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擯棄錯誤觀念與心態

錯誤的觀念與心態,如一條毒蛇盤踞在你的心頭,製約著你的行動。它們一日不除,你就一日成不了富翁。

1.錯誤的觀念

(1)金錢觀念模糊

觀念對人的行為具有控製能力,對金錢觀念模糊不清,是大多數人未能致富的基本原因。他們在究竟利用何種方法賺錢,以多少錢維持正常的生活水準,以及金錢代表的具體意義等諸方麵一直混淆不清。人腦做何種判斷的根據關鍵在於首先要明確何種東西是應該避而不就的;何種東西又應該是極力尋求的。就金錢而言,我們傳遞給大腦的信號是模糊不清的,因此由大腦判斷出的結果也就不明確。我們告訴自己金錢可以給我們帶來自由、舒暢、過上我們喜愛的生活、獲得我們喜愛的一切和做我們想做的任何事情。但是與此同時,我們又不得不相信,想獲取金錢需做出極大的努力、犧牲更多的時間和付出辛勤的汗水,等到功成業就之後有時間享受時已經是年老力衰了,甚至花錢都不敢大手大腳,怕太招搖了會招來議論,招引別人對自己的錢財眼紅。那麽,存在著上述諸多問題,我們為什麽還要去試一試呢!上述存在的諸種問題並不僅僅發生在自己身上,有時也會涉及別人,例如,當別人發了大財時,就難免不會去猜測他是否手段非法。當你對別人手中的錢有想法時,傳遞到大腦的信息是什麽呢?是否是“錢多了並不見得是好事?”若你心中果真存有這種想法,就會在潛意識裏告訴自己,錢財多了會毀壞自己。一味地對他人成功存在厭惡心理,下意識中你麵對自己所追求的錢財就會產生畏懼不前的念頭。

(2)完全依靠專家

無法致富的第二個常見理由,在於許多人認為金錢的獲取是非常困難而且複雜的事情,所以賺錢之事應該交付專家去實施。讓專家替我們賺錢當然是件好事,有可取之處,但是找專家之前至少要考慮一下會產生何種結果。如果你完全依靠專家,放心大膽地讓他們自由地去幹,他們也難免不出問題,出了問題你也難免不去責怪他們。命運應該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任自己自由地加以控製。

一切都建立在這個觀念之上:我們隻有了解自己的智商、能力、身體和情緒的起伏情況,才能據此來靈活控製自己的命運。在金錢世界裏我們也應該遵循這個道理,我們要去認識和掌握賺錢之道,不能被複雜的困難所嚇倒並退縮。隻要你掌握了其中的基本道理,如何理財就成為一件簡單的事情了。

(3)有限觀念的影響

無法獲取財富的第三個原因,在於有限觀念的影響,從而給自己帶來了極大的壓力。時下許多人都相信世界是有限的,諸如土地有限、原料有限、住所有限和時間與機遇有限等等,在此觀念支配下,有人成功免不了就要有人失敗,在觀念上就免不了將人生當成遊戲和一無所有的零。倘若你也持有此種觀念,那麽致富的方式隻能仿效20世紀初的經濟掠奪,盡可能地獨霸市場,隻將10%的利潤分給他人,其餘的利潤則全歸於自己的名下。

實際存在的問題是此種方式目前已不奏效,安東尼奧有位叫鮑勃·皮埃爾澤的朋友,是位經濟專家,因為提出“煉金術”這個經濟理論而名揚學術界。他寫了一本名叫《金錢無窮》的書,安東尼奧認為很有閱讀的價值,書中體現了鮑勃本人的觀念以及提出了自己的理論支柱:我們生存的環境是一個資源充足豐富的好地方。他明確指出,我們現在已處在前所未有的時代之中,資源有限觀念已經不能適應當今的社會了。事實上,資源的充足與否關鍵在於科技的發展程度,某些事實已經證明,資源的儲量是相當驚人的。

