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眼裏的兒子

俗話說:兒子是自己的好。三位母親自豪地談起他們的孩子。第一位說:“我之所以相信我家小明能成為一位工程師,是因為不管我給他買什麽玩具,他都把它們拆得七零八散。”

第二位說:“我為我兒子感到驕傲。他將來一定會成為一位出色的律師,因為他總愛和別人吵架。”

第三位說:“我兒子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名醫生,這是毫無疑問的。因為他現在體弱多病,俗話說‘久病成醫’嘛。”

看到這裏,我們忍不住笑了。是什麽原因產生了幽默呢?很明顯,是從這三位母親的回答和解釋中來的,如果說孩子愛玩槍會當將軍,會壘各式積木能當工程師,那麽這就沒有多少幽默而言。因為,這樣的解釋是從我們日常的邏輯中可以自然得來,但是這樣符合常理的解釋卻不能讓人發笑。而第三位母親卻從常理中跳出來,給了一個似乎相同,卻是風馬牛不相及的解釋,結果和原因之間沒有必然的聯係,卻反差極大,在這種不合情理、出人意料的因果關係和邏輯矛盾中,自然而然會使人忍俊不禁了。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一本正經地從事實出發,從常理、科學出發,從嚴密的邏輯入手,那是無法找到幽默的。但是換一個角度,從輕鬆調侃的角度,從語言的豐富多彩,從隨意成趣的方麵入手,就會發現生活中到處都是幽默了。所謂任意歪解,就是有意或無意地對語意作歪曲解釋的修辭方法。說到這裏,並不是胡言亂語,也不是語意習慣的多義引申,而是另立新意來解釋,從而達到諧趣橫生,引人深思。在這種違反常理的邏輯和矛盾中,製造歡快的氣氛,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