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忙也要記得給家人點時間

一位媽媽下班回到家很晚了,很累並有點煩,她發現5歲的兒子靠在門旁等她。

“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

“什麽問題?”

“媽媽,你l小時可以賺多少錢?”

“這與你無關,你為什麽問這個問題?”媽媽生氣地說。

“我隻是想知道,請告訴我,你1小時賺多少錢?”小孩哀求。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話,我1小時賺20元。”

“喔,媽媽,我現在有20元了,我可以向你買一個小時的時間嗎?明天請早一點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這個故事讓人動容:時間可以換取金錢,也可以換取家庭的親情和快樂。給家庭擠出些時間吧,因為有些東西是拿錢買不到的。

在我們這個世界,許多人都認為,家是一間房子或一個庭院。然而,一旦你或你的親人從那裏搬走,一旦那裏失去了溫馨和親情,你還認為那兒是家嗎?對名人來說,那兒也許已是故居;對一般的百姓來講,隻能說曾在那兒住過,那兒已不再是家了。

家是什麽?1983年發生在盧旺達的一個真實的故事,也許能給家做一個貼切的注解。

盧旺達內戰期間,有一個叫熱拉爾的人,37歲。他一家有40口人,父親、兄弟、姐妹、妻兒幾乎全部離散喪生。最後,絕望的熱拉爾打聽到5歲的小女兒還活著,他輾轉數地,冒著生命危險找到了自己的親生骨肉,在悲喜交集中,他將女兒緊緊摟在懷裏,第一句話就是:“我又有家了。”

在這個世界上,家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它有時在竹籬茅舍,有時在高屋華堂,有時也在無家可歸的人群中。沒有親情的人和被愛遺忘的人,才是真正沒有家的人。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見有人說,“等我有錢了,一定要讓我爸我媽過好日子,讓他們去旅遊,讓他們……”但是,又有幾個人知道這樣一句古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呢?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曆:父母為了把我們養大成人,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千方百計地保證我們的開支。鬥轉星移,當年的孩子步人工作崗位了,他要結婚,要買房,要給孩子攢學費……在這樣那樣的忙碌中,他忽視了遠在老家的雙親。也許,他還在想:等我再有些錢,就請他們上大飯店好好吃一頓,讓他們出去旅遊……然而在你去攢這些錢的過程中,忽然有一天,你發現這些錢已無法再花費出去丁……這種痛永遠無法彌補;這種傷永遠無法愈合。

錢沒有掙夠的時候,但人的生命卻有盡頭。請在給予家人愛時,不要再給自己尋找等候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