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有些瑕疵不需要“看清”

在三十歲前,我的煩惱很多,這些煩惱大部分是源於“看”——看到同事對上級的諂媚,看到妻子的對家務的敷衍,看到朋友在背後耍小聰明……我看見了,看清了,心理上自然有了抵觸與憤怒,行為上也很難抑製住對那些“不良”行為的討伐。可以想象,我的所作所為令自己與同事、妻子、朋友之間的關係經常處於緊張狀態。

當我陷入人際關係不和諧的泥潭時,我開始努力控製自己對“不良”行為的討伐,試圖以此營造與外界和諧的美好氛圍。但這樣做的結果隻有兩個。其一,為了維持表麵的和諧,我陷入壓抑與克製自己內心真實想法之苦悶中,明明自己看不慣,還要假裝自己看得慣,不是委屈自己麽?其二,當壓抑與克製到難以克製時,會突然猛烈爆發,結果鬧出更大的不快。

那時候,總喜歡把導致錯誤的責任歸咎於他人,很少想自己哪裏做得不對。有一次看到一句話:如果你發現你身邊的一切都是錯的,那麽錯的一定是你自己。想想這句話,還真是有道理。於是便向一位和藹的長者討教為人處世的技巧。長者聽完我的傾訴後,說:“年輕人啊,你的苦惱來自於你的視力太好了。”

我不解。

長者哈哈地笑著繼續說:“你看,我現在是老花眼,看不清同事對上級的諂笑,看不清老婆子打掃的瑕疵,也看不清朋友的小聰明,所以也就眼不見心不煩。”

原來,年長的人要比年輕人更平和淡定,是源於歲月洗禮下的“看不清”。而這種“看不清”,表象是視力的糊塗,實質是內心的明白——明白這個世界上永遠都存在不盡人意的地方,明白過細的較真隻會令自己徒增煩惱。而內心一旦明白,其外在表現就糊塗了,接下來與外界也就和諧了。

古人雲:甘瓜苦蒂,物不全美。又雲: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俄國哲學家、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有一句名言:“既然太陽上也有黑子,人世間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沒有缺陷。”即使是太陽下也有陰暗的角落,人身邊的世界不可能總是那麽幹淨亮堂?夢中的情人也許會很完美,現實中的愛人卻多少有些缺陷或者缺點;廣告中的商品也許會很完美,真正用起來卻往往不盡人意。四大美女夠完美了吧,但據有關史料表明:有“沉魚”之美的西施耳朵比較小,有“落雁”之姿的王昭君的腳背肥厚了些,有“閉月”之顏的貂嬋有點體味,有“羞花”之容的楊玉環略胖了些……你要是看得太清楚了,豈不是一件大煞風景的蠢事?

在《紅樓夢》中,賈雨村進入智通寺時,在門前看到一副破舊對聯: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這無疑是一句睿智的醒世良言,想必寺裏住著的是一個“翻過筋鬥來的”明白人,可當賈雨村進寺門後,他看到的不是一個容貌端詳、白須飄飄、言語睿智的高僧,而是一個“既聾且昏,齒落舌鈍,所答非所問”的煮飯老僧。這個老僧看上去是個明顯的糊塗之人。這時候,還真不知道哪個是明白者,哪個是糊塗人。

其實,世道之中,誰又能分得清哪個是明白,哪個是糊塗?

霧裏看花最美麗。事事要看得清清楚楚是一件痛苦的事,它就像是毒害我們心靈的毒藥。因為這個世界本來是以缺陷的形式呈現給我們的,過去不是、現在不是、將來也不是。我們如果事事清楚明白,那無異於自討苦吃。

台灣著名女作家羅蘭認為:當一個人碰到感情和理智交戰的時候,常會發現越是清醒,就越是痛苦。因此,有時候對於一些人和事“真是不如幹脆糊塗一點好”。人生在世,數十寒暑,不過彈指一揮間,所有生命都無一例外,既短暫又寶貴,卻仍有許許多多的人,活得無聊,活得煩惱。

我們的先哲認為混沌就是世界的本源,鴻蒙之初無所謂天與地,亦無所謂真假。現代科學也認為,最初的地球上沒有空氣與生命,最原始的生命體在雷電中產生,在海洋中生存發展,爾後才進化成現在這樣的大千世界。可見,天道人事,從終極意義而言,無不歸於混沌,歸於糊塗。

心中太明白了,就犯糊塗了.再糊塗一些就明白了,再明白一些,又真糊塗了。真糊塗了,那才是大智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