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好為人師”者戒

唐朝詩人劉禹錫,才富五車,詩名很大,為人爽直,但有時做人不夠圓滑,曾因此惹來不少麻煩。

當時有一項風俗,舉子在考試前都要將自己的得意之作送給朝廷有名望的官員,請他們看後為自己說幾句好話,以提高自己的聲譽,稱之為“行卷”。襄陽有位才子牛僧孺這年到京城赴試,便帶著自己的得意之作,來見很有名望的劉禹錫。劉很客氣地招待了他,聽說他來行卷,便打開他的大作,毫不客氣地當麵修改他的文章,“飛筆塗竄其文”。

按理說,劉本是牛的前輩,又是當時文壇大家,親自修改牛的文章,對牛創作水平的提高是有好處的。但牛僧孺是個非常自負的人,他卻從此對劉禹錫記恨在心了。

後來,由於政治上的原因,劉禹錫仕途一直不很得意,到牛僧孺成為唐朝宰相時,劉還隻是個小小的地方官。

一次偶然的機會,劉禹錫與牛僧孺相遇在官道上,兩個人便一起投店,喝酒暢談。酒酣之際,牛寫下一首詩,其中有“莫嫌恃酒輕言語,曾把文章謁後塵”之語,顯然對當年劉禹錫當麵改其大作一事耿耿於懷。劉見詩大驚,方悟前事,趕緊和詩一首,以示悔意,牛才解前怨。

劉驚魂未定,出來後對弟子說: “我當年老老實實想扶植後人,誰料適得其反,差點惹來大禍,你們要以此為戒,不要好為人師。”

對於那些老實人來說,出主意、指點別人也許純屬好心,但好心未必有好報。自古都是如此。這既要看接受者的操守,也要看好心者本人的修養了。劉禹錫一片好心,卻過於不客氣,而對方又是極自負之人,弄得遺患無窮。

好心不一定有好報,僅僅老實是不夠的,還要圓滑些,注意場合,講求方式。