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果”好極了

很多時候,我們托人辦事或者求人諒解,對方總是不鬆口。這個時候,也許幽默是最好的潤滑劑。笑其實表示對方對你的心理上的認可。笑過之後,還有什麽不能溝通與諒解的呢?

笑是一株能結出豐盛果實的樹,笑過之後的效果好極了。也許有人會問:哪些話容易形成幽默,給人帶來笑聲呢?

幽默的最簡單的表現方法就是令人驚奇的發笑。康德所講的“從緊張的期待突然轉化為虛無”,正是來自幽默的結構常常能造成使人出乎意外的奇因異果。例如,爸爸對兒子說:“牛頓坐在蘋果樹下,忽然有一個蘋果掉下,落在他的頭上,於是,他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終於成為一個科學家!”“可是,爸爸,”兒子從書堆中站了起來,“如果牛頓也像我們這樣整天放學了還坐在家裏埋頭看書,會有蘋果掉在他頭上嗎?”本來爸爸是講牛頓受蘋果落地的啟示,但兒子卻冷不丁冒出一句含有不應該埋頭讀書的結論,真是出乎意外,超出常理。兒子的話在邏輯上是不合常理的,但這樣的話新奇怪異,使人大大出乎意料,所以能引來別人的笑。相信故事中的爸爸在笑過之後,對於自己的教育方式會有所反思。

幽默就是要能想人之未想,才能出奇致笑。有人說:“第一個把女人比喻成花的是智者,第二個把女人比喻成花的是傻瓜。”這句話似乎有點偏激,但新奇、異常的確是幽默構成的一個重要因素。

運用幽默的核心是應該有贏得使人讚歎不已的巧思妙想,從而產生令人欣賞的歡笑。俗話說:“無巧不成書。”巧可以是客觀事實上的巧合,但更多的是主觀構思上的巧妙。巧是事物之間的某種聯係,沒有聯係就談不上巧。如果能在別人沒有想到的方麵發現或建立某種聯係,並順乎一定的情理,就不能不令人賞心悅目。

比如說,老師:“小明,你們在班上用得最多的三個字是什麽?”小明:“不知道。”老師:“回答得完全正確。”這是一則很值得回味的致笑力很強的幽默小品。你可以笑老師的糊塗:小明說不知道,這是他在告訴老師不知道老師的問題,老師為何還說他正確?你也可以這樣理解自己發笑的原因:小明回答得歪打正著,他的“不知道”正巧合了答案“不知道”,老師則將錯就錯、移錯為對,倒是一種挺幽默挺機智的裁定方式。你也可以這樣認為:我之所以發笑,因為我此時此刻從“不知道”這一個語形上雙關到小明的不知道與“不知道”那三個字這麽兩種性質截然不同的情景,即由雙關心理而發笑。其實,怎麽發笑都是有理由的,因為這個幽默本身就是一種“巧”的構成,本身就令人賞心悅目,我們可以從多角度分析,有多種取向。當然,這裏有一個層次深淺的問題。

接下來的兩個故事也是以回答巧妙而產生幽默效果的:某學生的英語讀音老是不準,老師批評他說:“你是怎麽搞的,你怎麽一點都沒進步呢?我在你這個年紀時,已經讀得相當準了。”學生回答:“老師,我想原因一定是您的老師比我的老師讀得好。”

學生乙參加一次考試,老師問他:“你是願意答一道難題,還是願意答兩道簡單的題?”學生答:“還是答一道難題吧。”“好,請你回答:糧食是怎麽來的?”“超市買來的。”“那麽超市的糧食又是從哪來的呢?”“對不起,老師,這已經是第二道題了。”

運用幽默的內容是往往要含有使人忍俊不禁的荒唐言行,從而使人情不自禁地發笑。俗話說:“理不歪,笑不來。”荒謬的東西是人們認為明顯不應該存在的東西,然而它居然展現在我們麵前,不能不激起我們心靈的震**,發笑。張三的女兒周歲那天,有上門祝賀的朋友開玩笑說閨女長大了給他兒子做老婆,兩家結成兒女親家算了。指腹為親在新時代當然已經隻是一種玩笑而已,當不得半點真,張三答應下來無傷大雅,粗暴拒絕則有看不起對方之嫌。但張三居然巧妙地拒絕了,他說:“不行不行,我女兒才1歲,你兒子就2歲了,整整大了一倍,將來我女兒20歲,你兒子就40歲了,我幹嗎要找個老女婿!”

風平浪靜的水麵,投進一塊石頭,就會一下子發出響聲。常規思維的心理,被超常的信息攪擾,也會引起心波**漾、心潮起伏、心花怒放。奇異、巧妙、荒謬就是這種超常的信息,就是幽默之所以致笑的要因,也是我們學會幽默應把握的要訣。

我們說幽默的形式有多種多樣,既有愉悅式幽默、哲理式幽默,也有解嘲式幽默、譏諷式幽默。為了達到幽默的禮儀效果,對同誌、對朋友宜多用愉悅式幽默和哲理式幽默,對自我、對友人也可根據情況適當運用解嘲式幽默,對待敵人、惡人則要用諷刺性幽默,以便在幽默譏諷中,給對方以鞭撻。

生活中幽默的使用還必須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尤其是對於長輩、女性、初次相識的人,幽默一定要慎用。同時,幽默要注意“度”,一旦過了頭,就可能被對方誤解為取笑與譏諷而造成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