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聰明常被聰明誤

所謂“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就是一些聰明人在吃了大虧、做了後悔事時的口頭禪。糊塗和聰明是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聰明人倚仗自己的聰明,處處試圖搶占先機,生怕自己吃了虧、落了後。為此搞得自己像個鬥雞一樣,以維護自己的利益。而糊塗人卻懂得收斂鋒芒,遮掩了智慧,麻痹對手,隻在關鍵時候出手。

先哲老子就極為推崇“糊塗”。他自稱“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作為老子哲學核心範疇的“道”,更是那種“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的似糊塗又非糊塗、似聰明又非聰明的境界。

明代大政治家呂坤以他豐富的閱曆和對曆史人生的深刻洞察,寫出了《吟呻語》這一千古處世奇書。書中說了一段十分精辟的話:“精明也要十分,隻須藏在渾厚裏使用。古今得禍,精明者十居其九,未有渾厚而得禍者。今人之唯恐精明不至,乃所以為愚也。”

呂坤的意思是說,人的腦子好比是一筆財富,關鍵在於使用。財富可以使人過得很好,也可以使人毀掉。凡事總有兩麵,好的和壞的,有利的和不利的。真正聰明人的聰明總是深藏不露,不到刀刃上、不到火候時不會輕易使用。做人一定要貌似愚鈍,讓人家不眼紅你。一味表露自己的聰明,其實是笨蛋。因為那往往是招災惹禍的根源。無論是從政,是經商,是做學問,還是治家務農,都不能耍小聰明,給人以太精明的形象。

小聰明從來就不能稱之為智,充其量隻是一些小道末技而已。小道末技可以讓人逞一時之能,但最終會禍及自身。《紅樓夢》中的王熙鳳,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也就是說聰明反被聰明誤。

有點小聰明的人往往工於心計,善於撥弄自己的小算盤,卻不願推己及人為別人著想。事實上,人與人之間的利益存在著不少交集,交集的部分屬於你也可以屬於他,你若全部算計著給了自己,誰會那麽寬宏大量?這種情況之下,比你更聰明的人一定會反過來算計你,令你“算來算去算自己”。和你同等聰明的人也不甘示弱,和你鬥法,鹿死誰手暫時不談,但會把你累得夠戧。而不如你聰明的人,他們中了你的算計,但人家也不傻,惹不起你還躲不起你?勞心勞力,遍體鱗傷,眾叛親離——這種下場和你所得到的利益相比,孰重孰輕,不言自明。

其次,耍小聰明的人通常也是一個斤斤計較的人,總是鑽進一事一物的糾纏之中,看重“小利”而忽視“大利”,斤斤計較卻不知輕重,機關算盡而本末倒置。為了眼前的一塊錢,錯失將來的100塊錢,這難道不是最愚蠢的嗎?

再者,玩小聰明的人會過得很累。他們總是處處擔心、事事設防、時時警惕、小心翼翼的過日子。別人很隨意說的一句話,幹的一件事,也許沒有什麽目的,但有點小聰明的人就會敏感地“察覺”出什麽。等到晚上回到家裏,躺在**也要細細琢磨,生怕別人有什麽謀劃會使自己吃虧。這樣,他在處理人際關係上就顯得不誠實,不大方,甚至很造作。因此,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聰明人,性情都不開朗,心理都相當虛假,神經都相當過敏。

佛不露像,智者不言。古往今來,那些有大智慧的人給人感覺往往是有點木訥與糊塗。絕大部分時間裏唯唯諾諾、迷迷糊糊。他們盡量不顯露自己的聰明,做人低調,從來不向人誇耀自己抬高自己。他們寵辱不驚,遇亂不躁,看透而不說透,知根卻不亮底。他們把明白的燈火點亮在心中,卻用糊塗的燈籠罩著,然後風雨無阻、悠然前行……

其實糊塗者哪裏是真的糊塗,他們隻是因為看清了、看透了,明白與清醒到了極致,在俗人的眼裏才成了糊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