當安東尼奧與鮑勃交談時,他舉了一個重要的例子,證明了資源的獲取及其價值大小受控於科技進程,產品的價值與價格由科技來決定。20世紀70年代初,幾乎每個人都認為石油麵臨消耗完結的威脅,到了1973年前後,為給汽車加油,許多人花時間去排長隊。當時,據電腦分析的結果看,全球石油儲量為7000億桶左右,而從當時的石油消耗情況看,這些石油約可再維持人類35~40年的用度。鮑勃說,如果當時的估計是正確的,到1988年石油儲量將下降到5000億桶,而據1987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實際石油儲量竟達到9000億桶,整整比1973年多出了30%,這些數字僅僅是有據可查的,至於尚未勘探出的石油究竟為多少兆桶,隻有等待新的科技去開采和挖掘了。

石油的儲量為什麽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呢?原因有兩方麵:一方麵歸因於石油的開采技術提高了,第二方麵是提高了石油的使用效率。在1973年誰會想到發明電子打火的燃油噴射係統,將其安裝在汽車上,從而將燃燒效率提高了兩倍以上呢?更有意義的是,使用的電腦晶片以25美元的花費竟取代了先前價值300美元的汽化器!

這類科技一出現,就一下子提升了汽油的供應量達兩倍左右,可以說,石油相對不足的情形在一夜之間得到改觀。如果將通貨膨脹的調整及汽油燃燒率的提高加以衡量,在汽車行駛相同距離的情況下,現在汽車單位裏程的耗費成本,在汽車史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低成本。實際上現在幾乎全球的科學工作者都在致力於尋求石油的替代品,以解決工廠和交通工具的燃眉之急。

應該記住,科技可以決定物質的價值,可以將腐朽化為神奇,將廢物變成可用資源。不妨想一想,若幹年前即使發現石油,當時的人們也會視之為廢物,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過去的廢物今天卻成了財富之本。

鮑勃又說,真正的財富應該來自他所謂的“經濟煉金術”。這種“經濟煉金術”,指的是能將無價值的東西變換成有價值,甚至是重大價值的東西。中世紀的煉金術,其目的即是由鋁變成黃金,這種努力雖然最終失敗,但為之後的化學奠定了發展的基礎。現今致富的人們,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名副其實的現代煉金者,他們通曉將平常的東西變成貴重的物品,從而在經濟上獲取最大的轉換利益。不妨想一想,在數據和資料方麵處理效率驚人的電腦實際上是由沙子製成的——其晶片由矽做成,而矽又是沙子的主要成分,能把心中的主意經過實際的操作從而獲取較大的經濟利益的人,實際上就是在進行煉金。因此,財富的根源在於人如何使用大腦。現代煉金術一直是當今世界上許多富豪的致富秘訣,這些人中有比爾·蓋茨、羅斯·裴洛、山姆·盛頓等,他們都通曉應用何種辦法將未顯露出的價值創造出顯赫的利益。他們沒有人雲亦雲,他們的產業橫跨各個領域,但是惟一的共同點,可以說是獨立思考、有自己的觀點與合理的發現。煉金術理論能否自我們這個缺乏創新傳統的國家裏得以落實,的確是每一個在這裏生活並創造財富的人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

(4)沒錢不用投資

似乎很多人都很自然地持有這種觀點:投資,投資,投的是“資”,沒有“資”,拿什麽“投”啊?!似乎隻有有錢人才能投資,跟工薪族無關,但其實這是一個邏輯上的循環論證。“投資”和“資”的關係有點類似於那個經典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太多的時候,"資"不是投資的理由,改變自己的處境才是你打出第一筆投資的終極動力。有不少人一生下來就家境貧寒,但後來卻出現兩種不同的情況:一部分人通過投資和理財,經濟狀況漸入佳境,過上寬裕的日子;另一部分人卻束手無策,坐等機會,終身在貧困線上掙紮,更談不上個人發展了。是否肯去投資,是否善於理財,對於缺錢者來說,其結果截然不同。

缺錢時可以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安於現狀,不去設法投資和理財,其結果當然是永遠沒有錢,除非有天外之財從天而降。另一種選擇是設法去理財和投資。而投資又可能出現兩種結果:失敗或者成功。如果投資不當,就會雪上加霜。這也沒什麽大不了的,反正是缺錢,隻不過比以前更缺一點罷了。隻要不去過度投機,而是精心籌劃,謹慎從事,這種情況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投資成功,並逐漸把蛋糕做大,就可以告別那種囊中羞澀的狀況。在投資的結果中,成功的機會至少有50%;而不投資,其成功機會為零。

