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別處理,區別對待

進入領導班子的這些人,並不是皇太極的嫡係和親信,這個他早就考慮到了。但是,在管理棋盤上,皇太極下這一著妙棋,對他有3大好處。

一、領導班子內,多了8個人,班子成員,由原來的8個人,變成16個人,變相稀釋了三大貝勒手中的權力。

二、皇太極領導兩個旗,在領導班子裏,就占有3票,在表決權上很主動。如果以後相機拉攏其他主旗大臣,這樣,他的個人意圖,就不會被輕易否決。

三、各旗的主管旗務大臣、佐管旗務大臣、調遣大臣,雖然服從旗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對旗主也起到了製約作用。

四、皇太極可以名正言順地把他想提拔的人,提拔上來。這些人,雖然非常忠誠於他,但一無出身、二無戰功,像拜音圖、鞏阿岱、錫翰3兄弟。通過這次職務增擴,拜音圖就可以晉升為正黃旗旗務佐管大臣。

按常規,皇太極即位之後,應該到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主管的正黃旗、鑲黃旗當旗主。但是,正白旗是他經營多年的嫡係部隊,怎麽可能為了一麵旗子的顏色扔掉呢?

大汗要掌管正黃旗、鑲黃旗,這是祖製,無法更改。怎麽能變通一下呢?拜音圖給皇太極出了一個主意——換旗不換人。

這一招太高明了。皇太極提出這個建議,根本沒人會反對。他不想讓出自己經營多年的隊伍,別人同樣也不想。於是,皇太極的正白旗、鑲白旗換成了正黃旗、鑲黃旗,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的兩黃旗,變成了兩白旗,皆大歡喜。

皇太極原來隻掌控正白旗,鑲白旗原來由杜度掌控,怎麽到了皇太極手裏呢?這裏要交代一下。

在努爾哈赤去世1年前,也就是1625年,努爾哈赤最疼愛的3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多鐸3人中,阿濟格和多鐸已經執掌正黃旗和鑲黃旗,唯有多爾袞沒有。努爾哈赤便找個理由把杜度降為普通貝勒之後又把他排在毛孩子多鐸後麵去了。

杜度把鑲白旗旗主的位子騰出來,沒等努爾哈赤給多爾袞找到接管鑲白旗的理由時,他就病了,病得還不輕。命都保不住了,他自然無暇顧及這事。在皇太極即位之時,鑲白旗基本處於無主狀態。皇太極繼位後,並沒有按照努爾哈赤的意思,把鑲白旗旗主的位子給多爾袞,而是通過換旗的手段,據為己有。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知道皇太極這樣做,對杜度、特別是對多爾袞很不公平,但是,多爾袞仗著他投胎投得好,就與刀頭舔血多年的三大貝勒平起平坐,三大貝勒更難以接受,還不如做個順手人情呢。

在沒繼位之前,皇太極身邊已經有了“五大金剛”——嶽托、薩哈粼、德格類、濟爾哈朗、豪格。這5個人,都是能征善戰的少壯派,在小貝勒當中,非常有影響力。

嶽托是代善的長子,薩哈粼是代善的三子,德格類是莽古爾泰的弟弟,濟爾哈朗是阿敏的弟弟,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除自己的兒子以外,皇太極把這4個人拉進他的小圈子,為他效力,就等於挖了三大貝勒的牆腳,抽了他們的肋骨。

皇太極把圈子裏的人分成三等。

第一等裏,有代善、阿敏和莽古爾泰3個權高位重的人物。對這3個人,采取尊重、維護、謙讓、團結的態度。同時,還要積極向他們小圈子裏摻沙子,分化、瓦解、削弱他們的實力。一旦抓住他們的錯誤,就以維護大圈子利益的名義,狠狠打擊。

第二等裏,有碩托、阿濟格、阿巴泰、杜度、多爾袞等人。對這些人,采取胡蘿卜加大棒的政策,在觀察中使用,在使用中觀察。一旦發現不能為己所用,便采取嚴厲打壓措施。

第三等裏,有嶽托、濟爾哈朗、譚泰、德格類、薩哈粼、拜音圖、鞏阿岱、錫翰、洛托、佟養性、範文程、高鴻中等人,給予足夠大的舞台和空間,人盡其才。有功時,毫不吝嗇地獎勵和晉升。同時在物質、精神上,給予關懷和照顧,使他們成為他的人。

皇太極要想成為後金圈子裏說一不二絕對權威的人物,就得找機會扳倒三大貝勒,對其他各旗擁有掌控權。

對於這麽大的骨頭,肯定得一口一口地啃。先啃哪裏,後啃哪裏,一定要仔細觀察,縝密思考,抓住機會有理有據地下口。

那就得先從沒實力、沒後台的阿濟格、多爾袞、多鐸3個小貝勒掌管的兩白旗下手。他們是依靠母親阿巴亥在努爾哈赤那裏受寵,獲得旗主位置的。現在,寵他們的父母不在了,沒人替他們撐腰,不打白不打,打了也白打。

