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先下手為強

俗話說: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秦末陳勝在大澤鄉揭竿而起後,會稽太守找到項梁說:“先則製人,後則為人所製。”也想起兵反秦。殊不知項梁找來項羽,一劍斬了會稽太守的頭,更先發一步,自己做了會稽太守,然後舉兵響應陳勝。

這是“先發製人”典故的出處,是最典型的先發製人。

漢明帝十六年,班超曾擔任假司馬隨竇固出擊匈奴,殺敵立功。後來又與郭恂一起出使西域的鄯善國。鄯善王開始對班超等人非常熱情,待若貴賓,後來幾天卻突然冷淡疏遠起來。同去的人都感到非常疑惑,不知是什麽原因。班超分析說“部善王一直在我們漢朝與匈奴之間搖擺不定,一會兒與漢朝友好,一會兒又與匈奴友好。我想,他對我們的態度變化一定與匈奴有關。會不會是匈奴的使者也來到部善國了呢?”

大家認為班超的分析有道理。於是,班超把接待他們的鄯善國侍者找了一個來,詐唬他說:

“匈奴的使者來了好幾天了,現在在哪兒呢?”

侍者不敢隱瞞,隻好照實說了匈奴使者的情況和他們的住處。班超於是把侍者捆了起來關在他們住的營帳裏,以免他泄露出去。

然後,班超把他帶領的三十六個人全部找到一起來喝酒。正喝到興頭上,班超突然站起來說:

“我們一起來到這邊遠的地方,原來是想為國立功而求得富貴。想不到,匈奴使者也來到了這裏,現在大家都感覺到了,鄯善王的態度已明顯地親匈奴而冷淡我們。如果他把我們出賣給匈奴人,那我們恐怕就會死無葬身之地了。怎麽辦呢?”

大家都表示願聽班超的。

班超說:“事到如今,我們隻有先下手幹掉匈奴的使者,使鄯善王斷了與匈奴友好的念頭,我們的情況才會有所好轉。”

有人提出是不是要先和郭恂商量一下。班超說:

“事不宜遲,郭恂是個斯文官員,若跟他說,必然把他嚇倒,反而會壞事。”大家都同意班超的意見。於是,班超作出了周密的部署。

當天晚上大風呼嘯,班超率領三十六人直撲匈奴使者的營帳。見營帳就燒,逢人頭便砍,匈奴使者還在睡夢中就成了刀下鬼,一共被斬首三十餘人,燒死一百多人。

第二天,班超等人提著匈奴使者的頭去見鄯善王。鄯善王大驚失色,心想已對匈奴王說不清楚,隻好死心塌地與漢朝友好了。

班超等人圓滿完成了出使任務,帶著鄯善王的兒子作為人質回到了漢朝。

班超假如不“先發製人”,搶先斬了匈奴使者的頭,使鄯善王沒有退路,必然會受製於鄯善王和匈奴,莫說完成出使任務,恐怕連命也保不住。

很明顯,先發製人是一種快攻戰術,一種偷襲,一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行的閃電戰。因此,貴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這裏沒有什麽先禮後兵,沒有什麽排陣鬥法,有的隻是突然襲擊,所以,勇氣和決斷是最重要的。然而,老實人最欠缺南就是勇氣和決斷力,這一點必須引起他們的注意。

當然,不僅軍事戰爭如此,市場競爭、人際交往也都需要我們把握先機,處處走在別人前麵,才能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