收入不穩定的人也需要投資。收入不穩定是一種風險,有可能某一段日子收入中斷,生活頓時沒有保障。一旦收入減少甚至中斷,到何時才能再有收入呢?因此,為保證自己能保持穩定的生活質量,就應該居安思危,及時做出投資和理財的安排。

"領帶大王"曾憲梓的不平凡經曆可以充分說明投資對缺錢者的重要性。曾憲梓出生於貧苦家庭,從小過著艱難的生活,新中國成立後他才有條件重新走進校園,考進中山大學。畢業後分配做廣告工作。1964年為解決家產糾紛,他前往泰國,在哥哥手下當幫手。1968年,不願再過寄人籬下生活的曾憲梓終於帶著家人前往香港定居。為了維持生計,他東拚西湊,籌集資金,開辦了一家比較簡陋的領帶加工廠。憑著一把剪刀和百折不撓的精神,曾憲梓生產的“金利來”領帶終於在20世紀70年代一舉成名,並迅速占據了香港市場。20世紀80年代,“金利來”又以排山倒海之勢進軍大陸。如果曾憲梓當年不是那樣積極設法去投資,他將在貧困中煎熬更長的時間,也不會有今天這樣輝煌的業績。

(5)經濟不景氣,不如去消費

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國家政府往往會采取一些鼓勵消費、刺激需求的政策,如降低利率等。這些方法使得我們當中的很多人走上誤區:市場上的東西好便宜啊,錢存在銀行裏沒用!幹脆去買東西、去消費,反正都是家裏人用!應該說,目前持這種觀點的人不在少數。每個周末,你來到各大商場,肯定會看到為數不少攜家帶口的家庭集體購物者,看到打折商品便是趨之若鶩,也不管能不能用得著,買回家再說。中國家庭支出的管理在一種看似有序的小智慧掩蓋下其實已經到了很不合理的境地,這倒也不能歸咎於個人,家庭消費,總有一個趨向合理的自然過程。需要所有人在觀念上的成熟與進步,包括最基本經濟常識的普及。這裏我們不妨借用一個經濟學基本概念:邊際原理。

成功的家庭理財不僅在於“增收”,還在於“節支”,即家庭支出的管理。運用經濟學中的“邊際原理”,可以幫助你管理好家庭支出。

我們消費商品是為了滿足某種需要,對於這種需要的滿足,經濟學家稱之為"效用"。效用總是和稀缺聯係在一起的。同樣一杯水,在沙漠中意味著生命,而在江河中卻微不足道。同樣1000元錢,對目前很多普通工人來說,是1個月全部的生活來源,而對於老板族來說,恐怕不過是一頓飯錢。就消費而言,當達到一定量以後,人們對已有物品的消費越多,每增加一個單位,消費所能提供的效用(即滿足感)越少。這就是邊際效用遞減原理。在日常家庭開支中,如果能有意識地運用“邊際原理”將有助於我們理好財。

首先,支出有計劃。現實中不少家庭往往是該花的錢花,不該花的錢也花,能少花的多花,結果造成支出浪費。家庭打算購買的大件商品和大筆開銷,應該提前計劃,什麽季節買最劃算,買什麽標準的既經濟又實惠。這樣,有了一定的目標和計劃,便可以有目的地到市場上了解行情,進行對比,讓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作用。

其次,有錢不買閑。從邊際原理中可以看出,閑置的消費不僅沒有實用價值,而且可能起副作用。有的家庭孩子本無心學習彈鋼琴,當家長的自己也不懂卻硬要購買一架,結果鋼琴成為一種昂貴的閑置,隻能作為家庭中一個毫無意義的擺設。商品買回家不經常使用就意味著浪費,因此,不能衝動地因為流行和降價而買回目前並不需要用的商品,正所謂“有錢不買半年閑”。

