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打正著

歪打正著的幽默.指的是用荒唐的歪道理去解釋或說明某些正常的提問。其幽默之處在於看似歪打,實卻正著。也就是最後的一句幽默回答,與發問既要有一定的邏輯關係,卻又不是人們所理解的常理。而且,幽默的效果是隨著“歪理”成比例增長的,理越歪,幽默效果越佳。

“牛皮最大的用途是什麽?”

“做皮衣。”

“不對。”

“用來吹。”

“還是不對!牛皮最大的用途是把牛包起來。”

我們普通人的思維大都存在著一種定勢,突然聽到一種“奇談歪理”,也算是一種令人愉悅新奇的心理體驗。聽的人不免眉開眼笑、精神不禁為之一爽,於是就有了幽默的效果。

一老師在語法課上要求同學們舉一個省略主語的短句為例子。

丹丹被叫起來,思考一會兒答道:“不知道。”

老師很高興地評價道:“很好,答得既正確又巧妙!”

丹丹這種歪打正著的回答,與答者的本意截然相反,這種反差正是幽默的來源。以下這則幽默就是反用這種方法形成的。

過去國外一劇場的女觀眾大多戴帽看劇,影響後麵觀眾。劇場老板苦思良久,最後貼出一張告示:本劇場特許老齡女士戴帽看劇。

從此以後該劇場不再有女士戴帽看劇。

女性天**美,特別忌諱“老”字,劇場老板利用這一女性弱點,故意用“歪打”,巧妙解決問題,這一招很有意思。

幽默來自思維的睿智與靈活,了解掌握一些常見的幽默之法,可以成為自己日常應變的手段。它既可以在笑聲中融洽關係,更能夠活躍氣氛。健康的幽默是人際關係的興奮劑,是現代人高素質高品位的一種表現。

平時我們在與人交談說話時,要求同一概念的前提要一致,否則便是犯了偷換概念的邏輯錯誤。但是,如果把這種幽默方法用到人際交往當中,那將是一種絕妙的幽默技巧,而且“偷”得越離譜,幽默味就會越濃。

讓我們來看下麵這個例子:

“先生,請問到公安局怎麽走?”

“這很容易,你到對門商店拿五條煙不付錢就走,不用10分鍾就有車送你到公安局了!”

人家本來問的是如何正常地走到公安局,可回答卻扯到了偷東西被人扭送公安局,顯然這種回答違背了問話者的原意,但卻是用了幽默的手法。

以上兩例都是歪打正著法,即用似是而非的荒唐道理去解釋某種正常現象的取樂方法。這種方法能產生奇巧怪譎的諧趣,讓人開顏解頤。

答非所問也是一種歪打正著的方法。有時候,利用這種“答非所問”的方法也能造成新鮮的幽默效果。下麵一個對話就是這種方法的一個典型應用。

一人問道:“魚為什麽生活在水裏?”

幽默者答:“因為陸地上有貓。”

這種“答非所問”與“偷換概念”有相同點,它們又有明顯的不同之處,“偷換概念”重在“換”,需要有原來的東西和用來替換的東西兩個因素,“偷換概念”在邏輯上是合理的。而“答非所問”重在一種新角度的回答,看似合理,其實是一種似是而非的歪解,仔細推敲就會發現其邏輯上也有不合理的地方。上麵例子中,“魚生活在水裏”當然不可能是因為“陸地上有貓”,這樣說雖然能夠產生幽默的效果,但並不符合邏輯。

“歪打正著”雖然不合邏輯,可是這種技巧除了能夠產生幽默效果外,有時候還能起到正麵的說服效果。

有一個人生了病,親戚朋友都來探望他。病人很恐懼地問大家:“我可能快死了,我很害怕,因為死後的日子肯定不好過。”

一個朋友連忙勸他:“放心吧,死後的日子很愜意。”

病人聽後大吃一驚,急忙問朋友為什麽這麽說。

朋友解釋道:“很簡單,如果死後過得不好,死者自然都紛紛逃回陽間來了。現在看來,一個逃回來的都沒有,可見那裏不是過得很愜意嗎?”

麵對死亡,一般人都懷有一種恐懼感。上麵例子中朋友對死亡的幽默解說雖然是一種不合邏輯的歪理,可是能起到安慰病人的作用,減輕病人對死亡的恐懼心理,使病人在剩餘的日子裏能夠更好地享受活著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