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家人多一些愛

一位媽媽下班回到家很晚了,很累並有點煩,她發現5歲的兒子靠在門旁等她。

“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

“什麽問題?”

“媽媽,你1小時可以賺多少錢?”

“這與你無關,你為什麽問這個問題?”媽媽生氣地說。

“我隻是想知道,請告訴我,你1小時賺多少錢?”小孩哀求。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話,我1小時賺20元。”

“喔,媽媽,我現在有20元了,我可以向你買一個小時的時間嗎?明天請早一點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這個故事讓人動容:時間可以換取金錢,也可以換取家庭的親情和快樂。給家庭擠出些時間吧,因為有些東西是拿錢買不到的。

在我們這個世界,許多人都認為,家是一間房子或一個庭院。然而,一旦你或你的親人從那裏搬走,一旦那裏失去了溫馨和親情,你還認為那兒是家嗎?對名人來說,那兒也許已是故居;對一般的百姓來講,隻能說曾在那兒住過,那兒已不再是家了。

家是什麽?1983年發生在盧旺達的一個真實的故事,也許能給家做一個貼切的注解。

盧旺達內戰期間,有一個叫熱拉爾的人,37歲。他一家有40口人,父親、兄弟、姐妹、妻兒幾乎全部離散喪生。最後,絕望的熱拉爾打聽到5歲的小女兒還活著,他輾轉數地,冒著生命危險找到了自己的親生骨肉,在悲喜交集中,他將女兒緊緊摟在懷裏,第一句話就是:“我又有家了。”

在這個世界上,家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它有時在竹籬茅舍,有時在高屋華堂,有時也在無家可歸的人群中。沒有親情的人和被愛遺忘的人,才是真正沒有家的人。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見有人說,“等我有錢了,一定要讓我爸我媽過好日子,讓他們去旅遊,讓他們……”但是,又有幾個人知道這樣一句古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呢?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曆:父母為了把我們養大成人,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千方百計地保證我們的開支。鬥轉星移,當年的孩子步人工作崗位了,他要結婚,要買房,要給孩子攢學費……在這樣那樣的忙碌中,他忽視了遠在老家的雙親。也許,他還在想:等我再有些錢,就請他們上大飯店好好吃一頓,讓他們出去旅遊……然而在你去攢這些錢的過程中,忽然有一天,你發現這些錢已無法再花費出去了……這種痛,永遠無法彌補;這種傷,永遠無法愈合。

錢沒有掙夠的時候,但人的生命卻有盡頭。請在給予家人愛時,不要再給自己尋找等候的理由。

有一對夫妻,年輕時他們家裏特別窮。在城郊的家中,除了一些日常必需的生活用品之外,唯一的奢侈品可能就是擺在小屋中間的那台14英寸的黑白電視機了。日子雖然過得清貧,但他們彼此寬容、互敬互愛,日子倒也過得閑適。丈夫是一個球迷,特別愛看球賽,妻子愛看電視劇。妻子看電視時,丈夫在一旁看書;反之,妻子也一樣。

在一個春天的晚上,這種安靜的生活被打破了。家中發生了一件大事:電視機壞了。裏麵的圖像影影綽綽,時隱時現,聲音也沙沙的。更要命的是,此時正在直播一場重要的足球比賽。這下可糟了,平時溫文謙和的丈夫心急如焚,拚命地對著電視機拍拍打打;文靜的妻子也放下書本,著急地把天線撥來撥去,可是全無效果。“好了!”隨著妻子驚喜的叫聲,電視圖像又清晰了,聲音也好了起來。“還是你行!”丈夫又坐了下來,妻子也準備繼續看書。可剛一離開,圖像又恢複原樣了。妻子把天線扶回到原來的地方,圖像又清晰了。“這回可真是好了!”圖像穩定一段時間後,丈夫興高采烈地接著看下去,全身心投入的他沒有注意到妻子一直站在那兒。

“真精彩!”球賽結束了,丈夫發出嘖嘖讚歎,抬頭正要招呼妻子,卻發現妻子站在電視機旁手扶天線,正在打瞌睡。丈夫叫醒妻子,妻子手一鬆,天線落下。“沙沙……”電視機的屏幕又模糊了,圖像又開始影影綽綽……

後來,他們把家遷到了市區,三室兩廳的公寓房裏裝上了進口的“家庭影院”。隻是那台清貧時期的黑白電視機,他們仍舍不得扔掉。這位妻子是一個好妻子,正是因為她對丈夫的愛,讓他們的家更好,更激發了丈夫的創業決心,他不想讓這麽好的妻子受累,所以下定決心努力做出一番事業,最後他終於成功了。而妻子也為她營造了一個溫暖的家,這樣的家才是溫馨的港灣,如果在外麵有一點不順心,可能隻有回到這個港灣裏才會覺得家原來是最好的,它可以讓人消除疲憊,而妻子則給了他這樣一個家。

愛的港灣不一定要擁有豪華的家具,卻一定要有兩顆相互憐惜的愛心;愛的港灣不一定是寬敞明亮的豪宅,卻一定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愛的小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