再次,惟稀缺消費。潮流的變化和商品的升級換代總是讓人目不暇接的。從錄像機到VCD再到DVD,人們總是買了這個棄了那個,也不知浪費了多少錢。所以消費觀念應以稀缺消費為前提,立足在適用、耐用和實用上,而攀比趕時髦,既浪費了原來的,又增加了新的支出。

總而言之,要懂得享受金錢的喜悅,但比這更重要的是懂得積蓄金錢。

節儉和儲蓄對一個人積累財富來說十分重要,你一定得分出一部分的成果,將它們儲藏起來以防萬一並備不時之需。你知道嗎?每100個美國人裏隻有3個人,當他們活到60歲時,生活依然有保障。而大部分的人則覺得死亡是遙遠的,他們隻在乎眼前,為了滿足一時的購買欲,無節製地使用信用卡,他們一生所賺的錢(一個全職的員工平均擁有超過75萬美元的總收入)大部分都花掉了。而當他們退休時,手邊積蓄已經不多了,隻好省吃儉用,日子過得遠不如當年剛開始工作的時候。

一個善於籌劃的人絕對不願淪落到如此的地步,然而要如何避免呢?

●每個月的第一件事,先付錢給自己

把自己當做電話或水電公司,每個月付錢給自己。分撥出一定的金額,將它存入銀行賬戶,除非有任何緊急事故發生,否則絕不提用。每個月挪出一點存款,對於一般的上班族而言絲毫不成問題。

·在自己身上投資

不管是知識進修或是學習技能,試著在各方麵提高自己——如此一來,你才能趕上時代的趨勢,擁有多種能力來應付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與市場需求。

●培養消費低或不消費的習慣

在公園裏散散步或在附近的人行道走一走:搭乘公車去免門票的動物園或畫廊;再不然和朋友聊聊天,和討人喜歡的小朋友一起到遊樂場玩耍,這都是不需要花什麽錢的。假如你熱愛運動,找個下午在前院踢足球,如果沒有足球,那就想像自己有一個!紙上談兵可能比真的球賽還有趣。

●不要助長貪婪之心

如果你發現自己愈來愈偏好某些"欲望",就該立即斷絕刺激的來源。把圍繞在物欲的話題,轉向談論創意和新的想法。盡量避免為打發時間而到百貨公司或購物中心閑逛,並且少看電視廣告,減少不必要的購買欲望。如此一來,你會很驚訝地發現自己的心思已不在物質上打轉,而專注於美好持久的事物上,對人、理想與工作更加投入。

●具體列出退休時所需要的經濟來源

從這個月起,你該開始著手計劃。首先決定將來從什麽時候起你就不再靠每天的收入過活了。想一想如果要維持一個生活環境需要些什麽固定的開銷;算一算從今天起每個月需要存多少錢,到了希望退休的那一年,才有足夠的存款。你或許可能通過財務顧問來幫你完成個人的計劃,當然一份計劃最重要的關鍵,便是執行是否徹底——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始終依計行事,不改初衷。

2.錯誤的心態

約翰斯頓曾寫信給他的兄弟——美國曆史上著名的總統林肯,告訴他自己"破產"了,在伊利諾伊州科爾斯縣的家庭農場“經營壓力很大”,所以需要借一筆錢。林肯總統給他寫了一封回信。

親愛的約翰斯頓:

很遺憾,我並不認為滿足你80元錢借款的要求是一個好主意。以前,每當我幫了你一個大忙,你總會說:"這下好了,我們不會有問題了。"可過不了多久,你又會陷入同樣的困難中。既然這種情況一再發生,那就隻能從你自身行為的缺陷中去尋找原因了。你的缺陷在哪裏呢?我覺得我應該略知一二的。你不懶,但你仍然是個遊手好閑的人。我懷疑,自我上次見了你後,你有沒有幹很多的事,因為你看不到從工作中可以得到很多東西。

這種無益的浪費時間,就是造成困難的全部原因。你應該改掉這個習慣,這對你,甚至對你的孩子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什麽對你的孩子們有更重要的意義呢?這是因為他們的生命時間還更長,當他們開始人生的旅途時就拋棄這種遊手好閑的習慣,比他們開始人生旅途後再去想辦法克服要容易得多。

