾袞。

按理說,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是皇太極即位後的最大受害者。首先,他們的母親阿巴亥“被殉葬”,被人冠冕堂皇地奪走一旗人口。阿濟格雖然作戰勇敢,隻因心直口快,胸無城府,在三大貝勒和皇太極麵前不知眉高眼低,導致被罰成了家常便飯。

阿濟格雖然年齡大,但不爭氣,多爾袞、多鐸年紀小,和大貝勒們無法鬥爭。他們能做的,隻有逆來順受,忍氣吞聲,任三大貝勒和皇太極呼來喝去,隨意擺布。

3個沒娘孩子當中,吃虧最大的應屬多爾袞。因為,在父汗去世之前,阿濟格和多鐸已經是一旗之主。努爾哈赤為了把多爾袞也提拔成旗主,找理由罷免了杜度鑲白旗旗主的職務,並公開表示過,這個旗主由多爾袞擔任。

偉大的父汗來不及把多爾袞安排到鑲白旗旗主的位子上,就急匆匆駕鶴西行,多爾袞也就錯失進入八大和碩貝勒行列的機會。

多爾袞雖然年幼,但是父親的勇敢、母親智慧的基因,毫無遺漏地遺傳給他,使他自幼頭腦冷靜,聰敏過人。他知道,皇太極即位後他吃了很大的虧,但是,如果他像阿濟格那樣,抱怨、咒罵、硬碰、蠻幹,公開反對皇太極,或者破罐子破摔,隻能遭來更殘酷的打擊。三大貝勒和皇太極握有生殺大權,找個理由弄死他這個不到14歲的毛孩子,就像踩死一隻螞蟻那麽簡單。看著不順眼,想著不順心,就是他們殺人的理由,或者他們殺誰,根本不需要理由。

識時務的多爾袞發現,三大貝勒和皇太極之間,並不是鐵板一塊,他們每個人都在組建自己的小圈子。在每個人心裏,都有一把打得叮當亂響的算盤,都在為自己的利益不停地鬥爭。

作為弱勢群體的多爾袞意識到,同父同母的哥哥阿濟格,已經是4個人的眼中釘、肉中刺,根本不是這四個人的對手,他吃虧、挨整治是早晚的事,而他卻感覺良好。如果他不和阿濟格劃清界限,總有一天,會遭到4個人外科手術式的精準打擊。

多爾袞看出,在4個人鬥爭中,代善沒有野心,沒有追求;阿敏心裏陰暗,不善經營;莽古爾泰有勇無謀,衝動少慮。隻有皇太極,野心勃勃,智勇雙全,既能韜光養晦,又能主動經營。最重要的是,現在皇太極占有有利的位置,最後的贏家,非皇太極莫屬。

於是多爾袞對他的人生開始進行規劃,並附有明確的行動準則。

一、緊跟皇太極,他永遠是對的。時時事事站在他的立場上。

二、抓住一切機會,證明自己有足夠大的利用價值。

三、獲得皇太極的信任和支持,積極培養自己的勢力和力量。

多爾袞沒有把他的計劃寫在紙上,而是記在心裏,並開始付諸行動。皇太極為了實現他大權獨攬的目標,正在四處尋找高素質的打手。於是兩個人幾乎一拍即合,很容易走到了一起。

1628年,多爾袞的表現機會來了。蒙古察哈爾多羅特部,屢次截殺後金國使臣,讓皇太極很沒麵子。他看到蒙古察哈爾多羅特部兵力不強,就決定捏捏這個不老實的軟柿子。

於是,皇太極帶著兩個孩子——多爾袞、多鐸,率領偏師前去討伐。

這是多爾袞有生以來第一次上戰場,雖然有些心虛,但是在出征前,他就暗暗告誡自己,這一次一定要嚴格遵守軍紀,服從指揮調度。還有,一定要發揮他的聰明才智,帶好兵,打好仗,既要表現出他的勇猛,又要突出他的謀略。

15歲半的多爾袞,為這次上陣作了充分的準備。在戰場上,他的表現的確非常出眾,讓皇太極眼前一亮。回來之後,皇太極便賜給多爾袞“墨裏根代青”稱號,意思是既聰明又智慧。

機會,永遠屬於有追求、有準備的人。多爾袞取得了皇太極的欣賞和信任,必然得到重用。幾個月後,多爾袞就獲得了本屬於他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