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東西就在你家裏

美國《幸福》雜誌曾在征答欄中刊登過這麽一個題目:假如讓你重新選擇職業,你將做什麽?一位軍界要人回答,去鄉間開一個雜貨鋪;一位女部長的回答,到哥斯達黎加的海濱經營一家小旅館;一位市長的願望是改行當記者;一位勞動部長是想做一家飲料公司的經理。兩位商人的回答最離奇,一位想變成女人,一位想成為一條狗。更有甚者,想退出人的世界,化成植物。其間也有一般百姓的回答,想做總統的,想做外交官的,想做麵包師的,應有盡有。但是,很少有人想做現在的自己。

人有時非常矛盾,本來活得好好的,各方麵的環境都不錯,然而當事者卻常常心存厭倦。對人類這種因生命的平淡和缺少**而苦惱的心態,有時是不能用不知足來解釋的。

有人曾對住在森林公園裏的一對夫妻羨慕不已,因為公園裏有清新的空氣,有大片的杉樹、竹林,有幽靜的林間小道,有鳥語和花香。然而,當這對夫婦知道有人羨慕他們的住所時,卻深感詫異,他們認為這兒沒有多少值得觀光和留戀的景致,遠不如城市豐富有趣。

這說明了一個道理: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這對夫婦對這兒太熟悉了,花草樹木,清風明月,在他們漫長的日子裏,已經不再有風景的含義,而是成為習以為常的東西。《幸福》雜誌上的那些部長、商人以及平民百姓,之所以不願做現在的自己,與住在森林公園裏的那對夫婦一樣,是對長期擁有的那片風景已經習以為常,風景已不再成為風景了。

在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貧窮,不是厄運,而是精神和心境處在一種無知無覺的疲倦狀態。感動過你的一切不能再感動你,吸引過你的一切不能再吸引你,甚至激怒過你的一切也不能再激怒你。這時,人就需要找尋另一片風景。

工作和生活中,我們追求知識,掙脫舊我,純潔精神,淨化靈魂,升華自己。其實,深究其根源,也是因為熟悉的地方已沒有風景了。

有一個青年得了一種怪病:他不快樂,終日悶悶不樂。一天,他去拜見一位智者以討求良方。智者說,隻有世界上你認為最好的東西才能使你快樂。這個人看了看身邊,他沒有發現自己認為世界上最好的東西,於是他決定去尋找世界上最好的東西。

他收拾行裝辭別妻兒老小,踏上漫漫旅途。

一天,他遇見了一位政客,他問:“先生,您知道世界上最好的東西是什麽嗎?”政客官腔十足地說:“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嗎,是至高無上的權力。”他想了想,覺得權力對自己並沒有多大的**力,於是他又去尋找。

第二天,他遇到了一個乞丐,他問:“你知道世界上最好的東西是什麽嗎?”乞丐眯著眼睛懶洋洋地說:“最好的東西?就是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呀。”他想了想,自己對食物並沒有太多的渴望,所以也不認為那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

第三天,他遇見了一位女人,他問:“你知道世界上最好的東西是什麽嗎?”女人興高采烈地脫口而出:“當然是高檔而漂亮的時裝了!”他覺得自己對時裝也不感興趣。

第四天,他遇見了一位重病的人,他問:“你知道世界上最好的東西是什麽嗎?”病人懨懨地說:“那還用問嗎?是健康的身體。”這個人想,健康怎麽會是最好的東西呢?我每天都擁有,但是我不認為它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

第五天,他遇見了一個在陽光下玩耍的兒童,他問:“你知道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是什麽嗎?”兒童天真地回答說:“是好多好多的玩具啊。”這個人搖了搖頭,繼續去尋找世界上最好的東西。

接著,他又先後遇到了一個老婦人、一個商人、一個囚犯、一個母親和一個年輕的小夥子。

老婦人說:“年輕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

商人說:“利潤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

囚犯說:“自由自在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

母親說:“我的寶貝孩子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

年輕的小夥子說:“我愛過一個姑娘,她臉上燦爛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

沒有一個回答令他滿意。

他繼續走啊走啊,他穿過川流不息、熙熙攘攘的人群,帶著五花八門的答案又回到了智者那裏。

智者見他回來了,似乎知道了他的遭遇和失望。於是捋著花白的胡子說:“先不要去追究你的問題,因為永遠不會有一個確切的而且惟一的答案。你現在考慮這樣一個問題——把你現在最喜歡的東西和情景找出來,告訴我。”

這個人經過長途跋涉,已是饑寒交迫、蓬頭垢麵。他想了一會兒,對智者說:“我出門很多天了,我想念我親愛的妻子和可愛的孩子,想念一家人冬夜裏圍著火爐談笑聊天的情景……”說到這裏,他不由得感歎,“那就是我現在最喜歡的啊!”

智者拍了拍他的肩膀,說:“回去吧,你最好的東西就在你的家裏,他們可以使你快樂起來。”

這個人不甘心,疑惑地問:“可我就是從那裏走出來的啊!”

智者笑了,說:“你出來之前,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麽東西;你出來之後——比如現在,你已經知道了自己喜歡什麽樣的東西了。”

是啊,在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就是我們最喜歡的東西。不管是你擁有的,還是未曾擁有的,不管它是繁雜的,還是簡單的,也不管它多麽便宜,多麽金貴,多麽實在,多麽虛無。隻要是你最喜歡的,那就是世界上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