現在你急需一些現錢,但我隻能給你一個忠告:馬上就去工作,為能給你的勞動付出合適報酬的人“盡你所能”。

讓父親和你的孩子照管家裏的一切——種地,照看莊稼。你出去工作,找一份報酬好的工作,或者去以工抵債。為了確保你能得到合適的報酬,我在這裏向你保證,從今天開始到明年5月1日為止,你在工作中每得到1元錢的報酬,或抵掉了1元錢的債務,我就加付你1元錢。

這樣,如果你得到了一份月薪10元錢的工作,你就能在我這兒得到另外10元錢,你的月薪就成了20元。我也並沒有要你出遠門去聖路易斯,或去加利福尼亞的鉛礦或金礦,我隻是讓你在我們的家鄉科爾斯縣附近找一份報酬最合適的工作。

你能做到這點,你就馬上能還清債務,更有益的,你還會培養起一個好習慣,使你永遠不會再負債了。如果我現在滿足你的要求,借給你錢,明年你還會欠下更多的債。你說如果得到70元或80元錢,你願意把自己在天堂裏的位置也讓給別人,那你也太賤了。我可以肯定,加上我獎勵給你的錢,你幹上四五個月就能得到七八十元錢。你還說,如果我借給你這些錢,你就會把土地抵給我,而且,如果你還不了錢,就把土地所有權給我——荒唐!現在你有這些土地都生活不下去,那麽,沒有了這些土地你又怎麽能生活下去呢?你對我一直不錯,我現在對你也不是不講親情。相反,如果你聽從我的勸告,你就能發現,我這裏提的忠告比我借給你80元錢還值錢。

祝福你!

你的兄弟

亞伯拉罕·林肯

林肯總統再明白不過,除去天災人禍或其他意外,貧窮肯定是自身的原因所致。當然錢可能會對約翰斯頓有所幫助,但這種幫助隻能是暫時的,如果不改變思想,他仍然會貧窮下去。林肯所能做的,是使他選擇自己的思想去改善自己的經濟狀況。

在美國政壇與商界都備受推崇的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博士(NapoleonHill)曾受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的邀請,著手調查並幫助全世界知名成功人士的思考模式與行為習慣,總結他們的成功規律。這份工作幾乎耗盡拿破侖·希爾一生的精力,最後他得到下列結論:“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財富,都始於一個意念”(All a-chievement, all eamed riches, have their beginning in an idea.)。他後來寫了一本《思考與致富》(Think and grow rich),他在書中提出了許多成功致富的觀念,被後人稱為“經濟哲學”。當他去世的時候,他的成功學已經傳遍美國,傳遍五大洲。人們不分國界、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不分膚色、不分性別、不分年齡、不分學曆、不分貧富都在爭讀他的書,都從他的書中汲取成功的力量與養分。他的思想讓無數的人從一貧如洗而變成富豪,從窮困潦倒走向社會名流,甚至深刻影響了世界上的多位國家總統。

希爾博士的事跡已經是幾十年前的事了,在以後科學家的研究都指出他的思想是正確的,也就是說,世界的財富其實都是從思想與想像中而來。擁有無數金錢的人與一般人並沒有什麽差別,惟一的不同隻在於思考模式與投資方式上。

如果我們想改善自己的經濟狀況的話,我們就必須改變我們的想法。如果我們不改變考慮問題的方式,我們就永遠都不要希望去改變我們的經濟狀況。我們必須改變自己的內在思想。如果我們改變了有關自己經濟狀況的內在思想的話,外在的變化就一定會出現。所以,我們要選擇好的、健康的有關金錢和財務的思想。

有些人選擇了繼續生活在貧困中,但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因為他們沒能認識到選擇的巨大力量。你會聽到他們說,“我很想要那件東西,但是我買不起。”這是實話,但如果你繼續這樣說,你便將伴著“我買不起”度過你的一生。你要選擇一種更積極的思想,比方說“我要努力得到它”。當你逐漸建立起了這種期望的想法,你就建立起了希望。永遠不要毀掉自己的希望。如果你將自己的希望毀掉的話,你就為自己製造了一種充滿困難和失意的生活。

