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朋友與半個朋友

從前有一個仗義的人,廣交天下英雄豪傑。他臨終前對兒子講,別看我自小在江湖闖**,結交的人如過江之鯽,其實我這一生就交了一個半朋友。

兒子納悶不已。他的父親就貼在他的耳朵邊交代一番,然後對他說,你按我說的去見見我的這一個半朋友,朋友的含義你自然就會懂得。

兒子先去了他父親認定的“一個朋友”那裏,對他說:“我是某某的兒子,現在正被朝廷追殺,情急之下投身你處,希望予以搭救!”這人一聽,容不得思索,趕快叫來自己的兒子,喝令兒子速速將衣服換下,穿在了眼前這個並不相識的“朝廷要犯”身上,而自己兒子卻穿上了“朝廷要犯”的衣服。

兒子明白了:在你生死攸關時刻,那個能為你肝膽相照、甚至不惜割舍自己親生骨肉搭救你的人,可以稱作你的一個朋友。這就是“一個朋友”的選擇。

兒子又去了他父親說的“半個朋友”那裏。抱拳相乞把同樣的話敘說了一遍。這“半個朋友”聽了,對眼前這個求救的“朝廷要犯”說: “孩子,這等大事我可救不了你,我這裏給你足夠的盤纏,你遠走高飛快快逃命,我保證不會向官府告發……"

兒子明白:在你患難時刻,那個能夠明哲保身、不落井下石加害你的人,也可稱作你的半個朋友。這也是“半個朋友”的選擇。

現代人喜歡交際,廣交朋友。一般的人,見過幾次麵便可稱兄道弟,相互為友。當然,這種朋友比起那種“患難之交”、“刎頸之交”和“君子之交”來,其友情的含金量似乎要差得多。尤其在商業社會,很多人的友情是建立在共同利益之上的,一旦失去了某種利益,他們的友情也會隨之消失。在商場上,“朋友”間相互利用和陷害的例子並不少見,社交場合也是如此。因此,我們可以將自己的朋友分個等級,然後決定如何交往,這樣一則保護了自己,二則不會使友情受到傷害。

也許你會說,我交朋友都是一片誠心,不會利用朋友,也不會欺騙朋友,但你是如此,就能保證他人也和你一樣嗎?別人是否也對你一片誠心,還是有著某種目的?如果你早知某人心存惡意,不夠誠懇,那你還能對他推心置腹嗎?這樣豈不害了自己!

所以,在不得罪“朋友”的情況下,你可以將自己的朋友歸個類,在自己的心中把朋友分出不同的層次,這種層次由高到低應這樣分類:一是刎頸之交;二是推心置腹之交;三是生意往來之交;四是酒肉之交;五是泛泛之交。

分出這些等級之後,然後根據不同的等級決定自己和對方交往的密切程度以及感情的深度。這樣既可避免浪費自己的感情,也可保護自己免受傷害,甚至被人欺騙利用!

其實把朋友分成等級也並不容易,因為人們的主觀上都有好惡之感,有時會把他人的一片誠心當成一肚子壞水,也會把凶狠的狼看成友善的狗,甚至在旁人提醒時還不能發現自己的錯誤,非等到被“朋友”害了才大夢初醒。所以,要十分客觀地將朋友分等級是很難的,但麵對複雜的人性叢林,你非得勉強自己把朋友分等級不可。交友時有了這種心理準備,就會比較冷靜客觀,盡量減輕傷害!

有些人生性好友,性格耿直,而且感情豐富,要他們把朋友分出“等級”來,這確實比較困難,因為這種人往往在對方尚未把他當朋友時就早已投入感情,而且他覺得把朋友細分等級,自己會內心有愧。不過,任何事情都要經過學習與磨煉,慢慢培養這種習慣,等你到了一定年紀,生活的經曆比較豐富了,頭腦不再衝動,熱情自然冷卻,不用他人提醒,自然會把朋友分出等級了。

如果你確實很難將朋友分成等級,或者你覺得沒必要分得那麽清楚,那也可做個簡單劃分,如“可深交級”和“不可深交級”。對於可深交之友,你可以和他分享一切;對不可深交者,則應保持一定的距離。交往之中你可能還看不透一個人,但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人品,而人品會影響他的行事、判斷和價值觀,無論是交朋友,還是找合作夥伴或共事者,這都是一項重要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