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愛情神話中走出來

愛情神話是指女人終其一生都會有人來疼愛的那種迷思。事實上,這本來就是神話,但卻根深蒂固地深植在女人——特別是少女的心中。很多女人無法認清它的本質——一則過期的童話故事,卻讓人相信:隻要女人做好自己的本分,就會有幸福的未來。但追根究底,愛情神話的基礎其實是建立在傳統的婚姻交易上。如果一個女人能夠安分持家、生養孩子、行為得宜,她就可能得到幸福。

愛情神話讓女人擔心遭到遺棄,但同時又暗地裏希望有人救她,美國著名社會學家柯琳·道林在她的專著《最大限度》中指出,就本質來說,愛情神話是指“為了找人保護,而用傳統女性的順序角色作為交換條件”。這是一種迷思,意思是:隻要一個女人行為“合宜”,隻為他人著想,放棄原有的夢想和目標,她就能受到保護,不必親自進入殘酷的現實世界裏謀生。

林玲在大學畢業工作兩年後,就在珠海嫁給了當地一個企業家的兒子,而且也辭了工作。其實,她可以不辭掉機關的工作,這樣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家庭都有好處。平時,林玲總是拒絕同學們去她家探訪,據說是她婆婆不願意別人去走動。與以前相比,林玲的性格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有一年珠海的大學同學聚會,在她身上已經完全見不到書卷氣。同學說的話她因為與社會脫節,根本插不進話。她說的又無非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同學根本提不起興趣。沒辦法,林玲隻得一個勁兒地夾菜吃。

一朵大學班花,最終淪落為一個黃臉婆。試想想,當她與社會完全脫節,與丈夫再沒有共同語言的時候,丈夫還能長期地這樣容忍她嗎?再說,沒有工作沒有收入,即使自己一心一意想當一個好母親也很難。就拿林玲來說吧,萬一哪天她被遺棄了,又有什麽資本與丈夫爭奪女人的撫養權呢?就算爭到了,又靠什麽去撫養、教育好孩子呢?

愛情神話最糟糕的一點是:很多女人不再主動規劃自己的未來。她們等了又等,一心盼望可以靠某件事的發生來保障自己的幸福,她們唯一害怕的就是:什麽事都沒發生。這也難怪“做得好不如嫁得好”之類的聲音甚囂塵上。女人們未能掌握自己的未來,這可能是因為她們對愛情神話的執迷不悟造成的結果。

我們不是生來就如此,小時候,我們也有夢想,也有欲望,也有未來的計劃。隻要問問任何一個8歲的小女孩,長大後想做什麽?她都會給你一個答案。“我想成為芭蕾舞女星。”“我想當老師。”“我想做海洋生物學家。”“我想當醫生。”可是當她們進入青春期時,這些活潑、早熟的女生卻遇上了別的事。她們的身體開始發育,注意力逐漸轉移到成年時的樣子,這時候愛情神話也開始發揮效應。她們的自信心在課堂上遭到打擊,總是猶豫不決。相形之下,男孩們反而爭相吸引老師的注意,發言很是踴躍。除此之外,十幾歲女孩最看重的就是自己的性征和魅力,於是未來的大門慢慢關上,取而代之的是整天夢想漂亮的婚紗和自己的真命天子。

對於那些一再耽擱的大齡單身女性來說,愛情神話尤其像一把雙刃劍。不少未婚的大齡女性好像總在等待什麽似的。因為她們多少相信,而且幾乎是下意識地相信,這一生絕不會孤獨以終——至少大家都這麽告訴她們,所以她們願意等待。這種“等待”扼殺了她們的事業規劃,她們從來不注重事業這回事,也沒想過自己的賺錢能力和自己的淨價值。隻因她們堅持那個觀點:錢的事不該由她們來決定。

從愛情童話中走出來吧。無論你有沒有結婚,你都需要自立。因為一個自立而又自信的女人身上所散發出的魅力足以讓你在異性的世界裏獲得注視,在同情的世界裏,你也會因此而得到尊重。如果想要理財,自立就是你必須邁出的一步。

從獨自走向社會開始,到有了家,自立的女人不會把終生的幸福完全交到丈夫手中(盡管老公向你求婚時,他對你說:我會給你一輩子幸福的)。誰知道結了婚以後,他是否有那麽多精力打理你的幸福,更何況女人對幸福的要求,男人很難麵麵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