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的八大風險

無論怎樣安置錢財,都一樣會有風險。我們應該將每一種投資或投資項目潛在的風險進行細心分析,看一看有什麽辦法可以降低風險,避免損失。但最重要的仍是分散投資及攻守兼備,這樣才是最完善的理財之道。

無論我們如何處理自己的金錢,包括用最原始的辦法在家中掘一個洞埋人,或者存入銀行,要麽用來炒期貨、炒股或買債券,都有一個共同問題,就是風險。當我們將資本或現錢用作分散投資時,都應該考慮一下,運用資金時會遇到什麽樣的風險。

1.財務風險

要明白,有時錢拿了出來,就沒有機會收回了。無論國內國外,以往投資在股票上的股東應該記憶猶新。就算去買保險,保險公司也有破產的先例。買入單位信托基金,基金有意外也不是新聞。至於在一些小型公司做外幣黃金買賣,明明有錢賺卻會被這些公司欺詐做假單變成虧本的例子,就更加多了。投資在一家管理階層專占小股民便宜的公司,股票又有可能隨時停牌。買債券如果買入垃圾債券,隨時可能變成廢紙,所以在未訂投資計劃之前,應先要考慮幾個問題:

第一,委托的經紀方是否可靠?有沒有侵吞客戶價款,有沒有做假單?存錢進去,他會不會攜款潛逃?

第二,投資進去的銀行,包括存款、買人股票、債券、買保險,這些銀行會不會倒閉?

第三,他們的管理階層能否相信?投資公司總是要獲利的,買的不如賣的精是常理?

如果對這三個問題有疑問的話,就不要去做,即使已經投資了,也要把錢收回來。

2.經濟循環風險

經濟有盛有衰,循環不息。經濟景氣的時候,物業、股票、收藏品、部分期貨、甚至貴重金屬都會升值。不過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拿著現錢和債券就更有利,而股票物業卻會跌價。也就是說,經濟景氣或衰退,都會有些投資升值,有些投資跌價。一個完善的理財模式,自保又出擊的組合,應該包括不同的投資項目,在什麽情形下都以自保為先。遇到經濟好景,可以把握時機,賺得更多。全部投資在容易受經濟衰退影響而大幅貶值項目上,比如股票和物業,就不是那麽理智。分散投資可以降低經濟循環風險。

3.行業風險

有時經濟本身景氣,但某些行業卻越來越蕭條。比如航運業在20世紀80年代,無論你什麽時候去投資,都逃不過虧本厄運。就算內行人以專家身份也一樣因看不清楚前景而慘敗。作為局外人,就更加不要集中投資在一兩樣項目上。理財三角模式教我們去守防攻戰,其實就是運用了分散投資、降低風險的原理。

4.通脹風險

有時投資在數字上是賺到錢,但是通貨膨脹率超過你獲利回報率的話,金錢上購買能力的損失還高於利潤上的得益。要避免通脹風險吞食資金的購買力,就一定要在理財組合裏麵包括一些專門在通脹期會升值的投資項目,比如物業、股票、黃金。一般股票基金都應該在通脹時期升值。其他的組合內的現金存款、債券等可能會出現追不上物價指數的現象。但隻要把資金作適當的分配,拉上補下,仍然不致有損失。

5.利率風險

利率上升,會打擊股票、債券、物業的價值。但理財三角模式已經將利率風險預計在內。因為我們有儲蓄存款、外匯存款,在投機方麵,也可以玩期貨、期權、賣空遊戲,將利率風險減到最低程度。

6.外圍風險

風險並不局限於本地政治經濟範圍,其實全世界沒有一個角落絕對安全。如果存外幣,一定不可以隻存一種,外國也一樣會出現政治經濟的動**。所以投資於外國的物業或基金或債券也不要隻投資於一個國家。如果隻是存美元,回憶在1985年—1989年之間,想想美元兌所有外幣都持續下跌的那種感受,一定能使人們深刻地了解和領教這個風險。

7.過於集中的風險

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假設我們將資金已經分成物業、儲蓄、買股票、債券;另外一些炒期貨、外匯等。除了這樣的分散投資之外,在個別投資或理財項目,也不可以太過集中,比如買股票就不應該全部買入地產股或任何一類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