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隻在取舍之間

先哲雲: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意思是你想要得到,必須舍得付出。你仔細想想,你現在的哪一項擁有,不是伴隨著舍棄而來的?

一個人如果想得到更大的功名,你必須舍得安逸和享受;如果想得到更多的金錢,就必須舍得付出艱辛和疲勞;想得到婚姻的美滿,就必須舍得自己遷就和忍讓……什麽都有成本,無非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失去了為此所必須付出的。這便是“舍”與“得”的辯證關係。

人生在世,隨著年歲漸長,背上的包袱越發沉重。權勢、地位、金錢……重負已經壓彎了我們的腰,我們卻舍不得丟下任何。不可否認,作為一個凡夫俗子,我們有著很多的欲望。這沒什麽不好,欲望本來就是人的本性,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一種原動力。但是,欲望又是一頭難以駕馭的猛獸,它常常使我們對人生的舍與得難以把握,不是不及,便是過之,於是便產生了太多的悲劇。因此,我們隻要真正把握了舍與得的機理和尺度,便等於把握了人生的鑰匙、成功的門環。要知道,百年的人生,也不過就是一舍一得的重複。

舍得,便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舍得還是一種時空的轉換,精神和物質的交流,人情和禮節的傳達,是物質世界的“流通”。懂得了“舍”與“得”之間的關係,再麵對“舍”時,我們糊塗了,不會再那麽患得患失。因為“舍”是“得”的前提。舍得可以體現在金錢上、名利上,也可以體現在情感上、友誼上,以及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待人接物的小事上。其“舍得”之智慧,與儒家所說的“禮尚往來”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它比禮尚往來卻又高了一個層次,作為“舍”的一方,有時在其“舍”之初可能不希求回報的,而“得”是其施舍之後的自然合理的反饋,卻未必是施舍者之所企盼的。譬如,父母對子女的哺乳和撫養之感情;老師對學生的傳道授業解惑之辛勞。

想要得到太多,終將失去。要想活出精彩,就要懂得輕裝上陣,就要懂得舍棄。舍棄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境界,懂得舍棄的人往往會有大收獲。“舍得是一種大智慧,是東方禪意中的超然狀態與處世之道。成功永遠是屬於少數人的舍得之後的犒賞。大舍大得,透射出智者豁達的氣度。古往今來,得大成而永載史冊者莫不深諳此道”。

佛家總喜歡說“舍得”。是的,有“舍”才有“得”。一隻壁虎遇上了危險,會毅然舍去尾巴以換取生命。連壁虎都懂得“舍得”,人為什麽那麽執著,那麽放不下、舍不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