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雞生蛋

原想養隻雞生蛋賺錢,不料雞被賊偷了。怎麽辦?

生悶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畫幅畫虐殺偷雞賊,能開心一笑但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唯一的可行之道隻有:借雞生蛋。可去哪兒借雞(本錢)呢?

找父母借,我不想開口。擔心他們知道我要擺地攤,會直接否決我。擺攤這件事,隻有先斬後奏。

去銀行借顯然不可能,那麽就隻有向同學們借這一條路了。幾個要好的同學知道我要擺地攤,紛紛伸出了熱情的支援之手。同學手裏也隻有一點父母給的零用錢,這個借100元,那個借50元。很快就有500元了。

那次有八九個同學借了錢給我。我學大人之間的借貸方法,給他們都打了欠條,並主動提出支付利息。利息不是按銀行的幾分幾厘——那時候不明白怎麽計算,隻是約定借50元一個月付5塊錢利息,時限為3個月。現在來看,可謂典型的借高利貸了,月息高達一角。因為當時共計借貸不過500元,一個月不到50元的利息,從總數來看也不算多,負擔得起。

拿著湊集來的啟動資金,我瞞著父母,再次來到武漢的漢正街。考慮到去武漢的路費太貴,我到處打聽,終於如願以償坐了同學親戚的便車。這次輕車熟路,直奔目標。還是那家店,還是那些貨,也不用討價還價:共計415元。令我頗為意外與感動的是,那個女老板最後居然隻收了我400元。半個月前,我磨破嘴皮子想410元成交,她死活不同意。這次我一句話沒有說遞過415元,她居然隻收了4張百元大鈔。

人間自有真情在。漢正街的毛賊帶給我的所有不快,都在女老板的15元優惠中煙消雲散。今後也許我會淡忘那個毛賊的可惡,但我永遠會記得女老板的善良。

謝謝你,阿姨!

借錢並不醜

現在是一個凡事追求速度的時代。發現一個商機僅僅因為本錢不夠而錯過,等你攢夠本錢時,商機早就成了一盤涼了的黃花菜。

商業社會,借錢並不醜,醜的是借不到錢。能借到錢,至少是一種能力的體現,表明你有一定的信用。這種信用包含“硬件”與“軟件”:硬件是指你有一定的產業與家底;軟件是指你信譽好,別人相信你的人格。信用的建立需要很長時間,信用的毀壞卻隻需要一次。

另外,我認為所有的借款都是有利息的。關係好的親戚朋友,或許不會要你支付利息,但你同樣背負著欠人情債的“利息”。所以,我每次的借款,在歸還時都支付了利息。再好的朋友,再親的親戚,都是這樣。

我借別人的錢,借條是一式兩份:一份給借出人,一份給自己存底。後來的創業之旅,借的錢更多,借的麵也更廣,一式兩份的借條習慣一直保持至今。我手裏借條最多的是時候,厚厚的一遝,四五十張。沒事時我會翻一翻這些借條,提醒自己還有多少外債,哪些錢馬上該到期了。我會為這些欠條的減肥瘦身而高興,也會為它們長胖而感到憂心。這些我自己留存的借條,給我以壓力,也給我以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