你必須意識到,那些你想從生活中得到的東西在成為物質之前,首先是你自己大腦中的一些思想。我們的財務狀況首先是思想,然後才會變成一種現實。所以我們想改變自己的財務狀況的話,必須首先改變我們的想法。如果我們選擇自己內在想法的話——我外在狀況就一定會發生變化。這是一條法則。當你選擇“我買不起”——那你就永遠得不到它;當你選擇了“我是個快樂的窮光蛋”的想法的時候——你就堵住了自己通往利益與價值的路。

錯誤的心態,較為普遍的有以下幾種:

(1)神經過度敏感

有許多年輕人,他們受過高等教育,也有正當的職業,但隻因神經過敏,無法忍受別人的一句批評或是一句勸告,所以竟無法發揮他們身體裏的潛能。這種人常常會因為在辦公室或其他地方遇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仿佛神經就受了很大的刺激而感到悲痛欲絕。這種人隨時隨地都會疑心別人,對本不相關的行為做出種種對自己不利的聯想,因此,他們不但心情總是不快樂,而且工作效率也會降低。通常來說,神經過敏的人往往都具有良好的品格、遠大的抱負和淵博的學識,如果他們能克服神經過敏的毛病,必定可以成為獲得人身自由的傑出的事業家。

神經過敏是一種嚴重的缺憾,它往往會成為阻礙人們發展的一個可怕毒瘤。神經過敏還容易使人養成其他種種惡劣的習氣,比如妄自誇大、為人處世上的做作和態度不自然等等;神經過敏者還常常自己騙自己,常把遇到的一些瑣碎小事看得很重要,結果隻是自尋苦惱而已。

一個有著神經過敏心理的人時時都會覺得別人正在注意他,仿佛別人所說的話、所做的舉動都與他有關。他錯誤地認為,任何人都在談論他、監視他或恥笑他——包括他的一切言談舉止和所有習慣。但事實是:他總在注意別人,而人並未注意過他。

神經過敏不但是愉快生活和健康身體的敵人,也是自尊心的敵人。凡是明智者都應該革除這個毛病,不要神經過敏,要保持身心健康,頭腦清晰,要努力塑造自己的人格和自信心。醫治神經過敏有一個好的方法,那就是多與人交往。當與人交往時,你要少注意自己內心那些細枝末節的感受,而要尊重交往者的才幹學識。如果你這樣做,那麽你一定能醫治好神經過敏這一心理疾病。

要想解除這種病症,首先要有自信心,要堅信自己是一個誠實能幹、肯守信用的人,這種自信心一旦成為習慣後,就很容易把心理懦怯、時時猜疑的毛病清除掉。美國有個大主教從前也得過神經過敏和懦怯的毛病,當時他每天都感到有人在注意他,在對他品頭論足,因而時時感到苦惱。但後來他幡然醒悟,就下定決心不再去考慮別人對他有什麽評論或別人怎樣想,不久他那神經過敏的毛病果然痊愈了。

(2)精神萎靡不振

世間有一種最難治也是最普遍的毛病就是“萎靡不振”,“萎靡不振”往往使人完全陷於絕望的境地。一個年輕人如果萎靡不振,那麽他的行動必然緩慢,臉上必定毫無生氣,做起事來也會弄得一塌糊塗或不可收拾。他的身體看上去就像沒有骨頭一樣,渾身軟弱無力,仿佛一碰就倒,整個人看起來總是糊裏糊塗、呆頭呆腦或無精打采。年輕人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與那些頹廢不堪、沒有誌氣的人來往。一個人一旦有了這種壞習氣,即使後來幡然悔悟,他的生活和事業也必然要受到很大的打擊和損失。

遲疑不決和優柔寡斷無論對成功還是對人格修養都有很大的傷害。優柔寡斷的人一遇到問題往往東猜西想,左右思量,不到逼上梁山之時決不做出決定。久而久之,他就養成了遇事不能當機立斷的習慣,他也不再相信自己。由於這一習慣,他原本所具有的各種能力也會跟著退化。

