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脈節點之六:老鄉

當今社會人口的流動性很大,許多人離開家鄉,到異地去求職謀生。身在陌生的環境裏,拓展人脈資源有一定的難度,那就不妨從老鄉關係人手,打開局麵。

“甜不甜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中國人對故鄉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愛屋及烏,愛故鄉,自然也愛那裏的人。於是,同鄉之間,也就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關係。如果都是背井離鄉、外出謀生者,則同鄉之間更是必然會互相照應的。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鄉情本身便帶有“親情”性質或“親情”意味,故謂之“鄉親”。

中國的老鄉關係是很特殊的,也是一種很重要的人際關係。既然是同鄉,那涉及某種實際利益的時候,則是“肥水不流外人田”,隻能讓“老鄉圈子”內的人“近水樓台先得月”。也就是說大多會按照“資源共享”的原則,給予適當的“照顧”。

如此看來,如何搞好老鄉關係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多幾個朋友,最重要的是可以獲得許多有用的東西,也許一輩子都會受益無窮。

既然同鄉觀念在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足以影響了一個人的發展前途,那麽我們在拓展人脈關係網時中就不可忽視它。

最起碼當你在有求於人時,可以提供一條“公關”的線索。對於同鄉關係,隻要不搞歪門邪道,沒有到“結黨營私”的程度,則完全是可以用的。

在外地的某一區域,能與眾多老鄉取得聯係的最佳方式當然是“同鄉會”。在同鄉會中站穩了腳跟,跟其他老鄉關係處得不錯,就等於交結了一個關係網絡,也許,有一天,你就會發現這個關係網絡的作用是多麽巨大,不容你有半點忽視。

齊某是個早年到廣州闖**的遊子,現在已在異鄉成家立業,家庭生活美滿。美中不足的是齊某的人脈關係網窄小——這是許多闖**異鄉的人常見的苦惱。恰在這時,同在這個城市的幾位老鄉,他們深感有必要成立一個同鄉會,定期聚會,加深感情,以後有什麽事大家可多加照應。

齊某一接到邀請,毫不猶豫地加入到其中並積極籌劃,聯絡老鄉,把這個同鄉會當成了自己的“家”,並成為“家”中領導之一。

經過兩年的時間,同鄉會已發展到了具有近300人的規模,齊某也等於多認識了近300人。這些老鄉,各行各業,貧窮富貴,兼容並存,用齊某自己的話來說: “我現在辦什麽事非常方便,隻需一個電話,或打聲招呼,我的老鄉都會為我幫忙,而我也會隨時幫老鄉的忙……”

在我國上下數千年的曆史上,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一個地區中出過一個顯赫人物,往往就會帶出一大幫。到了近代,這個現象似乎特別明顯。大批的同鄉做了官,形成一定的勢力圈之後,這個地方便會鄰裏和睦、社會安定、經濟發達,自然會被說成是“人傑地靈”。聰明的讀者,對這個有趣的現象,你能有所啟發與感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