阿敏排在皇太極打擊目標的第二位。阿敏不是努爾哈赤的親兒子,而皇太極、代善、莽古爾泰是同父異母的兄弟,遠近不一樣。阿敏政治上有汙點,為人簡單粗暴,人緣不怎麽好。最關鍵的是,他沒有獨立的小圈子,雖有資曆,但靠得住的人不多,特別是在領導班子裏。

對於阿敏,沒有特好的機會,不能輕舉妄動。對於阿濟格,有機會要打,沒有機會製造機會也要打。

1626年12月,皇太極即位5個月後,他就找到了打擊阿濟格、多爾袞、多鐸3個小兄弟的機會。

蒙古紮倫衛兒宰吐貝勒兒子厄參台吉,逃離故地,投奔阿濟格。皇太極非常不願意看到阿濟格實力壯大,也沒有開會商量,就命令厄參及其帶來的屬下,搬到正藍旗德格類那裏,歸德格類管轄。

德格類雖屬正藍旗,但他是皇太極的死黨。壯大德格類的實力,就等於壯大了皇太極的實力。

厄參要是投奔代善、阿敏、莽古爾泰旗下,皇太極肯定不能說什麽。他不是沒意見,而是不敢有意見。

為什麽這麽說呢?因為在努爾哈赤在世時,就製定了對待前來投誠的蒙古貝勒、台吉的政策。

此政策大致有以下兩點:

一、凡來投金者,全部優待。分配工作,定職稱,給房子和安家費。

二、尊重本人的意願,願意把戶口落在哪個旗,就編入哪個旗,後金政府不作要求。

厄參投金,阿濟格接收,都是在政策允許範圍內,沒有違規違法之舉。他們這樣做,雖不違規,卻違背皇太極的意願。

皇太極在三大貝勒默許的情況下,派德格類跟阿濟格談判,讓阿濟格交出厄參及其部眾。

阿濟格是一個愣頭青,是把麵子看得比命還重要的人。他是鑲白旗的旗主、當家人,如果他連投靠他的人都保護不了,讓外旗人騎在脖子上屙屎撒尿,以後在鑲白旗怎麽混?今天允許別人帶走一個厄參,明天就會有副將被綁走。大家把鑲白旗當成免費超市,誰缺什麽少什麽都來拿,鑲白旗能經得住幾回拿?日後,在鑲白旗,他還有什麽權威,誰還會服他?

阿濟格對德格類說:“這事,沒商量,你從哪裏來回哪裏去。厄參自願加入鑲白旗,我願意收留,這是雙方自願的選擇,一合情,二合理,三合法。”

德格類是什麽人啊?會武術的流氓。現在有莽古爾泰這個有權有勢的親哥做後台、大汗皇太極撐腰,哪裏會把靠出身當上旗主的阿濟格放在眼裏?他早就對阿濟格、多爾袞、多鐸3兄弟靠母親吹枕邊風,當上兩旗旗主感到不平衡。現在發泄憤怒的機會來了,他還能怕阿濟格來硬的?

德格類指著阿濟格的鼻子說:“小子,讓厄參加入正藍旗,是大汗的意思,我跟你好說好商量,是給你麵子,別蹬鼻子上臉給臉不要臉啊!”

德格類仗勢欺人,阿濟格寸步不讓,兩個愣頭青話不投機就動手了。德格類耍橫,阿濟格拚命,抽刀砍在德格類的腦袋上,砍出一個口子,血流不止。

皇太極見阿濟格不服,就召開會議商量。與會者,隻有多爾袞、多鐸是阿濟格的人。多爾袞是非常有心計的人,知道自己在後金圈子裏屬於弱勢群體,該忍的要忍,不該忍的也要忍,保命才是第一。開批鬥阿濟格的會議上,他選擇了沉默。多鐸還是不懂事的孩子,雖為旗主,也隻有虛名而已。

這個象征性的會議,開不開結果都一樣。最後,大家一致認為,把厄參編入正藍旗,隸屬德格類。本著治病救人的原則,對阿濟格處以1000兩白銀罰銀、鞍馬4匹、盔甲4副、馬7匹。

這件不公平的事,提醒了間接受害人多爾袞,讓他明白在後金圈子裏,他應該怎麽做。直接受害人阿濟格,卻沒有意識到問題的根源所在,他不知道自己不應該做什麽。

皇太極利用圈子裏的各種矛盾,捏了阿濟格這個軟柿子。對於不服他的,暫時又搞不倒的,隻能實行先記賬、後算賬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