一個萎靡不振、沒有主見的人,一遇到事情就習慣性地“先放在一邊”,說起話來也是吞吞吐吐、毫無力量。更為可悲的是,他不大相信自己會做成好的事業。反之,那些意誌堅強的人習慣“說幹就幹”,凡事都有自己的主見,並且有很強的自信心,能堅持自己的意見和信仰。如果你遇見這種人,一定會感受到他精力的充沛、處事的果斷和為人的勇敢。這種人認為自己是對的,就大聲地說出來;遇到確信應該做的事,就盡力去做。

有一部題目叫《小領袖》的作品,描寫了一個凡事都優柔寡斷和遲疑不決的人。他從小時候就說,要把附近一棵擋著路的樹砍掉,但卻一直沒有真正動手去砍。隨著時間的推移,那株樹也漸漸長大,等他兩鬢斑白時,那株大樹依然擋在那路中間。最後,那老人還是說:“我已經老了,應該去找一把斧頭來了。”此外,還有一個藝術家,他早就對朋友們說,準備畫一幅聖母瑪麗亞的像。但他一直沒有動手,他整天在腦子裏設計畫的姿勢和配色,一會兒說這樣不好,一會兒說那樣也不好。為了構思這幅畫,其他任何事情他都做不成,但是直到他去世,這張他整日構思但一直沒有動筆的“名畫”還是沒有問世。

對於世界上的任何事業來說,不肯專心、沒有決心和不願吃苦,就決不會有成功的希望。獲得財富的惟一道路就是下定決心和全力以赴地去做。

遇到事情猶豫不決、優柔寡斷,見人無精打采的人,不會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也就無法獲得別人的信任和幫助。隻有那些精神振奮、踏實肯幹、意誌堅決和富有魄力的人,才能在他人心目中樹立起信譽。不能獲得他人信任的人是無法取得全麵成功的。

對於手頭的任何工作,我們都應該集中全部精神和所有力量,即使是寫信、打雜等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應集中精力去做。與此同時,一旦做出決策,就要立刻行動;否則,一旦養成拖延的不良習慣,人的一生大概也不會有太大希望了。世界上有很多人都埋怨自己的命不好,別人為什麽容易成功,而自己卻一點成就都沒有呢?其實,他們不知道,失敗的原因隻能是他們自己。比如他們不肯在工作上集中全部心思和智力,做起事來無精打采、萎靡不振;比如他們沒有遠大的抱負,在事業發展過程中也沒有排除障礙的決心;比如他們沒有使全身的力量集中起來,匯成滔滔洪流。

以無精打采的精神狀態、拖泥帶水的做事方法和隨隨便便的態度去做事,不可能有成功致富的希望。隻有那些意誌堅定、勤勉努力、決策果斷、做事敏捷和反應迅速的人,那些為人誠懇、充滿熱忱、血氣如潮和富有思想的人,才能把自己的事業帶入全麵開花的軌道。

我們在城市的街頭巷尾,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到處漂泊、沒有固定住處甚至吃了上頓沒下頓的人,他們都是生存競爭賽場上的失敗者,敗在那些有魄力、有決心的人手下。主要原因就是他們沒有堅定的意念,提不起振奮的精神,所以,他們的前途必然是一片慘淡,這又使他們失去了再度奮鬥的勇氣。如今,仿佛他們惟一的出路就是四處流浪。

青年人最易感染的最可怕的疾病就是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沒有自己的見地,正是因為這一點,他們的境況常常越來越差,甚至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他們苟安於平庸、無聊、枯燥和乏味的生活,得過且過的想法支配著他們的頭腦。他們從來想不到要振奮精神,拿出勇氣,奮力向前,結果淪落到自暴自棄的境地。之所以如此,都是因為他們缺乏遠大的目標和正確的思想。隨後,自暴自棄的態度竟然成為了他們的習慣。他們從此不再有計劃、不再有目標、不再有希望,如果你想勸服他們,要他們重新做人,實在是一件萬難的事。要對一個剛從學校跨人社會、熱血沸騰和雄心勃勃的青年人指出一條正確的道路,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但要想改變一個屢次失敗、意誌消沉和精神頹廢者的命運,似乎是難上加難。對這些人來說,仿佛所有的力量都已消失殆盡,所有的希望都已全部死亡,他們的身體看上去也如同行屍走肉一般,再也沒有重新振作的精神和力量了。

