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

相傳戰國文惠君時代有庖丁善於解牛。

庖丁是中國曆史上有名的廚師,他殺牛又快又輕,當時梁惠王聽說庖丁殺牛有一手,就命人請他來給梁惠王親自表演一下,有人為庖丁牽來一頭十分強壯的牛,隻見庖丁圍著這頭牛看了看,然後迅速提刀,眨眼工夫就把牛殺了,剛才還是活蹦亂跳的一頭牛,霎時間就成了一堆肉。在場的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他們還沒看清楚庖丁怎麽動刀,牛已經殺完了,不禁大吃一驚,不住地叫好。庖丁殺完牛很悠然地站在一旁,絲毫沒有疲倦的意思。

梁惠王更是對庖丁熟練的技術大加讚賞,問他說:“哎呀,太棒了,簡直太神奇了。為什麽你的技術能夠達到如此純熟的地步呢?”庖丁放下手中的刀,說:“大王,我於殺牛這個行當已經快三十年了,每天都幹這種活。時間長了,幹得多了,自然熟能生巧啊。現在我老了,動作還慢了不少呢!”梁惠王點頭表示同意,又繼續問道:“為什麽那麽多宰牛的人,他們中也有不少像你一樣幹了一輩子,卻沒有你這麽高深的技藝呢?”庖丁說:“大王,我所愛好的是道,已經遠遠超出了解牛的技術了。當初,我剛剛學習宰牛的時候,我眼中所看到的是一頭完整的牛。三年以後,我所見到的就不是完整的一頭牛了。如今我用我的精神去感知,而不是用眼睛去看,感官的活動已經停止,隻有心神的活動在進行。”梁惠王和旁觀的人不甚明了,庖丁繼續說:“宰牛宰多了,就了解了牛全身的結構,我按照牛全身的結構,從牛骨頭縫隙大的地方進刀,再順著骨節的縫隙運刀,不曾碰到筋脈經絡相連的地方,也不曾碰到附著在骨頭上的肉及筋肉聚結的地方,更何況大骨頭呢?”梁惠王和大臣們恍然大悟,原來這裏麵還有這麽多深奧的道理啊。

梁惠王又問:“你幹了這麽久,刀子一定用壞了不少吧?”庖丁說:“不,您看我這把刀用了19年了,還和剛磨的一樣鋒利。”梁惠王不解地問:“這是怎麽回事啊?”庖丁說:“好廚師一年換一把刀,因為他們用刀割肉;一般的廚師,一個月換一把刀,因為他們用刀斷骨頭。而我的刀已經用了19年,殺牛無數,依舊像新的一樣。這是因為牛的骨節有間隙之處,而刀刃幾乎沒有什麽厚度;把幾乎沒有厚度的刀刃插入有間隙的骨節間,顯得很寬綽,還有充分的餘地。我宰牛的時候就是把刀刃插到骨節間,因而我的刀能用19年依舊如新。即使如此,每遇到筋骨交接處,我還是覺得難以下刀,就格外小心,目光集中,行動穩妥,這樣,刀隻輕輕一動,整個牛就骨肉相離了。”

梁惠王說:“好啊!我聽了廚師的這番話,懂得了養生的道理了。”

庖丁解牛的故事比喻修道應該效法自然,進入無形的狀態,這樣才能演奏出合於“天籟”的解牛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