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自知之明

在雅典達爾菲阿波羅神廟門廊的一塊石板上,刻著這樣一句話:“認識你自己。”此言平實而充滿哲理,耐人尋味。

要認識自己,並非易事,正如著名科學家嚴濟慈先生所說:“認識自己、認識社會都不容易,但最困難的是認識人類本身,尤其是認識自己。”現實生活中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自我膨脹或自輕自賤者大有人在,實際上這些人都沒有正確認識自我。

我們常說做人做事要有“自知之明”,然而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來難。要做到既不高估自己、又不低看自己,實在有相當的難度。

在伊索寓言裏,有一則關於青蛙的故事:一隻小青蛙外出時,看見一頭牛。回家後,小青蛙告訴媽媽,它看見一隻"哞哞"叫的動物,那隻動物肚子很大。

青蛙媽媽吸了一口氣,問小青蛙:“它有這麽大嗎?”小青蛙搖了搖頭。青蛙媽媽再次使勁地把肚皮鼓起,問小青蛙:“現在呢?”

“還小得多呢。”小青蛙說。

青蛙媽媽不服氣,又猛吸了一口氣,把肚皮撐著像個皮球:“難道比我現在還……”青蛙媽媽的話沒說完,氣就從她的肚皮上泄出來了——它的肚皮撐爆了。

寓言中這隻不知自己有多大的青蛙媽媽,因為自己的無知而失去了生命。而在另外一個寓言中,一隻鷹卻因為認識到了自我而展翅翱翔。

有一隻小鷹從小就在雞群裏長大,它一直以為自己不能飛翔。一次,它在河邊無意中看到水裏的倒影,發現自己和天空中的鷹一模一樣,於是它每天苦練飛翔,終於有一天,它飛離了雞群,翱翔於藍天白雲之間,俯視眾生。

大衛·布朗是美國最賺錢的電影製片商之一,但他曾三次被解雇。

在好萊塢,他曾一躍成為20世紀福克斯公司的第二號人物,直至他導演《克裏奧佩特拉》(埃及最後一個女王)一片。不料這部影片極不賣座,接著公司大裁員。於是,他第一次被解雇。

在紐約,他在新際美利堅文庫擔任編纂部副總裁,但因他在工作中與一個不學無術的門外漢發生衝突,他第二次遭受失業。

後來他又返回加利福尼亞,被重新任命為20世紀福克斯製片廠的高層職務。後來,因董事會不喜歡他提議所拍攝的幾部影片,他再一次被“炒魷魚”。

經過三次失敗,布朗開始認真思索他的工作作風,重新審視自己。他認為自己在做事時一向敢言,肯冒險,喜歡憑直覺處事,遇事有獨到見解,這些都是決策者所必需的素質,是老板的作風,但不是身為雇員該有的行為。他意識到自己不適合在大機構裏服務,於是他自立門戶,拍攝了許多影片。

事實證明,布朗是個天生的企業家,他在別人手下做行政管理人員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的潛力和特長無法得到發揮。他的成敗經曆告訴我們,要客觀、正確和全麵地認識自己,才能揚長避短,做出合乎實際的選擇。

一個人所從事的事業和在事業中所扮演的角色要和自己的個性、風格、興趣、能力及價值觀相吻合。如果不了解自己具有何種素質、屬於何種類型的人才,就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與選擇。不了解自己的人,不僅事業上沒有起色,而且還會不自覺地浪費自己寶貴的天賦。

美國曾有人把一些工科學生的個性、學習成績、智商與他們畢業5年後的收入做比較,結果表明,事業成功和個性的關聯居中,和智商的關聯最低,和學業成績的關聯最高。調查者以個性適合與否為標準,把工科畢業生分為適合和不適合兩種,調查結果顯示,個性適合的畢業生平均收入為3000美元,個性不合適的畢業生平均收入為2076美元。調查者又以智商的高低為標準,把畢業生分為A、B、C三類,調查結果發現,A類畢業生平均收入為2400美元,B類畢業生為2500美元,C類畢業生為2100美元。

調查表明,個人能否成功,個性是關鍵因素。智商高的人的個性如果不適合自己的工作,他的升遷機會甚至會少於智商比他低的人。

古人雲:“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長,必有所短,若截長補短,則天下無不用之人;責短舍長,則天下無不棄之士。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若用己所長,中人也會成事,若用己所短,高也會見絀。”

清代詩人顧嗣協在他的《雜興》詩中也對此有過比喻“駿馬能曆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就短,智者荏為謀,生材貴適用,慎勿多苛求。”每個人的才能是有限的,然而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長處,關鍵在於你是否能認清自己。

著名的科普作家阿西莫大,是美國波士頓大學生物化學教授,但他在分析自己的才能時認為:我絕不會成為一流的科學家,但是我可能成為一個一流的作家。因而他選擇了創作科普讀物。果然,據統計,40餘年間,他寫的書多達240部,而他在科學研究方麵的成就卻微不足道。當然,豐厚的版稅收入令他過上了優渥的生活。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在一次實驗課上弄傷了右手,教授為此而歎氣:“你為什麽不去學醫學、法律或語言學呢?”愛因斯坦回答:“我覺得自己在物理學方麵有一種特殊的愛好和才能。”以後他在物理學上取得的成就,證明了他對自己的認識是正確的。

美國物理學家肖克萊與巴丁、布拉頓一起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隻晶體管,並因此獲得諾貝爾獎。在晶體管研究方麵,他展現了極高的理論思維能力,晶體管工作原理的理論就是他提出的,晶體管問世以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肖克萊預見到了社會對晶體管的需求,1954年,他辭去了貝爾電話實驗室的職務,到加利福尼亞州創辦了一家肖克萊半導體研究所。開張之時,8位青年科學家追隨他,充當他的助手。這是一家商業性的企業,但是肖克萊不會做生意,對於企業如何賺錢、如何與對手競爭、如何與同事一起商量,他都很不在行。他的企業不像是商業性的實體,更像是個純學術機構。沒過幾年,助手們因意見分歧,一個個離他而去,企業入不敷出,漸漸難以支撐,最後被人收購。肖克萊苦心經營的這家企業,最後以失敗告終。

肖克萊有傑出的研究才能卻未必有出色的經營才能,科學研究和經營謀利並不是一回事,它們有著不同的特點。肖克萊缺乏這點自知之明,貿然從事自己不擅長的工作,舍己之長,用己之短,他的失敗在他離開科研機構、辦起商業實體之初,就已經潛伏下來了。

樹根千姿百態,藝術家要善於利用樹根的天然形狀,順勢雕刻成栩栩如生的各種形象。其實我們每個人也與樹根一樣千差萬別,十人十麵。隻有根據自己的特點,相應擇業才能順勢成事。希臘哲學家把認識自己看作生命的一個重要目的,隻有正確認識自己,才能知道什麽樣的事業可以使自己真正發揮潛能,從而得到最大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