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錦囊:如何減少爭論

懷著愛心吃菜,總比懷著怨恨吃牛肉好得多。

——《聖經》

寬恕、裝糊塗並不是主張絕對不要和別人爭論,在有的時候、有些場合,還應該為自己確信的真理和主張去和反對者爭論,辨別是非。這種爭論,有時還會發展到很激烈的程度,最終成為一場爭吵。

在一般交談的場合,卻要極力避免和別人爭論,因為交談的主要目的是促進彼此的了解,增進雙方的友誼,是一種社交性的活動,一旦爭論就很容易傷感情,和原來的目的背道而馳了。

然而,這也並不是說,要完全放棄自己的看法,別人說黑,你也跟著說黑;別人說白,你也跟著說白,這樣雖然可以避免爭論,但你已經變成一個沒有確定的主張和見解的應聲蟲,或者被人家看成不誠懇不老實的大滑頭,這也會妨礙正常交往的進行。

如果要做到既不必隨聲附和別人的意見,又避免和別人爭論,那如何做到兩全其美呢?

(1)盡量了解別人的觀點。在許多場合,爭論的發生多半由於大家隻看重自己這方麵的理由,而對別人的看法沒有好好地去研究、去了解。如果我們能夠從對方的立場去思考問題,嚐試著去了解對方的觀點,就會認識到為什麽他會這樣說、這樣想。這樣,一方麵使我們自己看事情的時候會比較全麵;另一方麵也可以看到對方的想法也自有道理。即使自己仍然不同意對方的看法,但也不至於完全抹殺對方的理由,那麽自己的態度也可以比較客觀一點,自己的主張就可以公允一點,發生爭論的可能性也會比較少。

同時,如果能把握住對方的觀點,並用它來說明自己的意見,那麽,對方就容易接受得多,而你對其觀點的批評也會中肯得多。而且,對方一旦知道你肯細心地體會他的誠意,對你的印象自然會比較好,對方也會嚐試著去了解你的看法。

(2)對方的言論,你所同意的部分,盡量先加以肯定,並且向對方明確地表示出來。一般人常犯的錯誤就是過分強調雙方觀點的差異,而忽視了可以相通之處。所以,我們常常看到雙方為了一個枝節上的小差別爭論得非常激烈,好像彼此的主張沒有絲毫相同之處,這實在是一件不智之舉,不但浪費許多精力與時間,而且使雙方的觀點更難溝通,更難得到一致的或相近的結論。

發生爭執時,應先強調雙方觀點相同或近似的地方,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去求同存異。我們的目的是在交談中使雙方的觀點更接近,雙方的了解更深刻。

即使你所同意的僅是對方言論中的一部分或一小部分,隻要你肯坦誠的指出,也會因此營造交談比較融洽的氣氛,而這種氣氛,是能夠幫助交談發展,增進雙方了解的。

(3)雙方發生意見分歧時,應盡量保持冷靜。通常,爭論多半是雙方共同引起的,你一言我一語,互相刺激、互相影響,結果就火氣越來越大,情感激動,頭腦也不清醒了。如果有一方能夠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平靜的情緒,那麽,就不至於爭吵起來。

但也有的時候,會遇見一些非常喜歡跟別人爭論的人,尤其是他們橫蠻的態度和無理的言詞常常使一個脾氣很好的人都會失去忍耐。在這種時候,仍然能夠不慌不忙、不急不躁、不氣不惱的耐心傾聽與講解,將會使你能夠跟那些最不容易合作的人,也可以好好地進行有益的交談。

(4)永遠準備承認自己的錯誤。堅持錯誤是容易引起爭論的原因之一。隻要有一方在發現自己的錯誤時,立即加以承認,那麽,任何爭論都容易解決,而大家在一起互相討論,也將是一樁非常愉快的事情。在交往中,我們不能對別人要求太高,但卻不妨以身作則,發現自己有錯誤的時候,就立刻坦然地加以承認。這種行為和風度,不但給予別人很好的印象,而且還會把談話與討論帶著向前跨進一大步,使雙方都在一種愉快的心情之中交換意見與研究問題。

(5)不要直接指出別人的錯誤。在討論問題的時候,如果不去把別人的錯誤指出來,很容易使交談變成一種虛偽做作的行為。意見的討論、思想的交流,都成為根本沒有必要的行為。

事實上,指出別人的錯誤也的確是一件困難的事,不但會打擊對方的自尊和自信,而且還會妨礙交談的進行,影響雙方的友情。

那麽,如何才能做到兩全之道呢?

重點是不必直接指出對方的錯誤,但卻要設法使對方發現自己的錯誤。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交談的時候,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時刻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平靜的情緒,許多人都有感情用事的時候。即使那些自己很願意跟別人心平氣和地討論問題的人,有時也不免受自己的情緒支配,在自己的思考與推論中,摻進一些激動情緒的成分。如果把這些成分直截了當地指出來,往往會使對方的思想一時轉不過來,或是情緒上受到影響,感到懊惱異常。或者引起他的惡意反攻,或者使他盡力維護自己的弱點,這都是對交談的進行十分不利的。

但如果在發現對方推論錯誤的時候,你就需要將交談的速度放慢,用一種商討的溫和的語調陳述自己的看法,使對方能夠自己發現你的推論更有道理。在這種情形下,也就比較容易改變對方的看法。

一個人有時候免不了會看錯事情、想錯事情,假使他們能夠自己發覺錯誤所在,他們就會自動地加以糾正。但是如果被人不客氣地當眾指出來,他們就要盡力去掩飾、盡力去否認,甚至盡力去爭執,因此為了避免使他們情緒激動,我們就不能直接批評他的錯誤,不要逼他當著眾人的麵失去自尊。有的人一看到別人犯了一點錯誤,就要把它死叮住不放,還加以宣揚,自鳴得意地讓對方為難,這是一種幼稚的衝動,是一種幸災樂禍的態度,不是一種對人友好,與人為善的做法。

(6)莫求一次製勝。我們要改變一個人的看法和主張,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所以我們不但不要急著去使別人接受我們的意見,反而更要爭取長期和別人互相交談的機會,讓我們從心平氣和的討論中,逐漸把正確的真理,傳播到朋友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