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結交勢利朋友

友誼,是一個充滿著人情味的閃光字眼,真正的友誼會使錢在它麵前暗淡,它是沒有一點銅臭味的。因為,友誼總是比錢財高尚。而所謂的貪財者,卻把錢財看得比友誼更重!他們不懂得“友誼”的真正含義,他們之所以要交朋友,也是為了錢財。

有這樣一個故事:兩人進山尋寶,滿載而歸。過河時河水猛漲,其中一人見勢不妙,把身上帶的一袋金子扔在河中,自己逃命而歸;另一人則怕水衝走金子,把口袋緊緊抱在懷裏,結果行動不便,被洪水衝走了。

從此例我們可以發現,貪財者視財如命,為了得到錢財不惜丟掉生命,命都不珍惜的人,很難說會珍惜友誼和朋友。一旦朋友成為他獲得錢財的障礙,或者說朋友可以用來換錢財,這種錢財的奴隸會對朋友不顧一切的,即使是交往多年的朋友也不例外!

所以我們一旦碰到貪財者,最好繞道而行,設法讓自己不去靠近他,也不要讓他靠近你。這一點在交朋友時千萬記住。

不義之徒把友誼看得非常淡,他對朋友總是懷著功利的眼光去打量。一旦發現朋友有利可圖,就立即把友誼、朋友等字眼拋向一邊置之不理,想盡一切辦法去獲取“利”,這種人愛用花言巧語誘騙人。與不義之徒交朋友,多半不但會讓你吃大虧,而且又得不到真正的朋友。

一位工人,工作15年,積攢了三千餘元。事有不幸,他患了慢性腎炎,又是單身,沒人照顧,整日處於孤獨中,此時,有個人經常走上前來,同他聊天,兩個人交上了朋友。一日,病人聽說他能買到摩托車,就拿出2500元托他買一輛。不久,病人的腎炎突然惡化,很危險,而那人卻不露麵,做著私吞錢財的美夢。不料,病人經搶救脫險,出院後催他還錢,他裝聾作啞,矢口否認曾經拿過人家2500元,結果被人告上法庭。

諸葛亮於《論文》中說:“勢利之交,難以久遠。”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勢利眼”者兩眼隻向權勢、利益看,並以權勢、利益作為自己的交友準則。他們最善於也最喜歡趨炎附勢。不管你發跡也好,還是你有權勢也好,總之隻要在你身上他們感到有利可圖,有勢可攀,他們就趕緊跑到你身邊圓著你團團轉,討好你,與你交朋友。一旦罩在你身上的權勢的光環消失了,他們便不勸自退,轉向別的有勢利的人了。

看來與“勢利眼”者交朋友確實是有害無益。春秋末年,晉國的中行文子逃亡,從一個縣城經過。隨從說:“這個地方有個鄉官,是您的老相識、老朋友,為什麽不在這兒歇歇腳,等等後麵的車子?”文子說:“我曾經喜好音樂,這個人就送給我鳴琴,又聽說我喜歡玉佩,他就贈給我玉環。他這是助長我的過錯,以討好我,現在恐怕他要把我出賣去討好別人了。”於是很快離開了這個縣城。果然這個鄉官扣留了文子後麵的兩輛車,獻給了自己的國君。

勢利的人最難成為同舟共濟的依靠,與他們交朋友,尤其與他們一起共事時,他會讓你感覺很難捉摸,沒有任何規律可依。本來你們共同製定好了計劃,決定在哪些時間完成哪些事情,而由於他的“漂移性”,使計劃十有八九不能實現。“漂移性”過強的人像一股亂刮的風,一會兒刮到你身邊,一會兒又刮到別處,與這種人,怎能深交呢?

漂移性大的人有這樣的特點:他今天來找你,急切地與你合夥做買賣,明天又去找別人,把你丟在一邊;今天說某某領導作風正派,明天又指責他營私舞弊;今天跟你斬釘截鐵地說不在這兒幹了,要你跟他一塊兒走,可等你遞交請調報告後,他又向領導表示一定要在這兒安心工作。他做這些事情不是想欺騙你,而是觀點和行為經常變化,“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我們在廣交朋友時一定要知道選擇,尤其是想交到真正的朋友時,更應該將圈子縮小一些,魯迅講過:“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們不要無所選擇地將人人都要交成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