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出手時就出手

下級人員要取得上級的賞識,首先是自己必須具備一定的實際才能,先有千裏馬而後有伯樂。不管如何殷勤表現,若非千裏馬,也不會被伯樂看中。但在具備了一定能力後,你就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你上級是個“伯樂”上,“表現你自己”就是下級人員最重要的事。你不能整天空守著自己的一腔抱負等待某位領導的“垂青”。要想懷才而遇,就必須適時、適當地表現自己。正所謂能幹不如會表現,“隻問耕耘,不問收獲”如今有些行不通了。越是“隻問耕耘”的人,就越是沒有出頭之日,因為隱沒在人群中,領導者們根本無暇看到他們。於是,做個沉默者,往往便隻有吃虧的份兒了。不少人的確才華出眾,踏實肯幹,但領導卻並不認為他們怎麽樣,原因就在於這些人不善於表現自己。

領導喜歡勤快、幹淨利索又“會來事”的下屬,作為年輕人,資曆淺,要想有所發展,必須從身邊的小事勤勤懇懇地做起,不能大事做不了,小事不願做。有時候小事更容易體現勤快,體現紮實,更易於表現自己。任何上級都希望下級能夠主動工作,積極地找事來做。作為上級領導,對某件任務下級是否有能力完成,心中並不肯定,欲叫你做,又怕你不能承當;上級手上有一項極為艱巨的任務,又不知道讓誰去完成更好;有時候,要完成某項工作,需要衝破規則,但上級礙於他的地位,又不能明說,這種工作不好向下交代。在這些時候,有能力的下級,要想有所作為,就應抓住這些能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大膽進取,主動請纓,同時明確你的權限,配合上級把工作做好。

1982年,英國與阿根廷為爭取馬爾維納斯群島爆發了一場戰爭,英國派出艦隊司令沃德伍德。在臨行前,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問他需要什麽時,他答道:“權力”,“希望戰時內閣不要幹涉我們的軍事行動”。撒切爾夫人回答:“我授予你除進攻阿根廷本土以外的全權。”結果在整個戰爭中,由於首相及內閣沒有幹涉沃德伍德的行動,所有的戰略計劃、作戰方案、進攻地點和時間都由沃德伍德一手製定,保證了突擊的絕對機密性和機動性。

同樣在戰場上,登陸指揮官穆爾臨行前也向沃德伍德要求“權力”,“希望你給予我調整行動的最大機動權。”得到同意後,英軍登陸發現阿軍已成驚弓之鳥,穆爾立即放棄了沃德伍德穩紮穩打的戰術,采用蛙跳戰術,直赴阿軍主力聚集地,使阿軍措手不及,隻好投降。

戰後,沃德伍德和穆爾的這種做法得到了廣泛的讚賞,他們的聲譽也因之大增。試想,如果英軍指揮官沒有勇氣要求“放權”,要求獨立承擔責任,那麽,事事請示匯報,行動猶豫不決,耽誤了戰機,最後導致失敗,則不僅撒切爾夫人會麵臨一片輿論壓力和指責,沃德伍德和穆爾的前程也會由此斷送。

所以,有機會你應主動請纓,不要怕向領導“要權”,隻要是為工作著想,從單位整體利益出發,領導是樂於“放權”給你,讓你有自由發揮的餘地,這時表現你的舞台已經搭好,你就可盡情地施展你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