其實,世界上不少失敗者的一生都沒有大的過錯,但由於本身弱點太多,懦弱而無能,結果做事情容易半途而廢,一遇挫折便不求上進。沒有堅強的意誌,沒有持久的忍耐力,更沒有敢做敢為的決斷力,使他們陷於失敗的境地。這些可憐的人啊!其實,如果他們能徹底反省,再尋得一個切實的目標,立下決心,並能持之以恒,他們的前途仍是大有希望的。

(3)壞習慣

良好的氣質、儒雅的風度會對年輕人的未來產生非常有利的影響。一個有良好風度的青年人,誰不願意與他往來呢?而一個脾氣古怪、態度惡劣的青年人,誰又會願意與他交往呢?我們生活在世界上,所向往的是快樂和舒適,而不是冷酷與煩惱。

所以,一個有怪習氣的人就是本領再大,也不會有多少發展的空間。一個學識淵博、才華過人的人常常感到奇怪:為什麽自己爭取不到好的位置?其實他們不明白,自己的態度才是成功道路上的最大阻力。

沒有一個店主會喜歡那些行為粗野或無精打采的員工,他們喜歡的是生氣勃勃、做事敏捷和令人愉悅的人。而那些浮躁不安、吹毛求疵、為人刻薄和惹是生非的人永遠無法成為受歡迎的人物。

一些不易引起人們注意的瑣碎小事,往往比一些人人都關注的大事,更易影響業務的拓展和事業的發展。對事業成功危害最大的莫過於不謙虛。缺乏謙恭的品質和為人狂妄自大的人不但在經營上易於失敗,而且還將因為這些不良的習性而失去生活上的樂趣。每一個人都應該改掉足以妨害事業成功的種種不良習慣,比如舉止慌亂、煩躁不安、行走無力和言語尖刻等等,因為這些小習慣都會成為造成失敗的原因。

你最好能把所有對創富不利的小習慣記錄下來,然後對照自己看犯了哪些錯誤,並研究出怎樣來改變這些習慣。如能這樣做,你將來一定能取得奇跡般的收獲。很多人在無意中養成了不肯謙恭、自高自大的習慣,結果阻礙了他們的成功。所以,凡是渴望成功的人,都應該對自己平時的習慣做深刻的檢查,把那些會妨害成功的劣習一一列舉出來。如果你真的發現自己確有某些不良的做法,就要勇於承認,不要用借口來搪塞過去,而要將這些不良習慣逐一改正過來。若能持之以恒,必然會有大的收獲。

3.加油時別踩刹車

你的思想中不能有矛盾的價值觀。比如說你想擁有金錢,但你同時又認為“金錢是罪惡的”,因為我們從小經常在社會中接受到這種教育。這樣你的思想就做了兩個矛盾的選擇,當你擁有這種矛盾的價值觀時,你的思想就無法引導你去做出正確的行動去追求你所要的東西。這就如你開車時同時踩上油門和刹車,加油是你的意識下的指令,目的是為了前進,而無意識的刹車卻讓車沒法前進。你想擁有金錢的想法就是在為你追求財富的車子加油,它屬於你的意識層麵;而“金錢是罪惡的”這種想法卻是給你追求財富的車子刹車,這屬於根植於你深層意識層麵的價值觀。有人認為潛意識力量的影響力是意識力量的3萬倍以上,所以你的車子非但開不動,還會熄火甚至零件壞掉;也就是說你非但賺不到錢,相反每天還會很痛苦,甚至身體及精神鬧出毛病來。

所以說你必須要有正確的金錢觀念。這就如鬆下幸之助所說的“貧窮是罪惡的根源",這種思想注定他肯定很富有,因為他不想自己是罪惡的根源。事實上金錢本身是中性的一種媒介物,並非是罪惡的,隻有貪婪地、不擇手段地追求金錢財富後縱欲才是真正的罪惡。相反,貧窮卻可能更多地催生無數的罪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