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詩詞的“道”意境

了解《老子》有關人生哲學的深意,從古人的詩詞中可以更加直接地感悟。

人生必須要經曆悲愴,才能激發建設的勇氣。

清趙翼《題元遺山詩集》:

身閱興亡浩劫空,兩朝文獻一衰翁。

無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

行殿幽蘭悲夜火,故都喬木泣秋風。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遼·《伎者歌》

百盡竿頭望九州,前人田土後人收。

後人收得休歡喜,更有收人在後頭。

人生事,的確如此。無奈人們明知而不能解脫!

金·元遺山《秋夜》

九死餘生氣息存,蕭條門巷似荒村。

春雷漫說驚坯戶,皎日何曾入覆盆。

濟水有情添別淚,吳雲無夢寄歸魂。

百年世事兼身事,樽酒何人與細論。

“百年世事兼身事”,到頭來,誰都難免有此感受。無論清平世界或離亂時代,大概都是如此。隻可惜元遺山親身經曆興衰成敗的哲學觀點,卻是“樽酒何人與細論”的感慨,除非與老子細斟淺酌,對飲一杯,或許可以粲然一笑。

元·劉從益《題閑閑公夢歸詩》

學道幾人知道味,謀生底物是生涯。

莊周枕上非真蝶,樂廣杯中亦假蛇。

身後功名半張紙,夜來鼓吹一池蛙。

夢間說夢重重夢,家外忘家處處家。

“學道幾人知道味”可為世人讀老子者下一總評。“謀生底物是生涯”,人人到頭都是一樣。若能了知“夢間說夢重重夢,家外忘家處處家。”又何必入山修道然後才能解脫自在呢?

元·密蘭沙《求仙詩》

刀筆相從四十年,非非是是萬千千。

一家富貴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

牙笏紫袍今已矣,芒鞋竹杖任悠然。

有人問我蓬萊事,雲在青山水在天。

“一家富貴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真是看透古今中外的人情世態。正因其如此,要想長保“金玉滿堂”的富貴光景,必須深知“揣而稅之”的不得當,以及“富貴而驕,自遺其咎”,自取速亡的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